过去的一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也带火了国内一众文旅景点(游戏取景地),其中一处取景地据说是天津蓟州的独乐寺。想起今年五月份去天津游玩时我曾顺路去过独乐寺,记忆犹新,于是补记一篇有关独乐寺的文字,也算是蹭个热度吧。更重要的是,作为三大辽构寺院之一的独乐寺,确实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与大家分享。
截图自游戏,远处背景建筑据说是极乐寺
独乐寺全貌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构寺院之一;另外两处是山西大同华严寺与辽宁义县奉国寺。又因为后两家寺院里只各有一处建筑为保留完好的辽构,而独乐寺里则有两处建筑为“原汁原味”的辽构,所以我认为,独乐寺在三者当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其缘始却无定论,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寺庙的历史最早可追至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 — 山门和观音阁,虽皆为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但唐风浓郁,可见传承之深。
走进山门,迎面可见一巨幅牌匾,上书“独乐寺”三个大字,浑厚有力,据说出自明代严嵩之手。虽然历史上严嵩以“一代奸相”而恶名昭著,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其文学与书法造诣之深厚。
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为穿堂。山门梁柱粗壮,斗拱雄硕。
独乐寺山门
山门正脊上的鸱尾,为辽代原物,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它口衔正脊,圆睁怒目,尾羽纤毫毕现,仿佛在风中猎猎飞扬。
鸱尾
山门内有两尊金刚力士像,俗称 “哼哈”二将,木骨泥塑。虽然雕像有的地方泥彩已经皲裂剥落,但威猛之气不减分毫。
过了山门,便是寺院主体建筑观音阁。这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阁高23米,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观音阁更像是两层建筑。
观音阁
颇具唐风的书法,据说是李白手笔
梁思成当年调研独乐寺观音阁后手绘图
观音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像,为辽代的原塑。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菩萨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菩萨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仿佛在俯视、垂怜尘世间芸芸众生。造像工艺精湛,令人赞叹。
十一面观音头像
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这些壁画为明代画师之作,保存完好,画面清楚,色泽鲜明。
观音阁内以观音塑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将内部分成三层,使人们能从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梁枋绕像而设,中部形成天井,上下贯通,容纳像身;像顶覆以斗八藻井,整个内部空间都和佛像紧密结合在一起。阁内光线较暗,正面光线较足,像容清晰,背面仅可辨轮廓,从而加强了佛寺的神秘性。
整个楼阁梁、柱、斗枋数以千计,但布置和使用很有规律。其大小形状,无论是衬托塑像,还是装修建筑,处理都很协调,显示出辽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历史上观音阁虽历经多次大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全赖这种复杂精密的木结构支撑。
至于独乐寺内其它建筑,如:韦陀庙、报恩院、乾隆行宫等处,皆为辽以后、明清时代所建,篇幅所限,本文就不做详细记叙了。
1931年,在中国考察的日本学者关野贞偶然发现了极乐寺这一辽构寺院。翌年,梁思成在时局动荡之下坚持完成了对独乐寺的调研,并发表学术论文,使独乐寺扬名天下。
梁思成称独乐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梁思成先生(倚树者)当年考察独乐寺
游毕独乐寺,已近傍晚时分。回望这座古朴的寺院,怀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
独乐寺的寺名很独特,来源也众说纷纭。到底是佛门“独以普渡众生为乐”之意,还是出自在此起兵反唐的安禄山妄言:“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不得而知。于我而言,则更愿意相信前者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