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完了《傲慢与偏见》,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了。
伊丽莎白突然意识到这与她的父亲不作为有莫大的关系。
她的父亲贝内特先生,尽管喜欢读书,也颇有才智,但他对孩子们的教育很少过问。甚至在他的两个女儿行为放荡,到处勾引男人时,也想着她们没有钱和地位,栽几个跟头可能就回头了。却不想最后等来的是女儿与人私奔的丑闻,让整个家庭蒙羞。
同样,他在年轻时贪图妻子的美貌,可结婚后才发现她不过是个智力贫乏又心胸狭窄的女人,随之产生厌倦,每天钻在书房读书躲清净去了。
导致妻子担心女儿嫁不出去,每天撺掇着女儿到处找男人,最后酿成大祸。
“他那些才智假若运用得当,即便不能开阔母亲的眼界,至少可以维护女儿们的体面。”
在这本书中,贝内特先生的不作为,差点葬送了女儿们的一生,不可不说影响之大啊!
书中如此,现实也一样。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上有老下有小,使得压力剧增。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一个父亲不作为,那么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落在了母亲的头上。
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身是细碎的、反复的,需要循循善诱,需要以身作则。可父亲没有担负起教育的责任,那情绪几乎全部转嫁在母亲身上。
一个女人,可能需要边工作边管孩子。那她每天的时间几乎是争分夺秒的,身体的疲惫很容易转移给情绪,而坏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点,要么爆发,要么抑郁。没一种好结果!
当然如果不工作,只负责养育孩子。那孩子成功过程中的任何过失都归功于她,可能最后还得个在家啥也不干就知道花钱的美名。
同时,父亲的不作为除了缺席孩子的成长外,对孩子人生观的树立和榜样的指引也是空白的,甚至是负面的。
缺乏父亲参与的成长,内心始终是缺一个角的,而这个角很可能内化成一种武器,要么伤到别人,要么痛到自己。
三字经里不就有“养不教,父之过”吗?
孩子的成长不能离开父亲,需要父亲的陪伴和参与。
我是两个孩妈妈,记录生活一切美好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在看和点赞,记得关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