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研中寻找快乐 •
校级教研话教育 共筑友谊谋发展
---敦煌路小学赴积石山县双语小学结对帮扶纪实
共研
共思
共进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一群人,择一事,
不慕繁华守初心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安排部署以及兰州市教育局对积石山县帮扶工作安排,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敦煌路小学与积石山县双语小学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全面帮助双语小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1月6日,牛军昌校长带领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骨干教师赴积石山双语小学进行了一场别样的送教帮扶活动,本次活动在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平台和资源优势以及先进的专业指导中,以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导向,全面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七里河区教研室的柴丽红老师,敦煌路小学的牛军昌校长及两所学校的骨干数学教师汇聚在这里,共赴一场思维碰撞的视听盛宴。本次活动首先聆听了积石山县双语小学马兴芳老师和敦煌路小学 路云霞老师执教的同堂异构课《数与形》。两位老师巧妙的课程构思,以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给两校师生带来一堂独具风格的课堂。
01
课堂亮点回顾
进入积石山县双语小学马兴芳老师的课堂,她自然大方的教态,稳健的台风,不急不缓的语言表达,井然有序的课堂,时刻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 马老师首先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计算入手,孩子们经历了由简单到困难的过程,从而产生疑问,怎样能快速算出答案呢?接着马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了“涂一涂,画一画”的过程,把算式摆成正方形后,就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和的规律。之后马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可以假设加法算式中最大的加数是n,用(n+1)÷2即可计算出上课之初较长的加法算式的和,既实现了“见数思形,见形想数”,又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知识的延展。
然后马老师利用教材中做一做的第2题“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填好题中已有图形的红色和蓝色正方形个数,让形与数对照直观起来。随着图形的越来越复杂,学生发现借助图形来解题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来理解数的变化规律。
学生在借助图形发现数的变化规律时,各抒己见,得出结论。借助这一环节,马老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过程。
最后马老师利用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提出“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揭示这堂课“见数思形,见形想数”的中心思想,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02
课堂亮点回顾
敦煌路小学的路云霞老师大胆创设开放性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游刃有余的课堂教学组织, 恰到好处的课堂节奏,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路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她一遍遍耐心地启发,一次次热烈地讨论,让学生们首先从图形出发,寻找图形发展变化的规律。
接着路老师再让学生们从图形出发,发现隐藏在图形中的数的规律,理清从图到数的数学问题。最后路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何从数的规律迁移回到最初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直观的图形可以很好的概括和凸显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这两个环节,路老师让学生感悟到利用数和形解决问题的优势,进一步提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见数思形,见形想数”,互相印证。
最后路老师通过教材中的练习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意识与习惯描述和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升华对知识的应用。最后路老师总结了数学学习和实践生活中数形结合的示例,让学生构架知识体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丰富了本堂课的内涵。
精彩点评
七里河区教研室柴丽红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她指出《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字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本节课马老师紧扣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课程设计环环相扣,课程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件简洁大方。路老师将学生们的小组合作结论进行充分地进行展示,教学巧妙,在教学中突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活跃了课堂氛围,两位老师都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精彩解读课标
最后柴丽红老师激情洋溢的为在座的所有数学教师进行了新课标的解读,柴老师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是: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如何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老师在每一节课前需要深入思考并设计的主要课题,接下来柴老师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算理。首先整数乘法的本质在于求一共有多少个一,而一位小数的乘法本质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个0.1,两位小数的乘法本质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个0.01,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用统一的数学思维进行理解。数学素养的培养不局限于解决教材例题,而是教会学生一般性的数学思维。
/OPEN CLASS/
解
读
有这样一群人,用教匠的初心在守望,用全部的热爱在奉献。一堂好课是教师大胆创新、精雕细琢与追求极致生成的。一堂课能让孩子走进时和出去时思维更加深入,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互评互助,于思维的碰撞间,绽放出激励前行的火花,在努力趋近专业的成长路上,不断探寻,不停求索。于是我们跨越时空界限,以优质课例为载体,携手同行,站在巨人的肩膀,在眺望教育教学新高度中,向内扎根,向上生长...
感恩有您
供稿|路云霞
编辑|师春花
责编|田燕 师春花
总编审|牛军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