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周宏伟教授:中国最早的国土空间规划——《考工记》“营国”制度正解

文摘   2024-11-01 15:51   江苏  

2024年10月27日15:30,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史学名家系列讲座”在九龙湖校区纪忠楼五楼举行。本次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历史地理论从》主编周宏伟教授主讲,历史学系系主任王华宝教授致辞,李昕升副教授主持,张小稳教授、孙梓辛博士以及常州大学胡勇军副教授与谈;旅游学系赵政原副教授历史学系副主任毕云副教授李铀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永广博士南京大学韩宾伟博士等院内外三十余名师生线下参加了此次讲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讲座伊始,周教授剖析了《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篇章,对既有的“营国制度理解提出质疑,并对“国中”“方九里”等核心概念的传统解释提出疑问,认为其或许存在误解之处,亟待重新审视与阐释。



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周教授对“考工”与“记”进行了精心解读,指出汉武帝时期负责王室手工业生产的“考工室”更名为“考工”,而“记”乃汉人辑书时的习惯用名,如《史记》等,因此《考工记》当成书于汉武帝时代。周教授进一步分析,《考工记》与《周礼》于两汉之际均遭散佚,二者本无关系,但结合逸文辑录特征东汉经学家郑司农即郑众的家学和经历先秦与西汉匠人含义之变化等因素,极可能是郑司农将其掌握之有关周代“建国”“营国”等逸文补入《考工记》,并在二段逸文前分别增补“匠人”一词,再将《考工记》充入有名无实的《周礼·冬官》之中,为之作注。


周教授随后纠正了将《考工记》方九里视为正方形的周王城边长这一传统误区。他引据《说文解字》中“方”字本意,指出先秦秦汉时代“字更多表达相仿相当大约之意,并通过丰富的文献例证,阐释了“方……里”在表示城(墙)、郭(围)、道路等线状物体长度或大范围地块地域规模时,一般指“(周长)大约……里”。由于“匠人营国”之“国”指的是诸侯大国,且“匠人营国,方九里”一句在流传过程中应当佚去了一个“城”字,因此其真正含义应为诸侯之城的城墙周长约九里


周教授接着阐述了“国中规划的内部结构,“九里之城”与“百里之国”“三里之宫”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诸侯大国都城外郭内城王宫三层次的礼制格局和尺度。周教授结合《尚书大传》《逸周书》等文献记载与“匠人营国”内容,直观呈现了西周时代诸侯“百里大国”与“九里之城”规制的礼制图式。随后,周教授基于位置相同规模相同承袭的文献明确记载等原因,指出西周洛邑王城应即东汉河南县城(今洛阳旧城)。


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后,周教授进一步指出,《考工记》“营国”制度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总体详细专项三方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国土空间规划准则,对后世王朝(政权)都城的规划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彰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讲座最后,张小稳教授孙梓辛博士胡勇军副教授围绕讲座内容展开与谈。张小稳教授认为,周教授的考证涉及经学文字学地理学文献学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力,启示历史学者们应注重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孙梓辛博士评论道,周教授能够突破前人研究,其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发人深思,并就“的关系对周教授进行提问。对此,周教授回应道,至少在西周时代,一般将聚落统成为“邑”,尚无“都”的称谓;到东周时,据《左传》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然而实际上“都”与“邑”的称呼在当时并非完全固定。



胡勇军副教授提到,周教授坚持不懈地追求问题解释问题之行为彰显了一位学者的韧性与毅力。此外,周教授能够将“营国”制度的内容巧妙地与当今国土空间规划的议题相联系,体现了其研究工作的深刻立意。



周宏伟教授严谨的考证与精彩的分享使在场师生对《考工记》“营国”制度有了更丰富的认识,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 | 吴忱恬 栾许姗

排版 | 彭乐诒 姜瑞君

东南文苑
作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对外平台,将第一时间发布学院动态,传递各种实用消息,为东大学子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