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东南大学至善哲学之青年哲学家论坛系列讲座第八期: 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利维坦”

文摘   2024-11-12 14:18   江苏  

1




2024年11月8日15:00,东南大学“至善哲学之青年哲学家论坛系列”迎来第八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陈江进教授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秉文书院作主题为“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利维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梁卫霞副教授主持,哲学与科学系庞俊来教授、武小西副教授参加与谈,哲学与科学系学生参会。


陈江进教授以“利维坦为什么是必死的?”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尝试论证:霍布斯的宗教神学并非隶属于世俗政治,相反,世俗政治是其神学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霍布斯本质上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神学家,其末世论蕴含了基督的国必将降临,世俗政治也必将消亡。



2




首先,陈江进教授分析为何对霍布斯的理论采取世俗主义的解读,将无法理解霍布斯关于世俗国家必然走向死亡的论述,无法理解为什么霍布斯称利维坦是与“不朽的上帝”相对的“必死的上帝”。从世俗意义上解读,利维坦之死有三个原因:内战、内外之分、多元间接权力。陈江进教授指出,霍布斯对于内战导致国家死亡的论述展示了国家可能存在的隐忧,但绝非表达国家解体具有必然性。随后,基于对利维坦文本的详细解读,对于内外之分和多元间接权力导致国家死亡作出回应:只要利维坦足够强大,只要存在主权者恰如其分地在遵守自然法地前提之下履行其绝对权威的可能,那么,得出国家解体具有某种“必然性”的结论就是不恰当的,并且霍布斯也想通过国家力量将这些次级权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此基础上,陈江进教授提出一个新的视角:从神学意义上理解利维坦之死,并且论证了在霍布斯的理论图景之中,人类按照契约构建国家只是宏大的神圣历史叙事中的一个片段,利维坦必将随着基督之国的降临而走向终点。首先,基于基督教传统里,利维坦代表一种恐怖、邪恶的形象,上帝最终会捕获和消灭它,陈江进教授认为霍布斯只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上接受了利维坦,但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霍布斯也可以接受利维坦是邪恶的、必将消亡的。其次,通过对利维坦第三卷和第四卷主题的分析,陈江进教授得出霍布斯将历史分为两种:哲学与历史、神圣历史,并尝试在霍布斯的包含过去、现在与将来的线性的神圣历史中寻找利维坦的位置。最后,借助霍布斯的其他作品:《法律要义》和《论公民》以及斯金纳对《论公民》和《利维坦》卷首图的解读,锚定利维坦的死亡点,即霍布斯的末世论思想。最后,陈江进教授强调利维坦与未来的世界具有不同本质。如果说利维坦是政治的,那么未来的世界便是非政治的。利维坦与未来世界具有不同的基础:恐惧与祝福。因此,霍布斯反对末世恐怖论。



3




最后,陈江进教授得出结论:理解利维坦之死必须放在霍布斯基督教神学描绘的历史图景中。从这一探讨中,可以窥见霍布斯对政治哲学与宗教关系的最本真的看法。霍布斯对政治与宗教关系的处理实际上采取了两种策略。针对建制化的宗教,他要求政治要管理与驯服它,主权者要将两种权力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就此而言,公民宗教式的解读是合理的,然而,针对信仰化的宗教,他的做法是隔离和悬置,将世俗政治看成是这种宗教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面向未来的宗教不会影响到世俗政治。同时,陈江进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果仅着眼于世俗政治的话,霍布斯的这种处理手法不会影响到世俗政治的健康发展吗?



4




讲座结束之后,庞俊来老师与武小西老师作为与谈人,赞扬了陈江进教授所作报告的逻辑清晰、证据充分、观点新颖、富有启发。庞俊来老师总结陈江进讲授所作讲座的启发,对于发现问题而言,研究需要在无困惑的地方发现困惑;对于学术研究而言,需要充分考虑时代、国家对哲学家个人产生的影响以及观点提出背后的依据;对于现实生活而言,人类内在信仰与外在认信之间的张力问题值得思考。武小西老师提出了“能否从非政治神学的角度对国家本质上的必死性作出解释?”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能否基于生产力、科技、人自身以及相互之间驯化等经验因素来解释国家在本质上的必死性。陈老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而富有说服力的回答。



最后梁卫霞老师进行简要总结。陈江进老师讲座思路清晰、严谨,讨论氛围轻松愉悦,在讨论中阐述的一些独到见解,非常具有启发性。他没有沿袭之前普遍的模式介绍霍布斯的第一卷、第二卷内容,反而对第三卷、第四卷政治神学的内容作出独到的解读,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也为如何走进哲学家的思想世界、与哲学家展开对话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文字|马一平

排版|司欣然

东南文苑
作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对外平台,将第一时间发布学院动态,传递各种实用消息,为东大学子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