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人文学院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中喜获佳绩

文摘   2024-11-27 15:32   江苏  

2024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赛事分别于1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11月15日至17日在浙江举办,吸引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优秀学子参与。经过资格审查、作品初审、复审以及终审决赛等层层筛选,我院三支参赛队伍在全国高校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入围国奖数量位列全校文科院系第一,各院系总排名第二,国赛获奖率100%。




团队风采





01

项目名称:压力与韧性共舞: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及提升策略

所获奖项:一等奖

指导老师:洪岩璧、曹倖、彭丽

项目成员:李尚静、任婉婷、高佳炜、史昊、张镨月、蒋文芳、花倩、徐倩雯、张启晗


身心健康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关乎其个人福祉,还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大类招生制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拓宽学生专业选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复杂影响。本项目旨在深入探讨大类培养制度与大学生身心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该制度作用于身心健康的具体机制,进而为优化高等教育制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为探究二者关系,课题组对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以及西北等地区的高校展开调研,所选样本覆盖62所高校。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揭示大类培养制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总体影响和路径,以及教育改革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微观作用机制。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征,团队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建议,并呼吁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携手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优化管理制度,助力学生成才与学校发展。


资料来源地域分布图


 成员感想 



01

李尚静

此次项目,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来自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以及信息工程等各个学科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组队参与,参赛过程中遇到众多坎坷,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感谢给予悉心关怀和帮助的三位指导老师,同时感谢共同努力、勇往直前的队友们,希望日后有机会继续和大家交流学习。这次参赛更让我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所有困难都不会永久的存在,一定要相信前进的力量,心中的火焰不灭,方有希望成就自己的可能和精彩。

02

任婉婷

非常荣幸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感谢三位指导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感激有机会与不同专业的同学并肩作战。从立项、项目实施、撰写报告,再到文本打磨,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难关,但好在我们一路互相打气、彼此支撑,最终坚持完成了整个项目。过程中与研究对象的深入接触,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反思,都让我得以深入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这个现实议题。当深入到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他们的困境、韧性、适应、成长,这个项目于我而言已不再是一场比赛。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无论是研究对象的启发,还是从团队其他伙伴身上学习到的,都成为滋养我继续前进、反思的力量,让我以更加谨慎、谦卑的心态看待现实议题。

03

高佳炜

参加挑战杯的过程,就像是在未知的海域航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从最初组队时心怀壮志地汇聚各学院同学,我从大家眼神中看到了满是对创新探索的渴望。无数次的头脑风暴也难以令人忘怀,我们围坐在一起,思维的火花四处飞溅,为了一个创意争得面红耳赤,又在灵感突发时兴奋不已。然而,调研途中的诸多挫折、数据收集的困难、实地访谈的受阻,也曾让我们心灰意冷,但我们都没有放弃,正是这些磨砺,让我们学会坚韧。最终在撰写报告时,我们逐字逐句地斟酌,精心雕琢每一个段落,力求完美呈现成果。

挑战杯于我,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段成长与蜕变的历程。它让我深刻领悟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创新思维的魅力,也培养了我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与坚持。感恩合作,不负相遇!

04

史昊

能够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我的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获奖的喜悦,更是满满的感激。首先,要感谢我们团队的三位指导老师。从最初的选题迷茫到最终成果的展示,正是老师们悉心指导,让我们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深挖细掘,更在实践中绽放光彩,实现了质的飞跃。回望这段旅程,我无比珍惜我们团队的每一份努力与默契。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协同作战,每一次思想的火花碰撞,都让我受益匪浅。此外,我由衷地感谢学院给予我们的全方位支持。无论是资源的调配,还是平台的搭建,学院都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正是有了这份强大的支撑,我们的项目才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直至收获今日的成果。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同学。它不仅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更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02

项目名称:数字技术的伦理风险与化解路径研究——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

所获奖项:一等奖

指导老师:张学义、张健、洪岩璧

项目成员:郝佳箐、周洲、陈书恒、高如燕、施雷、陈格、王乐言、王茂泽、孔祥羽、李伯元


当下全球推动智能化,数字技术不断渗透现实生活。自动驾驶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其发展是高新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同时显示出自动驾驶技术对我国的数字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自动驾驶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伦理上的风险,其化解路径亟需进一步讨论。


课题组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入调查,能够为如何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伦理风险提供范本。首先对自动驾驶技术运行机制进行分析,选择面对不同专业群体的结构性访谈和覆盖不同背景样本的情景问卷能够深刻且明晰地揭示自动驾驶技术当前面临的伦理困境,深入刨析导致这一问题的技术与社会因素。其次本研究将定量分析与质性分析结合,发现自动驾驶技术包含的伦理风险包括技术的分级与归责矛盾、技术路线选择问题、道路情境问题以及感知与偏好问题,总结出自动驾驶技术在伦理、技术、法律三个层面中存在的伦理风险。最后针对自动驾驶技术规避风险问题,研究报告从伦理、技术、法律三个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自动驾驶汽车伦理方案和建议,有助于推动未来城市智能化发展,为数字技术发展与问题解决提供重要动力。


 成员感想 



01

郝佳箐

作为科学技术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参加此次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让我将先前所学的科学技术哲学理论与科学技术实践结合,也让我管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新动向。我们与伦理学、法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管理、自动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从不同视域下考察自动驾驶技术;各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不拘于单一专业知识,在多维度交叉学科思维在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为实践报告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科研学习提供新的启发。感谢学院和几位指导老师的大力帮助,感谢所有参与访谈的专家学者的倾囊相授,感谢所有小组成员的辛苦付出,真挚感谢所有启发过、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同学!希望今后能够与大家继续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02

陈书

最早参与无人驾驶的相关话题是在21年,承接着王晓雪师姐的工作。得益于老师的指导和队友们的付出,这次挑战杯比赛,将许多工作进一步扩展,将许多原有的想法成为现实,也让我感受到了哲学讨论的现实意义。在得知获奖后我就像在许多其他时刻一样追问自己:同样的位置,换了别人,会不如我做的好吗?我不确定,至少如今我所在的是这么棒的团队,当风轻借力。我能做的,只是通过追问的积累,慢慢可以在自我回答时找到几分底气,共勉。

03

周洲

人工智能伦理一直是我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借此参赛契机,课题组选择聚焦自动驾驶这一技术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值得一提的是,在备赛过程中,百度推出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该项目的迅速冷却也揭示了自动驾驶在技术成熟度、法律监管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不足,这也正是我们项目关注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方案,但毫无疑问的是,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继续去走。最后特别感谢学院和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我们跨学科团队的协作努力,让首次参赛的我们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关报道照片

访谈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媒体报道




03

项目名称:数字技术的伦理风险与化解路径研究——以医用脑机接口技术为例

所获奖项:二等奖

指导老师:张学义 程诚 葛盛

项目成员:李慧璇、刘婧如、王弼宇、许琳与、李双霈、邱倩莹、张漪钿、刘心语、徐蕾、黄珊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报告指出,通过健全强化医疗设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并完善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塑造新时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信息时代人机交互最具前沿性的生物医疗技术之一,在脑机接口技术实际研发和应用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本项目结合学者访谈、科创调研、问卷检索等多元方式,从技术研发到临床应用各环节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了全流程反思,深入探讨治疗与增强界限的模糊化问题、专业概念与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伦理风险,结合民众认识接纳度与潜在用户意愿,从技术发展、临床应用、伦理审查、法律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伦理风险的可操作性解决方案。


 成员感想 



01

李慧璇

非常有幸能够邀请到哲学、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学、法学、临床医学各学科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组建此次项目团队,这样一个跨学科的团队为项目提供了多元丰富的视角、研究方法和专业建议。通过此种跨学科的碰撞与对话,加深了我对医用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思考,从中体会到科技哲学在这个时代的发展活力,此视角下的探讨有着深邃而迷人的魅力,同时也需要涉猎多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与积累,激励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做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全方位的自我提升。

02

王弼宇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很高兴能够以挑战杯比赛的方式见证我们与哲学的初遇,感谢指导老师们以及学院无微不至的关怀!愿我们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与时代同行,书写作为至善学子的伦理关怀与人文温度。

03

许琳与

大二伊始,我与SRTP小组的伙伴们一起踏入了脑机接口这一陌生而神秘的领域。最初只是试探性的接触,但随着一次次的探索,我们越走越深,也越加坚定。在挑战杯比赛中,我们将之前的工作进一步系统化、完善化,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哲学理论与现实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由衷感谢并肩同行的伙伴,以及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指导老师。他们的耐心指导和默默支持,得以让我们坚定方向,不断前行。




【END】



图文 | 李尚静 郝佳菁 李慧璇

排版 | 李哲

东南文苑
作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对外平台,将第一时间发布学院动态,传递各种实用消息,为东大学子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