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招募需求,我来扩散
(发布信息,请点这里)
博士生作品2篇
刑事诉讼专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现状审视与优化路径
作者:叶青(1963-),男,江苏无锡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 艺(1993-),男,江苏沭阳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 我国相继在规范层面确立了司法鉴定模式、检验检测模式、专家报告模式和专家辅助人模式等多元化的专门性问题解决模式,用以弥合司法人员在专门性问题上的认识局限。但该模式运行时呈现出质量控制机制弱化、专门性证据证明力不当升格及专家辅助人模式运行不畅等问题,致使该模式容易产生失范风险。针对既有的规范和制度框架现状,从制度建设、要素优化和程序保障等角度,研究刑事诉讼专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系统性优化路径问题,可使其趋利避害,更有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安全顺利运行。
关键词 刑事诉讼;专门性问题;专门性证据;优化路径
算法自动决策的治理反思:基于实践理性的路径调试与法理因应
作者:刘振华(1994-),男,山西临汾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杜宴林(1974-),男,吉林长春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摘 要 工具理性的越位致使针对算法自动决策的治理逻辑也被工具理性思维所占据。工具理性主义主导下的算法治理在治理议题上强调算法透明度;在治理路径上,通过“技术标准”展开治理。学界习惯通过呼吁价值理性的回归来纠正算法治理中呈现的工具理性的异化,但是由于其无法实现算法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具有片面性。实践理性一方面由于其自身蕴含着价值的多重内容,因而能够替代价值理性实现对治理中工具理性主义的纠偏;另一方面由于其蕴含着价值的实现方式,进而能够破除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分裂问题,并使得算法治理导向一种立基于“厚”的制度逻辑的“数字治理”范式。在此过程中,算法治理开始将研究重心从治理对象转向治理过程、从理论维度转向工程维度。在此基础上,实践理性也完成了对法学研究愈发“技术化”的纠偏,提升了法理学应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度,并引导未来的法学研究进行“转出理论”和“转向工程”的转变。
关键词 算法自动决策;工具理性;实践理性;数字治理;工程思维
信息来源:“河北法学杂志”微信公众号
信息编辑 ✎ 猫头鹰
技术编辑 ✎ 猫头鹰
专业学习、考研升学、职业探索,请认准“青苗法鸣”旗下“青法在线”公众号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zfm202416
咨询与笔记:请搜“法鸣科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