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特别重要,一个人只有自知了,他的世界和前途才会光明,不自知的人是活在黑暗中的,就连自身在黑暗中这件事他都不自知。
2、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3、什么叫不自知呢?就是察觉不到自己的言行对他人产生了不适甚至是令人反感的影响,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而全然不知,最简单的比如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说错误的话……这种思维方式和习惯会体现在方方面面,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人际关系、职业与事业的发展,因为他一直在黑暗中,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别人,更看不到世界,当然避免不了一生都在碰壁和受打击。这种缺陷甚至比无知更可怕,知识和技能都无法弥补不自知带来的损害。
4、人贵有自知之明,难得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论从任何角度来说,就是自己彻底了解自己。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数人的明智。一个人能够了解别人,只是一种浅薄的聪明,而对自己有一种通透的认识,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5、我们在觉察旁人的错误志向往往并不难,难在觉察自己的错误志向,这需要很大的神志清醒。我们在批评别人之时,往往只看见别人的过失,却看不见自己犯的错误。看不见自己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6、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现实中人们常常秤重自己,过于自信和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办事忽左忽右,不知轻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秤轻自己的人,其表现为往往自轻和自贱,多委靡少进取,总以为自不如人,自惭形秽,而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
7、过于自以为是,不接受外界批评。由于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别人的意见。总是一意孤行,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这使他们无法在与外界的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也无法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
8、无知而不自知。不爱读书不爱学习,还有一套歪理,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认不清自己,喜欢做或是相信一些掩耳盗铃的事。会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因为对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没有清晰的认知,当无法实现这些目标时,容易陷入沮丧和焦虑之中。
9、思维僵化,不善于转变。一旦形成了某种观点或习惯,就固守己见,不易接受别不同的意见,缺乏灵活变通的思维。他们的思路像条马路,只能走在一条线上,左右没有出路,这使得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都受到限制。
10、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在面对任务或挑战时,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轻松完成,结果却常常力不从心。比如,一个没有多少书法基础的人,觉得自己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练习,书写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二是低估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不足视而不见,不愿意正视和改进。比如,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不认为自己的情绪管理有问题,反而觉得是别人太敏感。
11、过分注重炫耀自己。总是不遗余力地向外人展示一样东西,那就是自己所拥有的,试图获得别人的赞美。但实际上,这种行为,暴露了他们内心的自卑和想要弥补的空虚。真正了不起的人并不需要过分炫耀,他们的才能和成就,本身就会被别人看见。
12、好高骛远,缺乏行动力。总是怀有过于宏大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很难真正把想象转化成行动,最终往往都化为泡影。这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差,缺乏对现实的深入分析与理解,所以虽然梦想很多,但难以落实。
13、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一是难以接受批评:当别人指出他们的问题时,会感到愤怒或抵触,认为别人是在故意挑刺。这样会导致他们失去从他人那里获得宝贵建议的机会,也容易引发冲突;二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交往中,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很少考虑别人的立场。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强行推行自己的想法,不顾及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
14、有自知之明的人相当于拥有了一盏灯,在黑暗中就不容易碰壁,当然路就走得顺遂。而缺少自知之明的人,犹如在黑暗中摸黑赶路,必然是处处碰壁、处处受挫、遭受各种打击和不顺,长期身处困顿之中难以脱身。
15、黑格尔说无知的人是可怜的,因为与他作对的是整个陌生的世界。其实不自知就是无知的表现之一,但更甚于无知。不自知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私,不向内观,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当然也永远看不清楚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永远都在外围打转,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必然注定是一事无成,干啥啥不行,抱怨第一名。
16、喜欢耍小聪明。不把聪明放在正常地方,瞎琢磨,出一些坏点子,不知道自己的小聪明不仅能够轻易被看破,而且别人还可能因此防着你,或者不跟你来往。
17、不愿学习盲目自大。没有一技之长,却想要赚大钱,没有金刚钻,却想拦瓷器活,结果败得一塌糊涂。
18、这类人可能会频繁地与他人进行比较,但比较的标准往往不客观,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和自己的优点,从而产生一种虚假的优越感。
19、职业发展受限。一是职业选择盲目:由于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可能会盲目选择职业,导致工作中缺乏动力和成就感;二是错过成长机会:不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也就难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升,从而错过很多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20、不分是非、不知道谁对输错,在处理事情时意气用事,感情用事,不分青红皂白,在生活中更倾向于争辩和证明别人的无知,不易被说服。
21、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实现自我成长。
22、“聪明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短处,愚蠢的人却没有自知之明。”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
23、不管是由愚蠢导致无自知之明,还是由于无自知之明导致愚蠢。无论如何,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因为他们从未想过用聪明智慧,去了解自己!
24、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自知之明”非常简单,看这个人过得顺遂吗,对自身能力的结果也就是自身状态是否满意,比如在婚姻、家庭、人际关系、事业、子女教育等等方面,如果都很融洽、和谐、成功、满足,那这个人一定是具有极高的自知能力的。
25、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周遭的世界就是黑暗的,只看得到自身生存所需要的那点东西,对更多的风险和机会全然不知,莽撞而愚昧,接受教育除了摆脱无知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自知,自知甚至比摆脱无知还重要,或者说两者就是一回事。
26、真正的天才从不自称天才,只有那些自不量力的人才会对自己产生这样的误解。他们频繁跳槽,认为自己身怀绝技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他们觉得自己是匹千里马,只怪伯乐眼瞎。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自知之明。遇到夸奖时,别忘了自己的成功除了努力,还有很多贵人相助和老天给的运气;遇到贬低时,也别忘了自己付出的努力和一步步走过的艰辛。
27、自知,其实就是要当个明白人,明白自己几斤几两,明白自己的位置。社会就是一个棋盘,你在哪个位置就好好呆着。是“马”就走“日”,是“象”就走“田”。没有自知之明,看不清楚自己是谁,活该最后被“将军”。所以,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点自作多情,利人又利己。
28、遇到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不与傻瓜论短长。”这里的“傻瓜”并不是指智力低下或者见识浅薄的人,而是那些总是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费尽心力与之争论,轻则不欢而散,重则心生怨恨,还可能会引起麻烦。
29、没有自知之明的名人事例:一、隋炀帝杨广,他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心想着开疆拓土,成就千秋霸业,可曾想过老百姓的死活?就像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上蹿下跳,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二、 赵括,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结果呢?到了战场上才发现自己就是个花架子,这不就是没自知之明的典型嘛,好比那纸糊的老虎,看着威风,一戳就破;三、吕布,武力高强就了不起啊,总觉得自己能玩转天下,一会儿投靠这个,一会儿又背叛那个,最后还不是落得个悲惨结局,这不就像那没头苍蝇到处乱撞嘛!四、袁世凯,做着当皇帝的美梦,也不看看当时的形势,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和那在梦中幻想荣华富贵的人有啥区别!五、马谡,平时夸夸其谈,真到了关键时刻就不行了,守个街亭都守不住,还觉得自己多厉害呢,这不就是自不量力嘛,就像那肥皂泡,一戳就破了;六、洪秀全,打下一点地盘就开始享乐,以为自己成功了,也不想想后面的路还长着呢,这不就是目光短浅嘛,和那贪吃的小猪有啥区别;七、朱祁镇,轻易就御驾亲征,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结果成了俘虏,这不是没脑子嘛,就像那没头的苍蝇乱撞一气;八、陈公博,跟着汪精卫叛国投敌,还以为自己能捞到好处,最后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啊,好比那迷失方向的帆船,找不到正确的航向!
30、一个人只有认识到出现问题,往往是自身的原因,他的问题才可能会迎刃而解。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谁也帮不了一个不自知的人。凡事越强调自己、越执着于自己的人,越不自知,越看不清自己,看不到他人,当然也看不清世界。反而越是站到他人的立场看问题,越是为他人着想的人,越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也就越有力,当然也就越顺遂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