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可以把最近看的与钢构相关的几家公司做一个对比,这就安排。我们还是先看一下这个行业。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钢结构及其产品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133.70 亿美元;据统计,2023年中国在建钢结构建筑面积达5.3亿平方米,比2022年增长10.2%;钢结构加工量为1.12亿吨,比2022年增长10.5%。
有关数据预测,到2025年钢结构加工量有望达到1.4亿吨;到2035年,钢结构加工量有望达到2亿吨,增长主要依托基础设施建设和装配式住宅建设的发展。从这些数据看,似乎钢结构这一行的增长潜力还相当大;然而,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却是龙头企业们纷纷遇到了增长变慢,甚至是下跌的情况。
钢结构行业的从业者是非常多的,有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这类大型央企,也有杭萧钢构、精工钢构和鸿路钢构这类上市公司,还有莱钢建设、北方空间和河南天丰这类地方性优势企业。由于只有主要从事钢结构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比较好获取,我们就只对比看这一类企业的情况了。
2024年前三季度,五家主要从事钢构的上市公司中,只有精工钢构的营收还能维持同比小幅增长的状态,其他四家已经开始下跌了,东南网架和鸿路钢构的下跌还只有几个百分点,杭萧钢构和富煌钢构的下跌已经是两成左右了。整个市场形势似乎没有如专家预测的大幅增长,反而已经是下跌的状态了。
把前五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及增长率都摆出来,我们还是能看到,除了富煌钢构在2022年就开始下跌之外,杭萧钢构等三家是从2024年前三季度才开始下跌的,也就是说,市场形势确实在2024年迎来了所谓的“拐点”。
普遍性增长较快的是2020年和2021年,疫情并没有影响这些厂家的大发展,2022年以来的增长明显减速,2023年只有鸿路钢构有过明显加速的迹象,其他几家都是正常波动。在两年的市场疲软后,最终到来的就是行业的全面下跌。
个体差异方面,鸿路钢构是增长最快的,四年时间就有翻倍不止的表现;波动最大的是富煌钢构,同样都是在2021年大涨,但别人稳住了,他们却成了持续两年多都在“还账”。
在净利润的表现方面就有点不好看了,五家公司全部都是同比下跌,最高的达到了四成多,最少的也是一成多。不管营收稳不稳得住,大家的净利润都不太稳得住。
近五年多,大家都没亏损过,说明这一行并不是太差,特别是在与房地产和基建相关的行业中,要算是相当稳得起的行业了。但是,除了2024年前三季度五家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之外,2022年三家下跌,两家基本持平,其实已经就表明,增产不增收的日子,在那时就已经开始了,实际上就是产能增长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竞争更激烈了。
个体表现方面,预计全年要出现五年净利润累计是下跌的两家,有所增长的两家,持平的一家,也就是说五年来,大家加起来的赚钱能力几乎是原地踏步,只是部分厂家多赚了一些,部分厂家少赚了一些。至于说多出来的那些营收,就算是规模效应带给市场和客户的红利吧。
由于各家的具体产品结构和其他业务方面的区别,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高低差异在1倍以上。销售净利率的差异相对小一些,而且都没有超过5个百分点,这一行显然不可能是暴利行业。
净资产收益率的差异就更大一些了,鸿路钢构凭借更大的营收规模,把规模效应和资产运营效率发挥得不错,在毛利率较低的情况下,还能取得与其接近的年化净资产收益率;精工钢构相对也不错,其他几家的年化净资产收益率就只能是略高于销售净利率的水平了。
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差异并不大,都在两三个百分点左右,毛利率高的杭萧钢构,期间费用占营收比也高,不能说他们是比着来开销的,只能说在各种经营模式下,想要取得最终业绩上的重大优势,实际上是很难的。
除了杭萧钢构之外,其他四家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都能维持净流入的状态,算是在下行市场中,都能维持资金的基本平衡。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鸿路钢构仍然很大,他们已经是这五家中最大规模的了,但他们仍然没有停止意图扩张的步伐,如果说后续行业发展中有要搞“逆周期”操作的厂家,他们似乎有这个产能条件。
五家的资产负债率都在六成多,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大家差不多;但鸿路钢构的资产结构明显要重一些,这是其这些年持续大额固定资产类投入的结果。这就导致其他厂家的短期偿债能力都还相当完美,只有鸿路钢构的速动比率偏低,也就是其存货占流动资产比太高了。其毛利率已经是次高的了,通过继续降价来扩大市场行不行?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有产能和存货储备等方面的条件。
就说到这里吧,下行中的市场是非常复杂的,厂家们的战略选择不可避免地出现分化,大多数会选择相对保守稳妥的方式来保存实力,等待新的机会;也有少部分厂家会选择冒险的方式,叫弯道超车也罢,叫逆周期也好,反正他们会觉得机会来了。
现在说不好哪一种方式是正确选择,只有后续的市场表现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精工钢构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仍然能增长,但净利润却持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