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搜小船诞生啦!宁围中心幼儿园游戏故事

职场   2024-11-28 09:00   浙江  



/////

一块“不起眼”的木板

一堆“角落里”的海绵圈

一群“突发奇想”的孩子们

一艘“哇时刻”诞生的小船

开启了一段我们的小船探秘之旅!



本文导读


地点:创意空间

人物:双双、开心等中(1)班全体幼儿。

事件:双双看着浮在水上的海绵棒,一脚踩了上去试图站起来,结果不行,叶霖见此,也拿了一个海绵圈放在水里,尝试让自己浮起来,也失败了。接着双双叫来了小伙伴,帮忙扶着2个海绵棒,好一点了,可还是不行,那么3个、4个,更多的海绵棒在一起,是不是可以成功站在上面了呢?带着疑惑,探秘之旅开始了!






镜头一:浮力探秘 

在游戏分享时,双双说到自己试图站在海绵棒上的行为是想看看海绵棒能不能把自己撑起来,这个话题瞬间引起孩子们的讨论,但大部分的孩子都认为海绵棒是不能支撑双双浮在水面上的。

于是老师抛下问题:浮力有大小吗?怎么样大?怎么样小?幼儿猜测:物品不一样,浮力大小不一样。

为验证孩子们的猜测,我们鼓励孩子寻找幼儿园中你觉得有浮力的东西进行试验。孩子们找来纸板、篮球、碗、矿泉水瓶等一一验证,并进行大小排名的记录。

孩子们实践后认为:纸板、碗、垫子的浮力更大一些,因为可以往上面放东西,他们也不会沉下去,但是矿泉水瓶、海绵棒浮力更小,因为他们的上面不能放东西。



镜头二:载物能力与浮力

通过孩子们的阐述,教师发现孩子们将水中载物能力与浮力搞混了,他们的关注点更专注于水中载物能力,从而误解浮力,可结果真的是这样吗?借此,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同样的物体,它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加水中的载物能力吗?为此,孩子们分为两组,选择了海绵圈和丝绸带进行试验。


分析与支持     

在游戏中教师发现有孩子对于物体的浮力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及时抓住哇时刻,将这个话题通过游戏分享带给全班孩子,同时教师在讨论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幼儿猜测、实践与记录。但在过程中,幼儿对浮力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将水中载物能力与浮力搞混了,教师对此并没有及时纠错,还是通过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及小组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两者的区别,引导幼儿了解了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同一物体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来增加水中的载物能力,面积越大,载物能力越强。



 镜头三:船底生成了 

一探 · 最佳海绵圈数量

那怎么样才能让小朋友在水中浮起来呢?是不是海绵圈越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呢?那要几个海绵圈才能成功让我们浮起来呢?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我们可以1个、2个、3个的去试呀!

我看还需要再多一点,4个吧!

旁边再加两个吧,一共六个。

不行不行,小河不够大,再粘4个海绵圈这个底太大放不进去了。

我们粘成上下两组吧,这一共有8个海绵圈了。

这个办法好,我们来试一下。


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实践,孩子们在考虑地形、连接物等因素后,终于用胶带将8个海绵圈通过前后左右拼接与上下叠放的形式拼接出来,双双终于成功坐上了海绵圈,并安全浮在水面上。


二试 · 漏水补救办法

在探究中,幼儿发现海绵圈逐步增加,浮力也逐渐增强,但水池空间有限,又无法再添加海绵圈。“是不是因为海绵圈‘漏水’,影响我们坐上去,而且也不安全,要么我们遮住漏水的地方吧!”观察细心的朵朵在一旁说着。“试试木板吧!”说着开心搬来了一块木板,放在了海绵圈上。双双一脚上去:“哇,木板结实。只是,木板和海绵圈之间的缝隙也在漏水,我们再加固一下吧!”说完,开心、双双、洋洋和朵朵抬着木板和海绵圈上岸了。

他们将木板用胶带黏连在一起,不断比较海绵圈与木板的大小是否合适,在黏贴最后的木板时,由于太重了,他们寻求了老师的帮助。不一会儿,塑料圈上就诞生了一席木板隔层。看着自己的成品,他们迫不及待的再次下水。“你们看,这下没有漏水了,这是一搜小船。”朵朵高兴地叫起来。

      部分木板挡水                                 木板覆盖整个海绵圈



三优 · 更轻巧平稳的船底

“有水进来啦!”随着朵朵在船上挥动双臂,洋洋第一个发现情况,“沉下去啦,朵朵快跑!”双双紧张的大喊。老师赶紧把朵朵从小船上解救下来。可是,小朋友都很疑惑,“明明8个塑料圈已经可以成功浮起来了,为什么还会沉水呢?”小石头问出了关键问题。语哲在观察小船后一语惊人道:“我知道了,因为木板加上了,木板也很重,8个圈承受不住。”孩子们都觉得很丧气,辛苦了那么久,却还是失败了。

见孩子们如此的失落,老师及时提出引导:“那有没有更轻巧的隔层或者增加浮力的办法呢?”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可以换那个长廊里的很薄的木板,那个轻。

再加一点海绵圈!

海绵圈加不了了,水池放不下了。

那加点别的有浮力的东西吧!

矿泉水瓶,那个浮力也很大。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解决办法,为此还跑到幼儿园各楼层寻找增加浮力的物品,最后,孩子们找到了小的矿泉水瓶、大的矿泉水桶及三角板。接着,孩子们三两合作,有人将小矿泉水瓶粘在一起,有人用丝带绑住海绵棒和大水桶,在老师的帮助下,船底不断再升级。


分析与支持     

游戏中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想借助海绵圈让自己也能浮在水面,却以失败而告终。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通过一探二试三优的实践,最终将海绵圈从2个、4个、6个、8个层层加码,成功坐上了浮在水面上的海绵圈;又苦于海绵圈中间是空的会“漏水”,将个板与海绵圈进行了一个组合,进行了优化改良。《指南》中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而游戏至此却出现一个大问题,由于木板的重量太大,船开始下沉,这个现象特别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创造力,为此,教师及时提出优化策略,鼓励孩子们将小船的船底打造的更轻巧平稳,浮力更大,孩子们也在寻找、合作中完成了船底的优化。



 镜头四:小船完整了 

一寻 • 船体适宜材料

更轻巧的小船完成后,“用木板做船栏吧,这样围起来比较安全。”大家按着双双的建议,开始把木板围在船底,并用透明胶、双面胶、绳子等材料固定,可是木板太重怎么都粘不住。“要么把积木拼起来。”洋洋拿来了乐高一块一块的拼接起来,没一会长长的船栏拼好了,但一拿起乐高护栏就散架了。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乐乐说:“要么用矿泉水瓶吧,又轻又能浮起来。”“我觉得奶粉罐应该也行吧!”开心在一旁说到。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大家你拿住瓶子,我用透明胶缠住,一番操作之后,船栏初具模型。


二选 • 小船适恰船桨

船放进水里之后,大家迫不及待的想上去试一试。终于,一个又一个尝试之后,验证了是一艘成功的小船,人在船上站着、坐着,没有之前的摇晃了,而且有了船栏后,看着更安全了。当双双站在船上时,大家一直用手晃动着水面,想要让船动起来。“对哦,如何让船动起来呢?是不是还应该有船桨?”开心的话语让大家豁然开朗,船不是应该有船桨的吗?于是,大家开始寻找、选择,什么东西可以当船桨呢?

究竟怎么样的才是一个合适的船桨呢?在老师给小朋友看过划龙舟中的船桨后,孩子们纷纷在幼儿园角角落落寻找起来,有的找到了羽毛球拍,有的认为曲棍球杆适合做船桨,叶霖找了一把大铁揪,但是怎么也扛不动。

     最后,孩子们在猜测记录、岸边测试及上船体验后知道到了最适合小朋友的船桨的涵盖条件,需要细细长长的杆子便于小朋友抓握,没有漏洞、面积正好的桨面,帮助小朋友更好的划船,在雨点的提议下,小朋友完成了符合所有条件的自制船桨。


三获 • 小船成功漂游

拿到新船桨后的孩子们开始尝试着动起来。“哇,动起来了,动起来了。”雨桐在一旁激动的说着,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收获这成功的喜悦,小船终于成功在水上漂游了“我也要试一试。”“我也要。”大家迫不及待的想感受这份快乐。


分析与支持     

游戏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当幼儿认为目前小船不安全时,教师捕捉到幼儿的这一情彩时刻,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因此幼儿通过一寻二选三获的实践:结合前期探究经验寻找船材料,将简单、多元、原生态的低结构材料运用其中,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实践将材料进行组合。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的自主尝试,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他们发现船动起来还需要有船桨,这个过程中他们总会去尝试新的游戏行为,用现成的形态像船桨的材料发现总有弊端,尝试制作新船桨,直到成功的在水面飘动,体验到了游戏成功的快乐。


游戏收获

幼儿: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这次小船诞生记,幼儿通过泡沫圈制造“受力”的浮板;通过浮板改造“适宜”的小船;通过船桨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在有趣的操作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将浓厚的趣味转换成灵动的游戏,不仅建构了新的知识,改变了以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深度学习;同时激发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面对挑战和失败,大家并没有放弃,而是和同伴专注地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在反复的试错中促进了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在游戏中幼儿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建构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教师:一次哇时刻的捕捉之行      

 教师持续地观察和参与幼儿的游戏,抓住游戏中幼儿在水面上踩海绵圈时想要站起来,又苦于沉下去的困惑,及时捕捉幼儿游戏时的关键问题,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教师接纳幼儿的各种想法,提供适宜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同时持续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进程,进行有效引导。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在得天独厚的小河自然空间中,教师捕提到幼儿游戏时的哇时刻,保幼儿探索的兴趣,支持幼儿游戏的需求,使游戏中的探索成为一种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


游戏:一次高质量的探究之约      

高质量的游戏是点燃幼儿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案例中始终以幼儿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小船探究中幼儿自由自主参与,从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造船之旅,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愉快、充实、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机会,促使幼儿健康顺利发展。而且游戏中幼儿行为和思维的参与,促使幼儿前后经验之间形成联系,得到合作、探究、构思等多方面的经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是一次幼儿间互动游戏,高质量的探究之约。





小船成功浮起来了,

幼儿体验到了小船诞生的快乐

明白了浮力大小与受力的面积有关。

可以乘一个人,两个人,到底多少人?

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材料制造出更好的小船?

关于小船的探究,

关于孩子的游戏,

还在继续……


萧山网教育
汇品质教育,建师生家园,萧山特色教育金名片,萧山各学校展示教育成果新平台,市民和教育工作者教育信息发布媒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