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为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万载县教育系统探索实施组团结对、捆绑考核的“教育共同体”模式,共组建初中共同体4个、小学共同体6个。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一小共同体和四小共同体负责人,就如何抓好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谈做法、说打算,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受访者:汤荣娥
县一小校长
一小共同体通过党建引领,探索“一核.两翼.四共”建设模式。即:以“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阳光生长为学校发展的“两翼”;以文化共生、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品牌共塑为构建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具体而言,文化共生促进各校特色文化相互启发、提升,各美其美;资源共享方面,共同体各校所具有的特色课程、功能教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相互借鉴,共同分享,打开老师的课程视野;活动共建不仅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学生提供阅读节、足球联赛等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品牌共塑是指各校把特色品牌做优做精,如县一小的以体树人、三兴小学的劳综课程、株潭小学的象棋课程;赤兴小学的科创科普。
“一核・两翼・四共”,构建共同体建设新模式,达到共赢的目的,让师生的拔节生长。
受访者:邬立仁
县四小党支部书记、校长
自共同体建立以来,我们创新实施“六联六共六同步”工作举措,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保障,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四校结合彼此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共同体学校的力量,精准把握学生学情,建设高质量课堂,整合四校优质师资力量和优质资源,促进共同体学校资源共进共享,共同发展。
坚持“六联六共六同步”的工作方法,一是党建联建、发展共商,治校措施同步创新。二是教师联训、骨干共育,师资素质同步发展。三是教学联研、课程共建,常规管理同步推进。四是课堂联动、服务共进,教育质量同步增长。五是活动联办、理念共融,校园文化同步创优。六是设施联用、资源共享,办学条件同步提升。
我们将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持续发挥核心校的引领作用,及时破解难题,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好三个维度,一是增加参与人员的层面和频次,注重参与的广度;二是组织教师研训、打造教研队伍、开通优师示范课堂、师生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拓展参与的深度;三是以结果为导向,注重评价,提升参与的效度;实现共同体向更高层次拔节生长。
终审:王啸浪 复审:梁友泉
初审:张伟聪 冯吉松
编辑:张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