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话两会(二)

2024-03-25 14:57   江苏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根本任务。在新征程中,我们要落实总体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江苏实践,因地制宜,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供给—融资—产业—反哺”循环联动,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江苏省一号文件提出办好“绿美江苏生态旅游”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充分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生态保护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具体实践。在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江苏责任,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征程中,要重点为农村用好四项工具:


一是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把乡村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产品持续供给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点,结合国土调查、自然资源调查、土壤普查等工作摸清乡村生态资源本底,深度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系统破解空间布局无序,探索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规划,科学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实践中,江苏省围绕“两心三圈四带”的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滨海村落盐碱耕地改造,苏南低山丘陵林相改造和坡地利用,扬州大运河“十里外滩”综合整治提升、太湖生态岛生态系统修复和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因地制宜全面优化生态环境。


二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机制。把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引擎,夯实“贷款+保险+担保+信用”的一体化金融体系,降低生态产品供给主体融资成本,适度扩大绿色金融支持范围,保障生态产品加工和服务主体权益。现实中,江苏省应充分发挥“江河湖海联动效应”,积极探索海藻减碳远期收益权、“渔光互补”海域使用权抵押,大运河防护林碳汇遥感指数、历史文化遗产保险等新产品,引导农投集团、城投公司等单位为主导组建生态担保公司, 引领生态投资新方向,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的金融支持能力。


三是拓展乡村生态产业模式。把生态产品增值溢价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产业抓手,加快建设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拓展生态产品消费市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生态产业。在江苏省,应立足“水韵江苏”和“苏韵乡情”的内涵,重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对生态产业的驱动力量,促进产品供需对接;注重大运河遗产、民俗活动、历史名城、长江母亲河文化与生态经营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江苏乡村生态经济和农业、数字、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四是探索生态价值实现反哺路径。把价值实现反哺生态保护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永续力量。深入学习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推动生态保护治理与关联产业“打包”开发,推动增值反哺和持续运营。现实中,江苏省以省级EOD项目试点为契机,探索基础设施升级、矿山修复工程、污水净化处理等多种反哺形式,实现绿色经济内循环。


马贤磊、金铂皓
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江苏省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应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一是因地制宜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不同农村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和文化差异,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农村的环境特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例,我省水资源分布存在南多北少的现象,苏南的经济发展较苏北也更为迅速。根据资源和经济的差异,苏南地区可采用水冲式厕所或智能厕所管理系统、建立集中式或分散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或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以完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而苏北地区则可选择节水型厕所(如干式厕所、堆肥厕所)或安置灰水收集设施以冲厕、优先考虑建设节水型污水处理设施(如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自然处理技术)、采取更简化的“二分法”或“三分法”垃圾分类方式,以更经济、简洁的方式实现人居环境的提升。


二是在补齐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重点是加大转变村民生活习惯的力度,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治理农村环境,最重要的是改变村民生活习惯,无论是农村垃圾分类,还是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等。只有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才可以最大化的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首先,村委会负责制定、实施与环境保护和卫生习惯相关的规章制度,辅以培训班、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对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环保行为的村民予以表彰和奖励,以转变村民不良习惯。其次,提升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地位。由村委会牵头设立由村民组成的专门监督机构,引导村民参与村庄环境管理,监督环保行为的执行情况、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增强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鼓励村民相互监督,共同维护村庄环境。


三是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注重采用生态友好的方法和技术推进农业发展。首先,通过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的实践减少对人居环境的污染。通过培育绿色农产品,鼓励和支持村民种植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满足环保食品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在作物产量增长的同时减少农药残留对土壤、水源的危害。其次,要重视农村基础环保设施在反哺农业发展的潜力。通过整合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的产业链,将农村垃圾分类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如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将有机垃圾用于农田肥料,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李长军
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筑梦现代化赓续新征程,用群众工作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专章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我们要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发挥党和政府群众工作优势,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鲜活例证和生动缩影,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先进示范样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群众工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只有把握好群众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才能学好经验,坚定信心,造福百姓。


     筑梦现代化要以重视群众利益和诉求为根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要聚焦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优育强村带头人,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发挥基层党组织聚力铸魂作用。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意愿,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和使命,指导群众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


     要满怀热情服务群众,赓续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三农”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建设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遇诉不办”、“应诉慢办”向“未诉先办”、“不诉自办”转变。要主动了解群众的需求与期望,通过定期走访、调查问卷、社情民意收集等方式,主动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关切问题和需求,为制定美丽中国建设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健全群众信息反馈机制,兼顾美丽中国建设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需求,及时收集和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要主动向群众传递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增强群众对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要锚定发展目标不动摇,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共同体。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水、肥等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等问题。要提升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领导力,确保群众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组织力。鼓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减少群众办事的难度和时间成本。要建立健全协同工作的制度规范,明确协同工作的原则、方式和程序,确保协同工作有章可循。


于水
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导




END







编辑 | 鲍林茹

校对 | 张晶

审核 | 郭贯成


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江苏省高端智库培育单位,以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公共管理以及经济、资源、环境等相关国家级重点学科平台群为核心,优化组合国内外相关高校院所的学科和专家资源,以现代化进程中土地及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深入研究中国尤其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趋势与政策,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结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版权声明:

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或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资政智库
江苏省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 、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中国资政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