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怀化榆城托育机构
(一杰早期教育实验基地)
带孩子在公园玩,临时起意要玩沙子。捡了个矿泉水瓶子,再加地上的枯枝烂叶,孩子们一会儿开奶茶店,一会儿又做起了牛肉面。我和另外一位妈妈,成了他们的“顾客”,表演“扫码付钱”“假喝”“假吃”,几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来了个小朋友。
在孩子们羡慕的眼光中,小朋友拿出他一应俱全的装备:小桶、铲子、耙子还有推土机、挖掘机,甚至穿好了长筒的靴子(应该是怕沙子进鞋里)。
不一会儿,就听孩子对他的家长说:“爸爸,你看我堆的沙堡!”
一边的家长眼睛都没离开手机屏幕,说:“嗯,嗯,好,真棒~”
“爸爸,我的推土机好厉害!”“爸爸,你来陪我玩吧!”
这位家长终于坐不住了:“你别喊我了。你玩你的,我看我的,我在这陪着你还不行吗?我这么大人了玩沙子干什么!”
小朋友不再说话,只是低头玩着玩具。
生活中,这类的场景其实不少见。
家长看似在陪伴孩子上花了时间,却没有把爱传递给孩子。
真正的有效陪伴,是家长不带着负面情绪,不带着挑剔和指责的眼光,愿意花时间做孩子喜欢做的事;全情关注,做到事事有回应。
一起吃晚餐的温馨时光、一个亲密的拥抱、一场平和的谈论和聊天、一块玩看似无脑的游戏,无论时间长短,只要走心,就是有效的亲子时间。
关注、重视、不忽略、不偷懒,每一次的全情投入,每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会将“爱”“温暖”“温馨”“幸福”具象化,成为孩子的美好回忆。
三、允许孩子有情绪:“你的感受很重要”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我们能接受正面情绪,却总是排斥、打压、忽略甚至嘲讽负面情绪。
情绪从来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
负面情绪更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孩子也不例外。
他们需要经历、感受自己的内心从平静到被扰乱、不高兴,经过发泄或者自我消化最终又走向平静的过程。
这对孩子是有益的。
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时,一句接纳的话语、一个拥抱、牵牵小手、拍拍后背,家长的态度是更能让孩子感受自己是被接受的、被爱的,这比讲道理或者表达情绪更重要一些。
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的感受很重要。不必为此羞愧。无论怎样,你都是被爱着的。我愿意一直陪着你,不会责怪你不该有情绪,不该有需求。
每个孩子都具有一种天生的本能,就是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感受想要说出来,情绪想要释放出来。
这种愿望一旦被允许,就能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中国父母的爱常常隐忍而内敛,能用行动表示的爱,不一定会说出口。
其实,一句简单的“我爱你”,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就像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一样》,大兔子和小兔子辩论谁爱谁更多一点。
小兔子用手臂来丈量爱,用蹦的高度来表达爱,用小河、山丘甚至和月亮的距离来诠释爱,每一次,大兔子都能胜过小兔子。
“我爱你。”“有多爱?”“我爱你,爱你爱到月亮上——再绕回来……”
一句“我爱你”,不仅表达了父母的情感,也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教他们如何表达爱。
爱可以含蓄,但爱也可以不吝啬表达,大声说出来。
六、照顾好自己:“我在好好生活,你也可以做到”
一个筋疲力尽的家长,不太可能对孩子有什么好处。相反,父母照顾好自己、经营好自己,才可以带动孩子变得更好。
“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照顾好自己。当你照顾好自己,你就是以身作则地示范一个坚韧的人、一个幸福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有生活意义的强大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关注自己的身体:多运动,吃健康营养的食物,有科学的作息习惯;
关注自己的情绪:累了要休息,不必过度“无私”;烦了可以暂时离开,把孩子交给另一半带……
关注自己的心态:积极乐观,遇事不慌,正向看待生活中的小插曲……
关注自己的成长: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始终保持自我觉察,终身学习,自我成长。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多鼓励他,认可他,表扬他,理解他,支持他。给足情绪价值,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好,知道自己很棒,值得被爱。
孩子被从小兜底式地爱过,长期稳定地感受到“值得”、“被爱”,才可以安心做自己,去尝试,去探索;才会在内心生发出充裕的底气和勇气,那是他昂扬向上的资本;才会能量满满,去努力生活,去善待他人,更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