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怀化榆城托育机构
(一杰早期教育实验基地)
一、父母学会示弱,孩子学会担当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立规矩,还是讲原则,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太强势。
孩子小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方式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时候千万不能和孩子硬碰硬。
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父母一定要学会示弱,要经常把问题抛给孩子一起讨论;孩子就会努力帮助父母一起解决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他反而会越来越成熟。”
父母向孩子示弱,并不是为了偷懒,更不是显示自己的软弱,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育儿智慧。
这种教育艺术,会满足孩子被需要的感觉,唤醒他内心的力量,推动孩子的担当和独立意识。
一位宝妈曾经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个育儿故事,有一次她从外地出差回来,浑身疲惫,精神状态很差。
这时候,儿子跑过来问,是不是生病了。
这位妈妈本想强撑着站起来拥抱一下孩子,但自己太累了,又想看看如果自己生病了,孩子会怎么办?
于是她说自己头痛难受,依靠在沙发上,装作特别虚弱的样子。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子竟然端来一杯温水给她喝,还问要不要吃药,要不要打电话跟爸爸说一下。
妈妈看到孩子的暖心表现,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原来,自己示弱了,孩子学会了心疼和体谅别人。
现在很多家长替孩子做好了生活中各方面的事,但是却并没能换来孩子的感恩,反而让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有时候家长要学会试着向孩子“示弱”,这会让孩子能够发现父母在生活中为他付出的种种;
这样他才能够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娇弱”的妈妈,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真正睿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不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强势压制孩子,或者反复唠叨孩子;而是用一种更柔软的教育方式 -- 学会“示弱”,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利器。
强势的父母随处可见,懂得示弱的父母却非常罕见。
在孩子面前,我们不需要事事逞强,偶尔的“示弱”,反而更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
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家长,下面这2个方面,父母学会示弱,孩子会因此而成长。
1.教会孩子: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往往对家长依赖性非常强。
这也进而导致了这些孩子缺乏责任感,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
让孩子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明明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却被家长包办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人父母最大的职责,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道理。
让他学会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蒙台梭利教育,非常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自己穿脱衣服、用玻璃杯倒水喝、系着围裙擦桌子、用剪刀剪纸等等;
很多孩子在家中被禁令的“工作”,但在蒙氏园却鼓励孩子大胆去做。
就是这些成人眼中看似普通的教具,成人“不屑”去做的工作,在孩子眼中却是那么的好玩、有趣。
在家庭中,父母要创造条件,学会示弱,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信任,给了他更大的成长空间和表现机会。
当孩子能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孩子才会变得更独立、更有责任感。
图片来源:怀化榆城托育机构
(一杰早期教育实验基地)
2.让孩子坚持:做事情有始有终。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较差,做事情难免有头无尾。
让孩子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其实就是对其自制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能够学会控制、约束自己行为的时候,他们的责任感也就具备了。
比如,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孩子操作教具的时候,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
即“一次只取一份工作,工作做完之后要整理好,从哪里拿的送回哪里去。”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忘记将教具归位,但时间长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教具归位才算是工作完成。
有序的蒙氏教育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内在秩序。
蒙氏教育给予了孩子自由工作的环境,在工作中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养成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习惯。
在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比如叠被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等,将这些事情交给孩子去做;
不仅能够起到提高孩子生活技能的作用,还能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逐步形成责任感,开始变得有担当。
培根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如果你想让孩子有担当,有责任心,一定要学会在孩子面前适当“认怂”,这是一种教育智慧。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