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ML在材料设计中展示了巨大的潜力,但该领域仍面临许多挑战:
数据规模不足和多样性不足:
现有数据集主要来自制造工艺或商业材料,而新分子结构的生成数据通常缺失。 受限于合成实验的周期和数据采集的成本,数据的数量和多样性不足,这会降低ML模型的预测能力。
器件性能与材料结构之间的复杂关联:
材料的微观结构(例如由加工工艺决定的微结构)和分子本身的结构特征对器件性能的共同影响较难解耦,导致ML模型的输入特征较难明确。 不同HTM结构对钙钛矿器件的影响并不单一,涉及多种交互因素。
数据不一致和噪声的干扰:
由于多批次合成活动中材料的纯度和一致性难以完全控制,模型可能会受到高噪声数据的干扰。 数据不一致性可能会对贝叶斯优化等ML算法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材料优化与器件优化的分离:
在大多数研究中,材料的设计和器件的设计是分开的,导致整体优化效果受限。
1.闭环优化工作流程:
1)高通量合成(HT):
构建了一个高通量合成平台,能够在数周内合成并纯化100多种可溶液加工的小分子半导体,这些分子具有一致的质量和多样的结构。
在多个合成周期中,材料的波动小于3%,为ML模型的训练提供了高质量和一致的实验数据。
2)数据采集与反馈循环:
通过高通量实验数据的循环反馈,结合自动化ML训练和贝叶斯优化(BO),使材料的分子结构、性能预测和实际验证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这种“生成-验证-反馈”的循环使得模型能够基于实际实验数据更新,确保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3)ML模型的自动化训练和预测:
利用基于分子描述符的ML模型,将材料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器件性能关联起来。
该模型经过149种已合成分子的训练,能够从100万个虚拟分子库中准确筛选出高性能HTM。
2.多批次高通量合成,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多样性:
高通量合成平台在短时间内合成了100多种新分子,使模型能够从实际数据中学习,并确保合成数据的一致性(波动小于3%)。
通过多个合成周期的迭代实验,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并通过合成新分子,弥补了数据不足的问题。
3.结构-性能的分子描述符模型:
通过计算分子描述符,定量表征分子结构的关键特征,并使用这些特征对HTM的性能进行建模。
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对分子结构的复杂描述,还使得ML模型能够高效地关联材料结构和PSC性能。
4. 联合材料优化与器件优化的策略:
以往的研究中,材料优化和器件优化通常是独立的,而该研究的工作流程将二者结合为一体。
在贝叶斯优化(BO)过程中,仅对初始PCE超过20%的材料进行器件优化,确保优化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多轮反馈和性能验证,这些材料的最终PCE达到了26.2%(认证25.9%)。
1. 材料发现方向
1)多功能材料的协同设计:
目标:设计具备多功能特性的材料,例如可在同一分子中同时实现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以简化器件结构。
可用的优化策略:基于ML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优化材料的多个性能指标(如导电性、光吸收能力和稳定性)。
2)新型钙钛矿材料的发现:
目标:通过自主化学合成和ML预测,发现新型的钙钛矿前驱体材料(如无铅钙钛矿材料和环保型前驱体),以提高器件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可用的优化策略:将分子生成算法(如变分自编码器,VAE)与贝叶斯优化结合,探索钙钛矿材料的成分空间。
3)界面层材料的发现:
目标:设计具有自愈合特性的界面材料,减少器件在环境中老化退化的风险。
可用的优化策略:采用自修复功能分子和界面耦合剂,通过闭环优化系统,筛选出在湿热环境中高稳定性的材料。
2. 器件优化方向
1)器件界面优化:
目标:优化界面材料的能级匹配和电荷转移路径,减少界面缺陷和界面复合损失。
可用的优化策略:在界面工程中,使用ML模型和贝叶斯优化,自动选择和调整界面处理工艺(如溶液浓度、旋涂速度等)和界面层材料(如界面缓冲层的厚度和分布)。
2)器件结构优化:
目标:设计具有新型架构的PSC(如叠层电池),以实现多层能量吸收和多结光伏结构。
可用的优化策略:利用ML预测器件结构和器件设计的可行性,通过高通量仿真和实验反馈,找到最优的架构设计。
3)器件加工工艺优化:
目标:改进加工工艺(例如退火工艺和溶液处理工艺),提高器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可用的优化策略:通过多目标ML模型,将器件的制备条件(例如退火温度、湿度和工艺时间)作为输入变量,预测和优化器件的PCE和稳定性。
构建材料-器件-工艺三位一体的优化平台,通过高通量合成、ML和贝叶斯优化实现从材料设计到器件优化的全闭环系统。 利用数据驱动的分子生成算法(GAN、VAE)生成新分子,以扩展分子空间,发现全新的钙钛矿材料和器件结构。 强调材料、器件和工艺的多目标联合优化,从材料分子、器件界面到器件加工工艺进行全方位的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