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狭缝涂布中影响钙钛矿薄膜厚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在狭缝涂布过程中,钙钛矿薄膜的厚度主要受到涂布速度的影响,涂布速度决定了薄膜的成膜机制和厚度变化趋势。根据成膜机制,钙钛矿薄膜的厚度受两种涂布机制的影响:蒸发机制和Landau–Levich机制。
1)蒸发机制(Evaporation Regime)
- 适用条件
涂布速度较慢时。 - 厚度变化规律
随着涂布速度的增加,薄膜厚度减小,湿膜厚度与涂布速度 v 的关系为v hh ∝ v − 1.1 - 影响机理
在涂布过程中,溶液在液桥处迅速蒸发,导致溶质在局部区域的浓度过饱和,可能引发厚度不均。 由于溶剂快速蒸发,溶质会在局部聚集,形成类似“咖啡环效应”的现象,沿着涂布方向垂直的线形厚度不均匀区。 该机制下,涂布速率与干燥速率相当,涂布过程中的溶液厚度波动大,难以找到无缺陷的稳定涂布窗口。 优化方法 :使用高沸点溶剂(如DMF/DMSO混合溶剂)可延长溶剂的蒸发时间,从而减小厚度不均和缺陷的产生。
2)Landau–Levich机制(Landau–Levich Regime)
- 适用条件
涂布速度较快。 - 厚度变化规律
随着涂布速度的增加,薄膜厚度增加,湿膜厚度与涂布速度 v 的关系为v 。h ∝ v 2 / 3 - 影响机理
在高涂布速度下,粘性力(占主导地位,粘性力将液体从液桥中拉出并形成连续的液膜。 由于粘性力强,拖曳出的液体量大于蒸发的溶剂量,导致成膜后的湿膜仍处于“湿态”,这为薄膜在重力的作用下自我流平提供了时间,能够形成更均匀的厚度。 但如果涂布速度过高,可能会出现空气夹带,这会导致膜内出现缺陷和不规则厚度区域。 - 优化方法
在保证涂布速度的同时,控制溶液粘度和界面张力,避免空气夹带,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连续涂布。
3)最佳涂布窗口的选择
在蒸发机制和Landau–Levich机制之间的过渡区域(即两者的交界点)存在一个“最优涂布窗口”,该窗口内的薄膜厚度最小且均匀性较高。 商业化生产中,为了实现高产率和高厚度的薄膜,更倾向于使用Landau–Levich机制,因为该机制能够在高涂布速度下提供较高的生产率。
2. 狭缝涂布钙钛矿薄膜的生长过程
1)溶液阶段(Solution Stage)当前驱体溶液(包括卤化铅和有机卤化物)在基板上涂布后,溶剂开始逐渐蒸发,溶液中溶质浓度缓慢上升。此阶段溶质浓度尚未达到。
控制因素:溶剂的挥发速率决定了溶液阶段的持续时间,低挥发速率有助于延长该阶段,从而有助于后续的成核控制。
2)成核阶段(Nucleation Stage)当溶质浓度达到临界浓度(C*)体系内的自由能达到成核阈值,晶核开始在溶液中自发生成。在此阶段,成核速率迅速上升,形成大量微小晶核,随后溶质浓度逐渐下降。
- 控制因素
- 溶剂的蒸发速率:较快的蒸发速率会导致高的过饱和度,从而加速成核,形成更多的小晶核。
- 溶剂的选择:低沸点溶剂(如DMF、2-ME)可加快蒸发,促进成核;高沸点溶剂(如DMSO、NMP)则延长成核时间,使成核更均匀。
3)晶体生长阶段(Crystal Growth Stage)随着溶质浓度继续下降,体系进入晶体生长期,先前生成的晶核开始长大。此时,不再产生新的晶核,原有晶核继续生长,最终形成连续的钙钛矿薄膜。
- 控制因素
- 溶剂的类型和蒸发速率
:高沸点溶剂(如DMSO)由于挥发速率较慢,有助于晶体的缓慢生长,从而获得大晶粒和均匀的表面形貌。 - 成膜环境和基板温度
:温度的提升可加速溶剂蒸发,缩短晶体生长时间,但可能导致不均匀生长。 - 钙钛矿前驱体的组成
:前驱体溶液的成分(如有机阳离子和卤化物的配比)会影响成核和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