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科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这套读物,在完美实现英语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更能带孩子们在一些经典故事里学习物理知识,实现“传统文化×英语×物理”的有机融合。在这些轻松有趣、吸引力强的传统故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去领悟那些流传千年的中国智慧,还能从故事中学到相关的物理原理,让孩子在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实现跨学科融合,获得全面的成长。此外,孩子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极大地提升文化自信,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一个更加强大、睿智的中国形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看看那些包含物理知识的中国故事吧。 一群猴子在开心玩耍时,突然发现月亮掉进了水里!于是,这些好心的小猴子开始了努力,可是……他们能捞到水里的“月亮”吗?水里为什么会有月亮?故事中猴子看到井中的月亮,实际上是月亮在水面上的反射倒影。这里其实就包含着光的反射的原理。而平滑的水面可以反射出月亮的倒影,又其实包含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知识。此外,这样大家看到的成像(水中的月亮)是虚像,因此,小猴子们是不可能捞起来的,这里又包含了实像和虚像的对比区别。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相传,木工用的工具,如锯、钻、刨子、曲尺、画线用的墨斗,都是他发明的。这本绘本就讲述了他发明锯子的过程。鲁班在带领工人们伐木的过程中,发现用斧头一点点砍树,工人们费时费力不说,效率也非常低。这时,他不小心被带有锯齿的草划伤了手指,他受此启发,从而发明了锯子。有了锯子的工人们,伐木的效率大大提高!那么,为什么锯子会比斧子用起来更轻松呢?这里其实又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锯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锯齿与被锯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来切割物体。锯齿的锋利边缘增加了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摩擦力,使得切割更加容易。此外,鲁班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草叶,设计出了锯子。这也是很多大科学家开展科学实验,获得科技成果的方法哦,即通过观察、实验和改进,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可以借此提醒小朋友们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当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测量大象这头庞然大物的重量时,曹冲灵机一动,想到了测量同样重量的石头的重量,从而推算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中则包含了浮力的原理。曹冲的方法正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通过让木船达到相同的吃水线,确保大象和替换的石块排开的水的体积相同,从而得到与大象相同重量的石头,进而推算出大象的重量。在越来越强调跨学科融合的当下,单一的学科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更不利于全人教育的开展。因此,在培养孩子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融入趣味的物理知识的学习,让孩子更好地感悟、传播中国文化,才是更适合当代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孩子一起翻开《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在这套读物中,孩子们将用英语探寻中国经典故事,提高语言能力,学习跨学科知识,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是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孩子的传统文化英语分级读物,也是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深度融合的路径与策略”的推荐用书。★ 由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担纲主编,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订组核心专家担任文化顾问;英国红房子儿童图书奖得主、“牛津阅读树”作者等执笔创作;★ 精选展现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典故、百科知识等,培养家国情怀,筑牢文化自信。★ 专门基于中国孩子的语言学习和认知规律编写,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插图生动传神,鲜明体现中国艺术特色,彰显国风之韵。该系列共6个级别,72册,每级分上、下两包,分级科学严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故事到百科进行内容设计,适合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使用,每学期一包。 第一级上
第一级下
第二级上
第二级下
“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系列读物积极践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理念要求,通过丰富的选篇、地道的语言以及中国风插图,生动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美学,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目前第一级上下、第二级上下已正式出版,其他级别即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