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快乐语文天地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电子课本 | 八上电子课本 | 九上电子课本 |
七下电子课本 | 八下电子课本 | 九下电子课本 |
学生习作 | 初中名著 | 同步训练 |
单元作文辅导 | 中考作文 | 2023初中作文 |
七上教学视频 | 八上教学视频 | 九上教学视频 |
七下教学视频 | 八下教学视频 | 九下教学视频 |
2023中考 | 中考古诗词 | 初中文言文 |
七上朗读材料 | 八上朗读材料 | 九上朗读材料 |
七下朗读材料 | 八下朗读材料 | 九下朗读材料 |
七上图文解读 | 八上图文解读 | 九上图文解读 |
七下图文解读 | 八下图文解读 | 九下图文解读 |
往期链接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一、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这部作品收录了鲁迅在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原名《旧事重提》。这些散文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既有对童年温馨往事的回忆,如对百草园、长妈妈、藤野先生等的描写;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 -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以笔为武器,对封建礼教、旧传统、旧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三、主要内容
《狗・猫・鼠》:通过对猫的描写,表达了对猫的厌恶,实则讽刺了那些与猫相似的 “正人君子”,揭示了他们的虚伪与凶残。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如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相难看、给 “我” 讲长毛的故事等,重点写了阿长为 “我” 买来《山海经》,表达了 “我” 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展现了阿长善良、朴实、迷信但又热心帮助孩子的性格特点。
《二十四孝图》:作者回忆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描写了 “老莱娱亲” 和 “郭巨埋儿” 等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心灵的毒害。
《五猖会》:记述了 “我” 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以及父亲在 “我” 即将去看会时强迫 “我” 背书的痛苦经历,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 “无常” 形象,无常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他爽直公正、活泼而诙谐,作者在对无常的描写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所谓 “正人君子” 的讽刺,也寄托了对人间公平正义的渴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先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如在百草园中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趣事,后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枯燥乏味但也有一些小乐趣,如在课上偷偷画画等,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
《父亲的病》:回忆了父亲生病时,作者为父亲请医看病的经历,揭露了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和对当时社会医疗状况的不满。
《琐记》:主要回忆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的经历,描述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也记述了作者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似渴阅读《天演论》等书籍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重点描写了作者在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主题思想
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对百草园、阿长、无常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纯真、快乐与好奇,表达了对那段无忧无虑时光的深深眷恋。
对封建旧制度、旧礼教的批判:如在《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父亲的病》等篇章中,对封建孝道、封建教育、封建医疗等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揭示了封建旧制度对人性的压抑、扭曲和摧残。
对师友的真挚情感: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感激,对范爱农的同情与悼念,体现了作者重视友情、尊重师长的美好品质,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人物的命运与遭遇。
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与探索:作者在经历了种种生活事件后,从对封建旧事物的批判到对新思想、新文化的追求,如在《琐记》中对进化论的接触和接受,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变革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精神,表达了希望通过变革来改变社会现状、拯救民族命运的愿望。
五、艺术特色
独特的叙事视角: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使文章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读者仿佛能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书中刻画了众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如善良朴实的阿长、严谨正直的藤野先生、迂腐刻板的寿镜吾先生、正直倔强的范爱农等。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致描写,以及对人物典型事例的叙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个性鲜明。
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在叙述往事的过程中,作者常常穿插议论,对所叙之事进行评价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种夹叙夹议的写法,使文章既有生动的故事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在讲述了 “老莱娱亲” 和 “郭巨埋儿” 等故事后,对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使读者在了解故事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
对比手法的运用: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形成对比,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藤野先生的毫无民族偏见与其他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形成对比,更衬托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无常的爽直公正与现实生活中 “正人君子” 的虚伪丑恶形成对比,增强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力度。
语言富有韵味:语言简洁明快、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情。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美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方言和古语,使文章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
六、阅读方法与建议
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朝花夕拾》之前,先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例如,了解当时封建礼教的盛行、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民族危机的加深等背景知识,就能深刻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对封建旧制度、旧礼教进行批判,为什么会产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梳理文章脉络:由于是散文集,各篇文章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对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等进行梳理,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或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把握整本书的结构和主题。例如,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作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经历,以及在不同阶段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品味语言特色:仔细研读文中的语句,体会鲁迅语言的独特魅力。注意他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结构等。可以对一些精彩的语句进行摘抄和赏析,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写作水平。比如,分析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的简洁性和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变化。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对于每个重要人物,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人物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与作者的关系等。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例如,分析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要综合考虑她的迷信、善良、朴实等多方面特点,以及她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结合生活实际: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思考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书中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对照现代教育,我们可以思考教育方式的改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等问题,从而使阅读更有深度和广度,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写于 1926 年,最初在《莽草》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
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和衍太太。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 “寻别一类人们去” 而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鲁迅首次知道 “赫胥黎”,接触 “物竞天择”,“苏格拉底” 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日本横滨。
《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10.《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候引起的强烈反感.
二、选择题
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 “长妈妈” 的篇目是( )
A. 《狗・猫・鼠》 B. 《二十四孝图》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 《琐记》
答案:D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A. 藤野先生 B. 范爱农 C. 衍太太 D. 阿长
答案:B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鲁迅称呼阿长,起初从 “回忆中的我” 的视角,叫她 “阿长”,后来从 “写作时的我” 的视角,称呼她为 “长妈妈”。
B. 藤野先生中,鲁迅 “弃医从文” 的原因是 “讲义事件” 和 “发电报事件”。
C. 百草园雪地捕鸟的方法是闰土父亲传授的。
D. 《朝花夕拾》收录了 10 篇回忆性散文,借此我们可以了解鲁迅从青年到暮年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
答案:D
三、简答题
简述《朝花夕拾》的写作成因.
答: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后来到厦门大学,所遇也都是同样的人间,同样污浊的空气。作者除了继续不妥协地战斗之外,回顾童年,回顾求学时遇到的充满博大爱心的老师,回顾曾经应该相惜的朋友,对于鲁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因为这些人与事是作者心灵中的一片净土,是他精神上的一个家园,因此组成散文集《朝花夕拾》 。简要分析《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
答:长妈妈是朴实、善良,但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歌颂。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他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关心异国学生,有伟大的人格。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父亲的形象令童年鲁迅困惑,因为他兴高采烈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鲁迅从未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能让父亲 “安静” 死去 。《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这一情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答:这一情节表达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四、阅读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文中的 “他” 指的是谁?
答:出自《五猖会》,“他” 指的是父亲。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 “我” 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 “我” 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的感受.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点击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源。谢谢分享、点赞、在看。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