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快乐语文天地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电子课本 | 八上电子课本 | 九上电子课本 |
七下电子课本 | 八下电子课本 | 九下电子课本 |
学生习作 | 初中名著 | 同步训练 |
单元作文辅导 | 中考作文 | 2023初中作文 |
七上教学视频 | 八上教学视频 | 九上教学视频 |
七下教学视频 | 八下教学视频 | 九下教学视频 |
2023中考 | 中考古诗词 | 初中文言文 |
七上朗读材料 | 八上朗读材料 | 九上朗读材料 |
七下朗读材料 | 八下朗读材料 | 九下朗读材料 |
七上图文解读 | 八上图文解读 | 九上图文解读 |
七下图文解读 | 八下图文解读 | 九下图文解读 |
往期链接
【课标要求】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考查重点】
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的,而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而变化的特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情感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切口小,多为对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一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无论是哪一类,其答案都是多点、多层面的。
因此,答情感题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掘,以免缺失要点。
【主要题型】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命题趋势】
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考对此的考查有了变化: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联片,有全诗;从情感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也有观点和理趣;从情感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语更有典中语;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有深度分析题,更有情感评价题。
【备考策略】
在复习中,考生不仅要强化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更要适应考查的各种变化,能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考点1:把握诗句情感
【例题剖析】
【例1】(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2.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2.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据此可知,诗歌前两句记述的事情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诗人以一件古战场的遗物“折戟”为兴,引出对前朝赤壁之战的回忆和感慨。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情感主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后句写赤壁之战的故事,诗人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怀古抒怀,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非凡的认识,曲折地反映出他无处施展才能的抑郁不平之气。
考点2:把握整首诗的情感
【例题剖析】
【例1】(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情和思乡之情。前四句写昔人乘鹤而去,只余空楼,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动,诗人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后两句描写日暮时分,诗人遥望家乡却只见江雾迷蒙,生发思乡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嗟叹。前两联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他乡的景色如此明丽美好,更加触动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抒胸臆,句意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可知,暮霭沉沉中,故乡杳不可见,怎不令人心生无限哀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3:比较两首诗的情感
【例题剖析】
【例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①(其一)
清·王士禛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清·王士禛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注]①西樵、礼吉为王士禛两位兄长的别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东塘正落潮”,诗人傍晚泊船东塘,既点明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B.“孤蓬泊处”与“万里送行舟”都写到了客行之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书写离别。
C.“潇潇”与“萧条”,一写夜雨,一写枫叶,都通过描写萧索之景来抒发感怀,寄情深远。
D.两首诗都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夜半难眠,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又更添夜的清寒。
2.这两首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B 2.这两首诗歌,既反映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写出了世态沧桑之后的万千思绪。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与分析不正确。“孤蓬泊处雨潇潇”意思是:夜泊枫桥,形单影只,在一只船上,听外面潇潇雨声。此句写景,描绘的诗人自身的处境,写的是孤单,没有写离别,也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而“万里送行舟”则写长江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远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因此“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书写离别”理解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
其一,“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枫桥第几桥。”前两句写景,天已黑了,东塘正在落潮,诗人当时来到苏州,夜泊枫桥,形单影只,在一只船上,听外面潇潇雨声。后两句抒情,当时的寒山寺早已在咸丰十年的兵火中灰飞烟灭,寒山寺的钟声千古出名,美丽的寒山寺钟声,留给人们多少甜蜜的联想。而今天,明末的战火,早已把寒山寺打得破烂,诗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张继笔下的枫桥来了。作为清初诗人,王士祯发思古之幽情,纯属人之常情。这里面,有多少的家国之思啊!清朝与唐朝,通过枫桥钟声,拉在了一起,而此间,又寄予了诗人多少的感触!
其二,“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经过兵火的枫桥,经过兵火的寒山寺,早已是今非昔比。枫桥是寂寞的,是萧条的,而水边的客店,透露了多少的冷清和寂寥,往来旅客的稀少,反映了此时的枫桥的寂寥和孤独,反映了历经战火之后的寒山寺的萧条。诗人千里迢迢来到苏州,与远方的朋友,有着不一样的惆怅和无奈!十年在江南,诗人的梦想是:独自一人,在寂寞的晚上,独自倾听夜半的钟声,独自享受唐朝张继听到的钟声;而今天,诗人来到苏州,听到的钟声,却是如此不同,心境是这样的状态,不禁感慨万千!
结合诗题“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和注释“西樵、礼吉为王士禛两位兄长的别号”可知,这两首诗歌,既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又写出了世态沧桑之后的万千思绪。感染力较强,情感冲击力较为强大。
把握诗歌情感六法
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
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中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田园诗: 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行旅诗: 游子漂泊在外(久戌边关、久宦在外) 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
三.关注作者,了解风格。
通过诗人来了解古诗词的情感是一个很好的进入方向,因为,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有其自己的写作风格以及写作的倾向,一般通过诗人我们就能大概了解某诗的内容及情感。陶渊明:恬淡平和。王维: 诗中有画。杜甫: 沉郁顿挫。李清照: 婉约含蓄。当然,也不是说某个诗人一定就会写什么诗,不同情况下,心情、情感不同,写出的诗也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四.关注注释,了解背景。
注释,是古诗词中很重要的部分,不仅要借助注释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要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从而领会诗歌情感。如注释中“作者被贬官”、“作者离开家乡”、“安史之乱”等要紧密联系分析情感。
五.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字就是表达孤独、孤傲以及现实中遭到打击的悲观愤懑而又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情。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 ”表达作者对西湖之景的喜爱;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断肠 ”表达漂泊在外游子的孤独、思乡之情。
六.熟知意象,感受意境。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是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 -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落花 -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 -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梅、兰、竹、菊、松一高洁坚贞之志。鸦、猿、杜鹃 一凄苦哀伤之情。孤雁 -孤独、思乡。
1.(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被吞没一般。狂风大作,波涛奔腾,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2)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可根据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理解。
诗歌中“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就有了双关义,明指船和桨,暗指张丞相。“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尾联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表达了自己要求援引的心情。本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后四句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到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尾联用典结束,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2.(2024·河南商丘·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歌开篇是如何强化诗人内心悲苦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请谈谈本诗是如何借助典故表达诗人情感的。
【答案】(1)开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突出宴席上酒食的昂贵,与下句的“不能食”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2)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
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详解】(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诗人用“金樽”形容酒杯的珍贵,用“清酒”形容酒的清澈,而“斗十千”则极言酒价的昂贵,以此表现出宴会的奢华和主人的盛情。玉盘珍羞直万钱:诗人又描绘了珍馐佳肴,用“玉盘”形容餐具的精美,用“珍馐”形容食物的珍贵,而“直万钱”同样表达了食物的昂贵。这两句夸张地表现了酒和食物的昂贵,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宴会的豪华和盛况。但在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宴会的豪华和盛况让人惊叹;另一方面,这也让诗人感到悲愤、苦闷和无奈。
示例:开头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丰富的意象等艺术手法,通过描绘宴会的豪华和盛况,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悲苦的情感世界。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从中表现了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像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运用典故,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用“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情怀。诗人坚信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实现理想,表达了他面对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3.(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抒发对友人思念,对时光流逝感慨的诗句。
(2)诗人的情感是从悲愤转到乐观,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凄凉地”和“弃置身”饱含无限的心酸和愤怒;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乐观;“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气概。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大意: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据此可知,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的分析。
首联,诗的第一层,“凄凉地”和“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诗的第二层,“闻笛赋”和“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诗的第三层,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推开一步,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自我激励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长精神”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
4.(2024·四川达州·模拟预测)诗歌鉴赏,回答问题。
送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请简述“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的句意。
(2)诗歌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析。
【答案】(1)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
(2)以龙泉剑的流落喻友人才学高超却怀才不遇,以龙泉宝剑的失而复得,暗指有朝一日,友人终会被有识之士发现,脱颖而出,再得起用,表达了诗人于愤懑不平中对友人的安慰与期待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这首诗首句便营造出寂寥情绪;加上“君”竟要远行万里,更令人嗟叹。诗人因“卧病”不能将朋友送至渡桥边,故感觉到江上远远烟树都含有他心中的不舍之情。故翻译时注意添加主语“我”,江树:江边的树;含:含有。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根据颈联“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知,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5.(2024·山东滨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钟山即事①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②。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此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之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南京),游钟山时有感而作。②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的姿态。③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草随春风舞动的美好情态。
B.“茅檐相对坐终日”,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地坐着,寂寞至极而至感到愁苦。
C.“坐终日”一句写诗人虽远离官场,但依然流露出孤独和失意之感。
D.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是用反衬,王安石的诗是直写,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B (1)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流连;退居金陵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寂寞。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理解诗句。
B.“感到愁苦”有误。“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通过在茅檐下独坐,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幽静。
(1)考查诗歌内容、情感理解。
诗歌大意: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是的所见所感。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涧、竹、花、草之美,构成一幅春日图景,所写之景是美的,有对美的欣赏之意,也有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三、四句中再写情境,点出幽境。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作品看似表露诗人心中的一种闲适自得,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
6.(2024·河北邯郸·三模)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感遇(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①,亦自有芳菲。
未浮②盈③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①兰蕙:兰和蕙,都是香草,多用来比喻贤者。②浮:用满杯酒罚人,这里指饮。“浮”有的也写作“泛”。③盈:满。
(1)甲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请结合画线句分析此笔法。
(2)乙诗借用“东篱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处境?
(3)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示例:画线句的浪漫笔法主要表现在用词的夸张上,“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夸张地写出了朋友不惜重金,设下盛宴为诗人饯行的情景,用宴席的极其豪奢凸显了友情的珍贵和朋友为诗人饯行的深情厚谊。 (1)表达了诗人不被重用、才华难施展、寂寞失意的人生处境。 (1)都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都有在面临困境时的挣扎,)都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放弃理想、坚持高洁人格。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浪漫笔法的分析。
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夸张的运用上。“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为: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李白运用了“金樽”、“玉盘”以及“斗十千”、“直万钱”这样夸张的词语,将宴席的奢华与盛大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凸显出诗人饯行的深情厚谊。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在这首诗中,“东篱菊”象征着诗人自己,它茎疏叶微,虽与兰蕙不同,却同样拥有自身的芬芳。这种芬芳代表着诗人的才华和品质,然而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赏识。
“未浮盈樽酒,徒沾清露辉”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东篱菊”的处境:尽管它的芬芳足以盈满酒杯,但却始终未能被采摘,只能独自沐浴在清晨的露水之中。这里,“盈樽酒”象征着诗人对才华得以施展的渴望,而“徒沾清露辉”则暗示了诗人的才华未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的现实。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这两句诗意味着,当“东篱菊”盛开的时候,却没有人来采摘它,一旦凋零飘落,又将何去何从呢?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东篱菊”,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只能在寂寞中凋零,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综上所述,乙诗《感遇(其二)》通过借用“东篱菊”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不被重用、才华难施展、寂寞失意的人生处境。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行路难(其一)》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了诗人前行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阻碍,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则直接表达了对人生道路艰难和迷茫的感慨。《感遇(其二)》中,“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则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和芬芳,却无人赏识,只能在寂寞中凋零的无奈。据此可概括为: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感慨。
《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和希望的尝试,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念。《感遇(其二)》中,虽然诗人感到自己如“东篱菊”一样被忽视和遗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芬芳和高洁,表达了对自身价值和品格的坚守。据此可概括为: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和坚持。
《行路难(其一)》中,诗人虽遭遇困境,但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遇(其二)》中,“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独特个性和品格的自信和坚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据此可概括为: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坚持和追求。
7.(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二模)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1)山路蜿蜒曲折,几番回转就看不见你的踪影了;但我还是伫立在那里凝望着,山路上早已空无一人,只有马蹄印。 (1)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借西域八月飞雪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解析】(1)本题考查对关键诗句的赏析及画面的描绘。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朋友离去,朋友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相送,凝视着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极为动人。所以传达的情感是:诗人因朋友离开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惆怅之情。根据意思描述即可。
示例:山路盘旋曲折,此时天地万物一片静谧,看着友人越走越远,诗人却还站在原地深情凝望着,一直到友人的身影早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雪上一行深深的马蹄印迹,才彰显着刚刚有人从这里离去。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
本诗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和爱国热情。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表达了对战友的真挚情感。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抒发了诗人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点击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源。谢谢分享、点赞、在看。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