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快乐语文天地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电子课本 | 八上电子课本 | 九上电子课本 |
七下电子课本 | 八下电子课本 | 九下电子课本 |
学生习作 | 初中名著 | 同步训练 |
单元作文辅导 | 中考作文 | 2023初中作文 |
七上教学视频 | 八上教学视频 | 九上教学视频 |
七下教学视频 | 八下教学视频 | 九下教学视频 |
2023中考 | 中考古诗词 | 初中文言文 |
七上朗读材料 | 八上朗读材料 | 九上朗读材料 |
七下朗读材料 | 八下朗读材料 | 九下朗读材料 |
七上图文解读 | 八上图文解读 | 九上图文解读 |
七下图文解读 | 八下图文解读 | 九下图文解读 |
往期链接
叶嘉莹先生 1924 年 7 月 2 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2024 年 11 月 24 日逝世,享年 100 岁,其生平经历丰富而坎坷,以下是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叶嘉莹出生于北京察院胡同的大户人家,父系祖先原属叶赫那拉氏,后被编入满族正黄旗,清朝覆灭后改姓叶 。其祖父叶中兴曾考中翻译进士,父亲叶廷元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李玉洁来自汉军旗人之家,也曾于中学执教,家人均爱好诗歌,旧学气氛浓厚。
她自幼接受传统教育,三岁随父母认字,六岁以《论语》开蒙 。1935 年入读教会小学笃志小学,一年后考入市立第二女中。
1941 年,叶嘉莹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在此期间,她开始跟从顾随学习唐宋诗词课程,并深受其影响,在毕业之后仍然追随旁听,6 年之间记下 8 本笔记,顾随也对叶嘉莹十分欣赏,将之视为自己的 “传法弟子”。
婚姻与家庭变故
1948 年,叶嘉莹赴上海与赵钟荪成婚,婚后追随丈夫迁居台湾。
1949 年,赵钟荪因 “思想问题” 被捕,叶嘉莹与哺乳期的大女儿也随之被捕,虽不久获释,但她丢失了教职,生活陷入困境,只能依靠在中学教书艰难维持生计。
海外教学生涯
20 世纪 60 年代,叶嘉莹先后获得在密西根州立大学交换讲学以及赴哈佛大学做研究的机会,后举家迁居北美 。
1966 年,她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69 年辗转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定居加拿大,1991 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回国讲学与传承贡献
1974 年,叶嘉莹首次回国探亲,此后申请回国讲学。1978 年,她给国家教委写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国教书的愿望,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1979 年起,她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执教或演讲。
1996 年,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创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2014 年,她正式回国定居,入住南开大学为其修建的迦陵学舍。
2018 年,叶嘉莹宣布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 “迦陵基金”,先后捐资 3568 万元,以推动古典诗词教育。
学术成就与著作
叶嘉莹以古典诗词评赏闻名,总结出中国古典诗歌具备 “兴发感动” 的审美特质,并有意引入西方文学理论与研究方式,建立起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国诗学批评体系 。其著作等身,如《杜甫 < 秋兴八首 > 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名家论稿》《迦陵论词丛稿》《唐宋词十七讲》等。
诗词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叶嘉莹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早期作品清新自然、细腻敏感,如《对窗前秋竹有感》“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其诗词风格逐渐走向深沉和厚重,如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中屈杜魂”,体现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传承古典诗词文化的使命感。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叶嘉莹的诗词作品风格逐渐走向深沉和厚重。她经历了战乱、亲人离散、生活困境等诸多苦难,但始终坚守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其诗词也成为了她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人生感悟的重要载体。如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中屈杜魂” 一诗,体现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传承古典诗词文化的使命感 。以 “散木” 自谦,却又坚定地表达了因有着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责任的 “乡根”,愿为传承古典诗词文化贡献力量,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担当,情感真挚而深沉,寓意深远。
在她的诗词中,还常常流露出一种坚韧豁达的精神品质。例如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形象地描绘了她当时漂泊无依、祸难临头的悲惨境遇,“转蓬” 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她如蓬草般随风飘荡、无法自主的生活状态,而 “离乱断乡根” 则表达了她与故乡、与过去安稳生活的割裂之痛。但即便在如此困境之中,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诗词的坚守,这种坚韧的精神在诗词中得以体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在苦难面前的不屈与豁达,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此外,叶嘉莹对诗词的研究和赏析也深刻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她善于将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诗词既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又蕴含着她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她对不同词人词作的研究,如对苏轼词 “超旷中另有心音” 的精准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她自己的诗词创作中,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既超脱旷达又不失情感深度的风格特点.
1948 年,叶嘉莹赴上海与赵钟荪成婚,婚后追随丈夫迁居台湾。1949 年,赵钟荪因 “思想问题” 被捕,叶嘉莹与哺乳期的大女儿也随之被捕,虽不久获释,但她丢失了教职,生活陷入困境。在台湾的日子里,她依靠在中学教书艰难维持生计,同时开始撰写和发表诗歌评赏及学术研究文章,并写成代表作《杜甫 < 秋兴八首 > 集说》 。
20 世纪 60 年代,叶嘉莹先后获得在密西根州立大学交换讲学以及赴哈佛大学做研究的机会,后举家迁居北美 。1966 年,她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69 年辗转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定居加拿大,1991 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在海外的岁月里,她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对祖国文化的思念与传承之情从未断绝,其诗词作品中也多有体现。
1974 年,叶嘉莹首次回国探亲,此后申请回国讲学。1979 年起,她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执教或演讲。1996 年,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创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014 年,她正式回国定居,入住南开大学为其修建的迦陵学舍。2018 年,叶嘉莹宣布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 “迦陵基金”,先后捐资 3568 万元,以推动古典诗词教育。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推广与普及,培养了无数学生,其讲课风格独特,深受学生喜爱 。
叶嘉莹以古典诗词评赏闻名,她总结出中国古典诗歌具备 “兴发感动” 的审美特质,并有意引入西方文学理论与研究方式,建立起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国诗学批评体系 。她对诗词的赏析见解独到,其诗词创作也与她的诗词研究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她在中国古典诗词领域的杰出贡献。
叶嘉莹先生著作列表
学术研究类:
《杜甫 <秋兴八首> 集说》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中国词学的现代观》
《唐宋词名家论稿》
《灵溪词说》(与缪钺合著)
《词学古今谈》(与缪钺合著)
《性别与文化 —— 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叶嘉莹说杜甫诗》
诗词创作类:《迦陵诗词稿》
诗词评赏类:
《迦陵论词丛稿》
《唐宋词十七讲》
综合类:《中国诗的研究》(与海陶玮合著)
以下是叶嘉莹先生的一些诗词作品:
早期作品
《对窗前秋竹有感》: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哭母诗》八首(选摘)
噩耗传来心乍惊,泪枯无语暗吞声。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
空余旧物思言笑,几度凝眸双泪垂。
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 。
《咏莲》: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秋蝶》二首 :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叶底歌残露气凉,寒花无力倚斜阳。西园霜冷知难久,莫向西风怨断肠。
中期作品
《郊游野柳偶成四绝》 :
岂是人间梦觉迟,水痕沙渍尽堪思。分明海底当前见,变谷生桑信有之。
投老余年岂再来,却思一语一低徊。卅年回首真成梦,拄杖江头看落梅。
写入吟篇总费辞,眼中景物口中诗。眼前好景谁留得,肠断风前笛一枝。
潮来潮去任推迁,人事何劳苦自怜。指点水云沙际路,碧天无际海无边。
《转蓬》: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蝶恋花・感事》:倚竹谁怜衫袖薄。斗草寻春,芳事都闲却。莫问新来哀与乐。眼前何事容斟酌。雨重风多花易落。有限年华,无据年时约。待屏相思归少作。背人刬地思量着。
后期作品
《水龙吟・秋日感怀》:满林霜叶红时,殊乡又值秋光晚。征鸿过尽,暮烟沉处,凭高怀远。半世天涯,死生离别,蓬飘梗断。念燕都台峤,悲欢旧梦,韶华逝,如驰电。一水盈盈清浅。向人间,做成银汉。阋墙兄弟,难缝尺布,古今同叹。血裔千年,亲朋两地,忍教分散。待恩仇泯没,同心共举,把长桥建.
《瑶华》:当年此剎,妙法初聆,有梦尘仍记。风铃微动,细听取、花落菩提真谛。相招一简,唤辽鹤、归来前地。回首处红衣凋尽,点检青房余几。因思叶叶生时,有多少田田,绰约临水。犹存翠盖,剩贮得、月夜一盘清泪。西风几度,已换了、微尘人世。忽闻道九品莲开,顿觉痴魂惊起.
《哭女诗》十首(选摘) :
其一:哭母髫年满战尘,哭爷剩作转蓬身。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
其二:老父天涯没,余生海外悬。更期归葬日,儿死已三年。
其三: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
其四:四载辛勤育此雏,提携捧负更相呼。谁期望女成贞德,翻比生男十倍殊。
其五:幼作张狂老未驯,读书何似学为人。他年若写坟前碣,肠断难书未了因。
其六:从来天壤有深悲,满腹酸辛说向谁。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
其七:早岁愁诗苦不成,中年歌哭更难名。病中岁月浑闲事,检点生平泪自倾。
其八:百结悬鹑付与谁,半生辛苦一孤儿。遥怜孤女痴憨态,绕膝承欢正此时。
其九:愿汝他生不再痴,夫妻子母永相随。如何此愿终难遂,哭向天涯泪满衣。
其十:噩耗惊心午夜闻,呼天肠断信难真。何期小别才三日,竟尔人天两地分。
《向晚二首》 :
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迹可寻。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
《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留别哈佛三首》 :
又到人间落叶时,飘飘行色我何之。曰归枉自悲乡远,命驾真当泣路歧。早是神州非故土,更留弱女向天涯。浮生可叹浮家客,却羡浮槎有定期。
临分珍重主人心,酒美无多细细斟。案上好书能忘晷,窗前嘉树任移阴。吝情忽共伤留去,论学曾同辩古今。试写长谣抒别意,云天东望海沉沉。
天北天南有断鸿,几年常在别离中。已看林叶惊霜老,却怪残阳似血红。一任韶华随逝水,空余生事付雕虫。将行渐近登高节,惆怅征衣冷晚风 。
《题缪钺先生〈冰茧庵诗词稿〉》:早岁耽吟比兴深,中年情味转萧森。如闻独鹤苍松畔,清唳声传万壑音。
《八十述怀》:浮生八十余今是,往事非烟梦似烟。报国文章成底事,余生舟楫付苍然。难回天地秋心老,忍对山川涕泪涟。日暮登高惊岁晚,聊将心事付吟篇。
《绝句二首》:
其一: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其二:却话当年感不禁,曾悲万马一时喑。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
《鹧鸪天・题渊明采菊图》:千古幽人寂寞心,酒阑灯炧夜沉沉。风流谁似陶彭泽,千古高风说到今。尘世事,几升沉,此身何似采菊吟。东篱把盏黄昏后,醒醉由来不用寻。
《浪淘沙・题花外集》:枝上露华浓,花外帘栊。旧时月色晚来风。记得玉人携手处,庭院梧桐。恩怨苦匆匆,往事成空。新词一读一情钟。欲待相寻无觅处,魂梦谁通。
《行香子・题罗浮山》:云影波光,仙迹微茫。问蓬莱、何似吾乡。青山不语,翠柏成行。有鸟啼春,花弄影,水流长。万壑松风,一枕清凉。梦魂中、时到仙乡。醒来惆怅,依旧他乡。望海天遥,星河远,路悠长 。
附:叶嘉莹讲十家词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