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过年了,再过几天,无论是远在他乡求学的学生,还是早早踏入社会打工的人,都会开开心心回家。
昨天在网上看到个帖子说:
“过年就是离家时想回家,回家了又想走。”
底下很多人都有同感,年纪越大,就越想回老家发展,盼着回家。
可真回了家,又觉得不太习惯。
这个怪象似乎大部分家庭都有:
大学毕业的人,不管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生,过年回家都很安静,喜欢自己待在房间里;
反倒是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人,回家后热热闹闹的,和亲人相处得很好。
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
01
认知不同
home
心理学上有个叫做“个体认知心理差异”的概念,指每个人在认知、情感、性格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意思是说,不同的人认知和心理过程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遗传、教育、环境、文化等因素。
受的教育不同,成长环境有差异,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比如那些早早打工的人,大多会想着先结婚生子;而刚毕业的学生,对结婚就可能没那么着急。
一部分打工的人可能会觉得:
“二十七八了还不结婚,以后就不好找对象了。”
大学生可能会想:
“我得先找个好工作,结婚的事往后放放。”
说这话不是没有依据,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消息: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 万人,同往年相比增加了43万人。
因此,当他们带着一身的学识和疲惫回到家中,可能更希望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光。
毕竟就业都快成问题了,何谈结婚呢?
双方想法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认知不同,所以才会有差别。
02
为什么大学毕业的
过年回家更安静
home
很多时候,大学毕业的人融不进家乡,不是自己有隔阂,而是感受到了“偏见”。
也就是“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人对和自己认知不同的人或事,有很低的包容性。
这部分人有自己的生活规律,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时,就很难接受,尤其是对方想用不同的想法去说服自己时。
在外学习工作,大家都习惯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一回到家就不同了,亲戚们可不会在意这些。刚进家门,各种问题就像机关枪扫射一样扑面而来:
“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买房了没?”
“找对象了吗?”
要是你回答了收入,紧接着就会被追问:
“工作稳不稳定,是不是铁饭碗啊?”
回答了情感状态,紧接着就会被追问:
“对方怎么样,啥时候带回来看看?”
回家时,还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质问:
“你怎么还不结婚?年纪大了不好找对象,大家都二十多岁就结婚了。”
“毕业后别创业,去考编或当老师,稳稳当当的多好。”
“在长辈面前要多干活,培养社交能力。”
不仅如此,在中国家庭里还常见“攀比式父母”。
在家里,和你差不多大的孩子会被拿来比较。
小时候比学习成绩、身高、礼貌,长大后比学校、收入、对象。
现在的年轻人更想实现自我价值,过独立的生活,自己决定人生。
父母希望子女听话顺从,但过度的干涉和对比会让沟通变得困难,没有边界感的行为就会让子女在家变得安静。
03
为什么早早打工的人
过年回家表现的更热闹
home
为什么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不管跟谁都能聊得热火朝天?这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道理门儿清。
前面说了部分亲戚爱给年轻人压力,常问些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年轻人不好回答,而早早打工的人却习惯了这些问题,能轻松应对。
对他们来说,在外面工作的这些年,早已学会了察言观色,也明白了人情世故,这些本事回到家里恰巧就能派上用场。
他们知道在不同场合该说什么话,对长辈尊敬有礼,和同龄人能开玩笑;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时,几句话就能圆过去,还能和大家拉近关系。
毕竟很多家庭特别看重人情,大家经常碰面,只有关系搞好了,日子才舒坦,最重要的是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而且,对于早早外出打工的他们来说,一年到头都在为生活奔波,回家过年是他们唯一能释放情感的时候。
之所以表现热情,是因为终于可以放下工作,和家人团圆。
所以不管在什么环境里,他们都能很快适应,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
两方相比没有谁高谁低,只是成长环境、朋友圈、教育背景不同,看事情的标准也不同,所以有些人能融入家乡,有些人会远离家乡。
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喜欢、客观看待,保持自我就好了~
点击 👇 下方卡片 关注我,加 ★ 星标★
VIPKID英语,学练测评一体化,为您提供一站式英语学习方案
6大亮点匹配您的学习需求:
❖精选北美优质外教,100%来自美国和加拿大;
❖打磨11年教材体系,让孩子听得懂、学得会;
❖翻转课堂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效果保障,150万+学员效果保障;
❖退费保障,随时可以申请退费;
❖专业服务,班主任关注孩子学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速领免费试听!#VIPKID
#VIPKID家庭语言学习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