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赏石行业综合服务平台
赏石艺术包装/宣传/展览/拍卖/交易/私洽/金融
2018年秋拍,香港佳士得推出宋代苏轼《枯木怪石图》,以4亿6,360万港元成交,为香港佳士得史上最高价成绩。
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梳理了这幅画作的流传脉络:苏东坡将此画作赠予冯道士,有刘良佐在接纸上题诗,米蒂又在纸张接缝处题诗,后又有南宋王厚之印,拍前藏于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有学者研究表明,现在留传于世的东坡书画,以黄州所作为多。
苏轼(1037-1101)因“乌台诗案”遭贬谪,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初到黄州。此时苏轼已为官20年,依然书生故我。在《和王巩诗》中说:“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越年,辞官追随苏轼20年的马正卿(字梦得)来黄州,白首穷饿,依然骨气铮铮。《东坡志林》有曰:“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观之,当推梦得为首。”苏轼有诗文:“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梦得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得躬耕其中。”因地处城东,兼及白乐天作有《东坡》诗,遂自号东坡居士。
元丰五年(1082),马梦得引米芾到黄州见东坡。东坡以一纸《竹木石图》相赠。米芾《画史》中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台湾李一冰先生考论,东坡于黄州有寄章楶(质夫)书画:“某近者百事废懒,唯作墨木颇精,奉寄一张,思我者,当一展观也。”又书云:“本只墨木,余兴未尽,更作竹石一纸,前者未有此体也。”东坡用淡墨扫老木古蘖,配以修竹奇石,自负首创此一画格。东坡致鄂州朱寿昌书曰:“数日前饮醉后作顽石乱筱一纸,私甚惜之。念公笃好,故以奉献。”又是一幅创格竹石图。
黄州附近的朋友经常求取东坡书画,王齐愈之子王禹锡,东坡称其为王十六秀才者,三年间居然收集东坡书画“两牛腰”之多,福缘匪浅。亦可知东坡于黄州作书画之丰硕。
黄山谷评说:“东坡居士作枯槎、寿木、丛筱、断山、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山谷有《又题子瞻画竹石》:“风枝雨叶瘠土竹,龙蹲虎踞苍藓石。东坡老人翰墨公,醉时吐出胸中墨。”又《题东坡竹石》:“怪石岑崟当路,幽篁深不见天。此路若逢醉客,当在万仭峰前。”
《东坡年谱》记载,元丰五年(1082),东坡居黄州,有《跋为方竹逸画竹石》。元丰七年(1084),东坡发黄州,过金陵,至泗州,有《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元丰八年(1085),“东坡移守文登,五日而去官。眷恋山海之胜,与同僚饮酒日宾楼上。酒酣,作此木石一纸,投笔而叹,自谓此来之绝,河内史全叔取而藏之。”
《苏东坡全集》有《题憩寂图诗》并鲁直跋:“哲宗元祐元年(1086)于京城,苏子瞻、李伯时为柳仲远作《松石图》。……子由题云:‘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鲁直)因次其韵云:‘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苏东坡全集》中记《文与可画赞》:“竹寒而秀,木瘠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友。”东坡善书画,亦可移于壁。《书画璧易石》中说:“灵壁出石,然多一面。刘氏园中砌台下,有一株独巉,然反覆可观,作麋鹿宛颈状,东坡居士欲得之,乃画临华阁壁,作丑石风竹。主人喜,乃以遗予。居士载归阳羡。元丰八年四月六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东坡谪儋耳,道经南安。于一寺壁作丛竹丑石,甚奇。韩平原(韩侘胄)当国,札下本军取之,守臣亲监临,以纸糊壁,全堵脱而龛之以献。平原大喜,置之阅古堂中。”
元代王沂《竹亭集》中记有南宋朱熹论说:“东坡老人英俊后凋之操,坚确不移之姿,竹君石友,庶几似之。其傲风霆,阅古今之气,百世之下,尚可想见也。”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写道:“他(东坡)和年轻的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以后在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画。……在宋朝,印象派的文人画终于奠定了基础。”
朱良志先生《一花一世界》中说:“苏东坡的枯木竹石,是一种典型的由哲学思考推动的艺术创造。他将枯木的创造,当做超越荣枯,呈露生命真性的方式。……其子苏过也喜画枯木竹石,苏轼有三绝题之,其中云:‘散木支离自得全,交柯蚴蟉欲相缠,不须更能说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
东坡季子苏过字叔党,性情才气,文章翰墨,以得其父者最多。山谷《题苏叔党竹石》赞曰:“此竹石叔党所作,虽欲岑绝枯槁而终有少年气味。枯折竹亦奇笔,不易及也。叔党他日当为今代王摩诘(王维)尔。”宋代邓椿《画继》载:“过善画竹石、山水,尤以焦墨作画称奇。”“善墨戏,作怪石丛筱,咄咄逼翁,间能兰蕙、山水。”东坡《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其一云:“老可(文同)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自此苏过有“小坡”之称。
东坡谪岭南,至惠州朝云仙去,小坡只身侍父南行时23岁,归来己届30岁了。东坡临终前有《观潮》诗一首示小坡:“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宋普济《五灯会元.南嶽下十三世》中有《青原惟信禅师》条目记载:“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END·
本文作者,《汇石融通》特约作者——文甡
【文甡——专栏赏析】
文甡:文人与金石-马衡
文甡:文人与金石(甲骨)-李鹤年
【文甡】文人与金石(甲骨)-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