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 9月份秋季传染病预防指南

文摘   2024-09-18 18:00   江苏  

9月份秋季传染病预防指南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9月正值夏秋换季,苏州气候温热潮湿,是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加上学校人员密集,易出现聚集性疫情。从苏州历年学校传染病发病情况看,手足口病、水痘、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较为高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致病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表现发热,厌食,口腔、手、足及臀部出现疱疹或溃疡。经统计,手足口病每年有两个高发时段,分别为5-6月份和9-10月份,这就意味着我们迎来新学期的同时,也可能迎来了手足口病流行季。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

     2.出现了手足口症状,应立即停课,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医。

     3.对患儿用过的食具、衣物应及时进行煮沸消毒,不便进行煮沸消毒的玩具、书籍等可通过日光照晒消毒。


防护建议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


临床特点

肺炎支原体传染性强。有研究表明,儿童人群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0%-4.25%,无症状感染者较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约占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预防措施

     1.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2. 在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去过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洗脸,注意手卫生。

     4.幼儿园也要注意室内通风,一旦有孩子患病,尽量居家休息、治疗直到症状消失。


防护建议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

水痘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患者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易感者与患者接触后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多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皮疹多呈现向心性分布,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和躯干,四肢较少。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生活中保持洁净,勤洗手,做好个人的清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播。

     2.接种水痘疫苗:若是未接种水痘疫苗,需进行接种。在完成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力,从而起到预防水痘的作用。

     3.尽可能地避免接触水痘患者。若是出现了水痘,应立即停课,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医。


防护建议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的集体单位,容易发生传播和流行,甚至出现暴发。



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等,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预防措施

     1. 每年学校学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每年9-10月即可开始接种。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3.在学校避免近距离接触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必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停课,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医。


防护建议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以“粪-口”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很强,很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造成传播流行。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可服用轮状病毒疫苗。

     3.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若感染,请做好隔离,及时就医。


防护建议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一般可获较为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该病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随之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因唾液腺管阻塞,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预防措施

     1.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

     2. 保持口腔卫生。每次饭后坚持用清水漱口,早晚可用淡盐水或2%的苏打液清洁口腔,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腺管口继发细菌感染。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防护建议




· 和 你 共 生 长 ·


编辑:钱婷

来源:苏州疾控

审核:园长室


苏州市吴江区高新幼儿园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