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振
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给这里的平原送来充沛的水汽,在这座始于西汉,因盐而兴的百河之城里,曾活跃有一群保家卫国的红色铁军。燎原的野火或许会有燃尽的一天,然而在那漫野灰烬的余息下,仍然会有火星,那是火的种子,是薪火相传的红色。刻印在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心底,藏在觉醒的学生与工人的影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零二五新年贺词中讲到:“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当二零二五崭新的扉页翻至你我的面前,我想有幸分享一些,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电力工人的故事。
大暑,入夜也只是稍解酷热。如果可以,他想就这样埋在空调间里,一台电脑,半只西瓜,就是一个夏天。但是电话响了,是师傅,他吃了一惊,愣了几秒,还是按了接听。“快出来吧,我在你家小区门口呢。”手机的那头,传来的声音略显着急,“天都黑了,怎么了吗?师傅”他小声问到。“村口的老王喊家里断电半小时了,天热,小孩闹得慌,咱得赶紧去看看。”“好”他嘟囔了一声,还是跳了起来。
夜色笼罩四野,也覆盖了师傅的脸。在那色彩归于黯淡的口罩之下,是一副怎样焦急的神情呢?也许皱纹又要加深几分吧。疫情期间的县城,又在这样闷热的夏夜里,很难看到一点人影,偶然一声鸟鸣打破这寂静,都会使人感到亲切、舒畅。他看到师傅,师傅也看到了他,飞也似的把电驴驶了过来。“师傅,你不是退休了吗?还这么辛苦......”他一脚跨上小车,随后风驰电掣起来。“哪这么容易放下......几十年的台区......也是人家信任......”戴着头盔,师傅的声音在风里断断续续的,并不清楚。“听不清,师傅。”他喊了起来。慢慢的,师傅也不再言语。
师傅是供电所里的业务标杆,报修很快结束了。师傅飞快的驶回小区,才又开始说话。“最后一次耽误你时间啦,谢谢你陪我。”“哪里的话,应该的,师傅。”“师傅明天就走了,确实也想再看看你,哈哈。”两张口罩在深夜里就这么对望着,周遭的一切又陷入了沉寂。师傅突然翻身上车。“好了,还会再见的。”而他只来得及挥手,说了句再见。师傅的背影已经融入在夜色里。也许男人之间,不需要太多不舍。也许曾经朝夕相处的点滴,早已太满,而最后的瞬间,崩塌为逃离。
师傅早已去大城市找他的孩子了,他也早已离开了曾经的供电所。时间的指针从未停歇,人的脚步也是。
又是一个夏夜,熟悉的温度足以扰乱人心。疫情已经渐渐远离,没有多少人还愿意戴口罩。这座小城的烟火气回来了,逛个夜市与人气擦肩而过,确实是一件乐事。但是,该加的班还是要加的,没办法。他这样想着,已经到了局里的大院内。
惊讶的是,办公室并非他想象中的一片漆黑,而是灯火通明。他笑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大步流星的上楼,门开着,三三两两亲切的目光向他投来。
那个瞬间,他觉得很熟悉,仿佛觉得师傅的目光,又看向了他。总有人要守护这城市的万家灯火,不是吗?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但是守护的愿望是一样的,为岁月静好,为人间安宁。
他入了这行,选择了这份职业,转眼已近五年。职业会给男人以另一种形式的成长,用它独特的磨炼方式。生产营销,杆上杆下,汗水是构成电力之歌的基本音符。
但是不管如何,和白马一起穿过岁月的缝隙,他不感到后悔,也曾有过自豪。如果回到当初,再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也许他还义无反顾,也许不会,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知道的是,人不应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只需要在没有彩排的剧本里努力绽放,仅此。
毕竟往往,少年子弟剑未成,踌躇江湖忽已老。
再回首时,三旬将近浓烟散,驻马而立夏迟迟。
在这座平原绵延万里的供电线路下,在乡野的阡陌上,在四时的雨雪风霜里,在白驹过隙的光阴洪流中。总有三三两两头顶安全帽的身影飘过,翩若惊鸿。他们把供电的事业牢牢钉在这片海滨的大地上。那是人民的事业,工人不会时刻去念想,红色是什么,但无疑,红色是他们的事业头顶的光辉。而光辉,终将闪耀。
供稿单位:国网建湖县供电公司
作者:彭光昊
责任编辑:杨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