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开示】索达吉堪布讲解《修心孔雀灭毒》讲解 第2课

文摘   2024-11-08 00:06   江苏  



第二课 音频



修心孔雀灭毒


达玛绕杰达尊者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本论分三(甲一、初义;甲二、论义;甲三、末义。)


甲一、初义;(论名:修心孔雀灭毒)


甲二、初义(分五:乙一、追随佛传;乙二、五毒道用;乙三、归纳修法;乙四、弘扬正法;乙五、摧毁我执。)

乙一、追随佛传 (分三:丙一、顶礼;丙二、真实义;丙三、摄义。)


丙二、真实义(分二:丁一、追顺佛传;丁二、其合理性)


丁一、追随佛传(分三:戊一、布施;戊二、安忍;戊三、不求回报)


戊一、布施(分四:己一、布施眷属和受用;己二、布施身体;己三、布施鲜血;己四、布施微妙法。)


(如成普度王子时,布施子女与国政,


当无吝惜普施舍,珍爱财物眷属等。


如成大勇王子时,以自身肉喂母虎,


当以心爱此幻身,欢喜施与食肉众。


如成慈力国王时,以自鲜血喂夜叉,


以此难舍热心血,慈爱施与饮血众。


如成流水商主子,诵佛名号救鱼群,


当于法贫诸众生,予以微妙法布施。)


【以上 第一节 宣讲内容】


戊二、安忍


安忍邪行

如成善义王子时,悲忍恶义颠倒行,


于眷恶性邪行扰,以大悲心尤怜悯。


经典原文(节录):《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很久以前,有一宝盔国王统领五百小国,娶有五百王妃。怎奈妃子虽多,但皆无育有子嗣。情急之中,宝盔国王便多方祈请日、月天神,不过种种手段最终均无济于事。国王内心焦灼万分,痛苦无奈当中日夜揪心:自己百年之后如无太子继位,国必大乱。忧心如焚之际,一日于梦中,一天人托梦给国王道:“如欲求子,当前往王宫外之园林,那里有两位仙人,其中一位遍体金色,你即可向他祈祷,他则会变现为你之太子。”  国王急速赶往仙人住地,找到仙人后按天人所述至诚祈请一番,仙人终于答应可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另一仙人也说愿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国王高兴难抑地说道:“希望如是,但愿如此!”  金色仙人死后不爽前约,即刻入于国王大王妃胎中,九月怀胎过后,大王妃产下一遍身金色太子,头发呈现蓝色,相貌非常端严。宝盔国王为新生太子行盛大贺诞仪式,并请看相师观察占卜太子命运,看相者仔细端详后为其取名善义。此时另一仙人也于死后入于另一王妃胎中,待其生育后,国王同样为之举行贺诞仪式,并请看相者为其取名恶义。


……


善义太子长大后精通十八种学问,一日请求父王能允许他到外面玩耍。得父王开许后,善义则以大威风出宫巡游,众人皆争相前往观瞻。目睹太子风采后,众人均赞叹善义威严实如梵天。而善义则趁出游之机亲眼目睹众多贫穷者、着破衣烂衫者、杀生者、耕地者、渔夫及猎人。善义问其何以从事此等营生?这些人回答道:“我们生活贫穷无着,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万般困窘中只得做此低劣活计。”


太子闻言心中难过不已,对他们之悲惨境遇自然流下伤心泪水。他在心中感叹道:“呜呼!此等众生命运可谓从黑暗到黑暗,永无光明之期,真乃可悲可叹!”


回宫后,他便请父王作广大布施,蒙国王开许后,便广行布施之举。及至仓库布施至只剩三分之一财物时,仓库保管者便请求宝盔国王停止太子如此布施。国王便以方便法令其关闭库门,如此一来,善义则无法再满足广大众生求乞之愿,他便想依其他诸种方式随意满众生之愿。此后之种种经过,诸如询问众人、想去海中取宝等等,皆与前文所述大布施经历大致相同。


五百商人与一老年商主,尚有善义太子便一同前去海中探宝。恶义此时则想道:我也要帮兄长前去。宝盔国王则想如若派别人陪同太子,还不如派弟弟帮助哥哥,便同意恶义前往。善义就取了三千两黄金以作盘缠,一千两补贴日用,两千两用于救急。


出发之时,国王、王妃咸来送行,当其离开本地正欲扬帆出海时,所乘轮船开始依次砍断系船绳缆。此船由七根绳子拴在岸边,每天都有人大声宣告:“大海航行危险异常,种种险难不一而足。自古以来去者众、回者寡,故而所有尚有疑虑之人均可自行离开。如不顾及身家性命、父母家庭敢到海中取宝者,所取宝物定可使本人七代当中财富圆满。”此番话语每天皆宣读一次,并砍断一根缆绳。连续七天后,绳断船启,轮船飞快驶离岸边,前往海中行去。


到达宝洲后,因善义王子精通探宝术,他就指导众人如何寻觅宝物。众商人随后皆安顿于宝洲,善义则与老商主划小船又驶往别处。


当他们越过金、银、蓝宝石山下,抵达金沙后,老商主告诉善义道:“我已无力再往前行,恐必死于此处,唯愿你勇往直前,直抵七宝所成之龙宫大殿。如大门紧闭,则可取门上金刚杵用力敲开,那时门内五百天女皆会一一供养你珍宝。其中有一天女会供养你蓝色珍宝,此乃真正如意宝,得到后万勿舍弃,定要将之带回。其他美女所供养之珍宝亦需带回,且需牢记切勿与众人提及此事。我死于这里后,望你莫负我恩,请将我一把朽骨埋于金沙之中。”


老商主言毕命丧,按其吩咐,太子将他身躯埋于金沙里。然后善义又循其指示,直往前行。终至七宝龙宫后,他用门上金刚杵敲门,五百天女应声而出,其中一天女果然将蓝色珍宝供养于他,善义将之包裹于布中带回。


教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15:一切有情心贪欲色,若不相随各生瞋恚。


经典原文(节录):《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恶义太子此时正令其余商人多携珍宝准备回家,结果因贪心所致,船载过量,行于大海之上时,一遇风浪即东倒西歪、时沉时浮。多亏善义带有如意宝才未沉于大海,其余商人则几乎全部溺于水中。恶义顿生恐怖,抓住善义连喊救命,善义就帮他安稳过海。恶义上岸后惊魂未定地说道:“我们兄弟离父别母前往海中探宝,如今珍宝未得、同伴已死,空手而返岂不大煞脸面?”善义本乃一心性淳朴之人,听罢弟弟所言,为安慰恶义,使之不至于过分沮丧,善义就将老商主临终遗言对弟弟和盘托出:“我们其实已得如意宝,有何羞愧难当之处?”“此话当真?”恶义欣喜若狂:“如意宝到底是何等模样?能否让我端详?”


哥哥便从布里取出如意宝交予弟弟仔细观看,恶义看罢贪心大长,内心愤愤不平地想到:父母原本对我就不如对兄长那般关爱有加,如果我空手而归,哥哥却携宝返回,他们定会更加鄙视、恶劣待我。不如趁哥哥熟睡之机将之诛杀,我自己携宝面见父母,到时只说兄长已被淹死即可。想到这里,恶义就对哥哥说道:“若两人带着如意宝休息恐不安全,不若一人佩戴其睡觉时,另一人巡视,二人轮流,不知你意下如何?”善义便同意了恶义所提建议,两人开始轮番佩戴、巡逻。恶义睡眠时故意长卧不起,以致善义看守、巡视颇费时间。待到兄长安眠时,因劳累过度便沉沉睡去。趁其熟睡之机,恶义以遍布荆棘之两根树枝突然刺入善义双目中,然后带上如意宝仓皇逃窜。


善义太子惊恐非常,大声惊叫:“有强盗!有强盗!”但荒山野外无人知晓。后有一树神告诉他道:“抢走如意宝之强盗正是你弟弟恶义太子。”善义心痛、眼痛,一时悲痛难忍。他只得时爬时走,后至一处名为乐西瓦之地。到达时,正逢一牛群,约五百头左右。群牛中有一极聪明牦牛,又善解人意,知道太子眼痛后就用柔软舌头舔善义眼睛,其它牛见状也渐渐围拢过来。放牧者看见后急忙赶过来,只见一人眼里插着两支树枝正痛苦不堪。放牧人便缓缓将树枝拔出,又将太子带回家中,喂以牛奶、敷以牛油,悉心照料,善义病情基本好转。善义于是对放牧人说:“我现在欲离开这里。”放牧人不同意。待王子眼睛创伤痊愈时,善义就对放牧者说道:“我现在欲往城市方向去。”


牧人于是送其至城边,善义则要求说:“我以后生活无有着落,你可否送我一件乐器?”牧人便交给太子一件乐器,太子从此便于街头巷尾以卖艺为生。因其技艺高超,所弹乐曲美妙动听,人们就常常将各种物品、饮食送予他,以致城中五百乞丐都依赖他得以生存。


一次,一看管王宫外园林之人前往城中,听到乐声后内心非常欢喜,便问眼前之盲眼艺人道:“你能否到我们那边看护园林?”善义闻言满怀哀痛说道:“我乃一盲人,如何看管园林?”来人善意解释道:“你眼睛虽失明但无关紧要,你可手拉系有铃铛之绳子,一闻鸟鸣即刻拽绳,如此行事即可。”善义听后方才答应下来。


此时恶义已回到父母身边,宝盔国王问他为何丢下善义。恶义回答说:“兄长与诸商人都已沉溺于水中,幸我会水才得逃脱,否则必死无疑。”国王、王妃听罢即刻昏厥倒地,所有臣民闻听太子死讯后也哀哭不已,众人均对恶义说:“你若似善义那般死去才为善妙。”


善义曾育有一只天鹅,宝盔国王此时便在天鹅脖颈上系一纸条,放其四处寻找太子。此天鹅飞越众多地方,最后降落于善义所居之园林。听到善义所发音声后,天鹅急急赶去送信。善义听到熟悉亲切之天鹅鸣叫,于是取下天鹅颈上信件请别人代读,至此真相终于大白。


太子给父王回信写道:“恶义用长满荆棘之木棍刺瞎我双眼后抢走如意宝。”写完就将此纸条系于天鹅脖颈上。


经典原文(节录):《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当时乐西瓦国王有一公主,相貌美妙秀丽、倾国倾城。她一日到园林游玩,看见善义太子头发凌乱、衣衫破烂、满面泪水坐于树下行乞。尽管如此,公主仍一见倾心,贪心顿起,撇下众人不顾,只愿陪同太子说话。日近中午,国王派人唤公主回宫用膳,岂料公主答言:“将午饭送至此处,我不回去。”等侍者将饭送到,公主便对善义说:“我们一起用餐可好?”  太子诚挚说道:“我乃一瞎子,又是乞丐,与公主吃饭实不应理。如国王发现,定会降罪于我。”而公主则再三劝请道:“如若你不与我共进午餐,我也绝不进食。”善义无奈只得与公主一起用餐。 二人一直叙谈,公主对太子之贪心更是愈益强烈,久久不愿离开太子身边。直待日薄西山,国王再次派人催请公主回宫,公主此时便回答说:“我欲与此看园人共同生活,我不会再喜欢任何人,只对他留意。望父王勿改变我心,也勿干涉,敬请开许。”  国王听到女儿所言内心十分尴尬,虽不好当面制止,但确感离奇稀有。国王心想:我原本欲将公主许配于宝盔国王太子,怎奈太子一直未从海上归来。谁料我家公主偏偏选中如此一名乞丐,真为我高贵种姓丢脸,叫我以后如何在众人面前抬头?国王于是再三派人催请公主回宫,但公主心意已定、拒不听从。国王无可奈何之际,兼以平日对公主宠爱非常,最终只得将二人接至王宫,且允二人成婚。 公主婚后经常昼出夜归,善义日久生疑,便对公主说:“我们已结为连理,奈何你整日早出晚回,让我不得不起怀疑。你是否心上另有其他中意男子?”公主坦然答道:“除你之外,我心中无有任何其他男子,如你不信,则愿我话语之真实力能使你一只眼重新复明。”公主话音刚落地,善义一只眼顿时恢复如初。 善义以前从未对人谈起过自己,二人共同生活后不免相互之间多有询问对方身世。一日,公主问道:“你父母亲属尚健在否?你是何地人氏?”善义答言:“不知你是否听闻过宝盔国王大名?”公主答以“听说过”。善义坦白承认说:“此宝盔国王就是我父王。另外,不知你是否又听闻过善义太子?”公主再次答以“听说过”。太子便将实情完全告之:“你既已听说过,那不妨将真相告诉你,善义太子就是我。”公主听罢惊讶万分:“你既为善义太子,又为何落此痛苦境地?”王子便将前后经过细细道来。公主听后就问道:“恶义对你迫害至此,整个世间亦难以想象。如你们兄弟二人再度相逢,你欲如何处置弟弟?”善义付之一笑,答道:“弟弟刺瞎我双眼固然不对,不过我无一丝一毫仇恨及报复心。”“他对你这般残忍。你居然还以欢喜心对之、无有嗔恨,实难让人相信。”公主惊讶语气更胜刚才。太子则坚定发愿道:“如我对恶义无有丝毫不满之态度确属真实,则愿我另一只眼也即刻复明。”太子刚刚说完,以话语谛实力,眼睛瞬间就恢复如初,且相貌较前更为庄严。 公主内心欢欣无比,立刻就往父王处奔去。一见父王就问道:“父亲,你是否知道宝盔国王太子善义?你与他是否相识?”国王回答道:“当然相识。”公主便说:“你想不想见你相识之人?”国王略显惊讶地问:“我想见他,你是否知道他在何处?”公主满心欢喜地说道:“我夫君正是善义太子。”国王听罢哈哈大笑,以讥讽神色对女儿说道:“小公主你是否头脑错乱?胡思乱想有何意义?善义太子一直杳无信息,眼前乞丐岂能冒充善义?”公主正色答道:“父王如若不信可亲自前往鉴别。”  在公主鼓动下,国王终至善义面前。一睹双目复明之善义,立即确认此人即是太子无疑。国王诚惶诚恐伏于太子脚下请罪道:“我未能认出太子实乃惭愧至极。”  于是众人假装太子刚刚从海上归来,便将善义拥往大街之上,四处宣扬说:“善义太子真正从海中归来矣。”诸王公大臣齐来迎接,将王子接入宫内,又重新把公主正式许配于王子,使之公开、真正做王子妻子。 此时,带有王子所写纸条之天鹅已飞回宝盔国王宫里,宝盔国王见信后方知善义尚活于人世,深感欣慰、庆幸的同时,就将造孽者恶义关进监牢。宝盔国王立即派人前往乐西瓦国,并语于乐西瓦国王道:“我善义太子据说在你国家内正受大痛苦,你们以前未将太子送还已铸成大错,现今应即刻将太子与大象、骏马等一并送回,否则我定将亲赴你国收拾你等。”  这时,善义太子又回忆起牧人救疗之恩,便与乐西瓦国王协商,赐予他众多骏马、大象、衣物、田地、牲畜、金银财宝及仆役,如此多之奖赏足够牧人一辈子尽享幸福生活。 乐西瓦国王又将五百头珍宝严饰之大象、五百名仆人、五百名仆女、五百架马车一并赠予善义太子,国王自己则和诸位大臣及成千上万臣民以种种乐器,极尽炫耀威风之能事将他们送回。


经典原文(节录):《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派出之人先回宫禀报,宝盔国王与王妃闻讯后双双出宫迎接。见到父母,善义立即从马车上跳下,恭敬顶礼双亲。随后又执父母双手问讯请安、祝福问候,三人一同在欢迎乐器声中喜回王宫。 途中,善义问道:“弟弟恶义现在何处?”父母愤愤答言:“已被关在牢狱。”善义听罢就恳求父母能将弟弟释放。父母大惑不解地说:“他自己犯下大错,如何能放?”善义坚持说道:“如不释放弟弟,我不愿再回王宫。”父母无奈,只得传令释放恶义。 恶义从监牢获释后,径直前来迎接兄长。兄弟二人见面后热烈拥抱,关系更胜从前。善义太子愈加慈爱弟弟,众人均感稀有。 善义回宫后问起弟弟如意宝之事,恶义回答道:“回来路上,我将之埋于地里。”善义于是让恶义取回如意宝,但恶义却未能找到所藏如意宝。二人便一同前往,一到埋宝之地,善义就发现了如意宝。 回到王宫后,善义赠予五百小国一国一个小如意宝,自己则留下那枚真正如意宝,并以之发愿道:“愿父母脚下、头顶能生出宝垫、宝伞。”以如意宝之力量,果如其愿。他又发愿道:“我以前从国王、大臣宝库中所取财物,以此如意宝之力,愿全部圆满补齐。”言毕即用如意宝往宝库方向一指,整个宝库顿时被珍宝充满。 宝盔国王则派人四处宣布道:“再过七日,善义将以七宝布施大众。众人应需集中,到时可随意享用。”七日后,善义将如意宝珠放于宝幢上,手捧香炉顶礼四方,且发愿道:“此如意宝若真实不虚,则愿降下金银财宝。”话音刚落,就见狂风大作,刮走一切不净之物。接着又开始降下清净雨水,洗涤一切灰尘污垢。然后降下粮食、衣物、珍宝等,整个大地于是到处充满珍宝,众人均感心满意足。善义王子又趁此机会开导说:“从今往后,大家不会再有贫穷之忧,故而人人都应励行善道,将身、口、意三门投入十善法行持中。”善义以此等方式令众人行持十善,结果人人死后均得以转生善趣天界。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为善义太子时,如是以布施、安忍、精进利益众生;当时之父母为以后之净饭王与摩耶夫人;乐西瓦国王后为迦叶尊者;当时之妻子后为众生主母;当时之恶义后即为提婆达多。


戊三、不求回报

如菩萨成猕猴时,井中救出罪恶人,

饶益恶众不报恩,不求善报悲引导。


经典原文(节录):《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15:往昔婆罗痆斯边界聚落,于中有一作花鬘人,其聚落傍有一河水,作花鬘人每常渡水取花来去。后于一时欲渡河水,于此河中非时得一庵没罗果,持诣王城与守门者,守门者得转饷通事。通事人得便奉进王,王得其菓复与王妃,妃得其菓即便食之。以菓香美复从王索,王复问彼通事之人:『何处得菓?』通事人答:『我于守门人边得之。』王即遣唤守门人问:『菓汝从何得?』守门人云:『我于花鬘人边而得此菓。』王复遣唤作花鬘人问言:『何处得菓?』花鬘人答:『于河中得。』王语作花鬘人:『汝往河所更觅此菓。』其花鬘人既得勅已,自赍粮食复往河所,寻水而觅行至一山,于高崖上遥见菓树。其岩崄绝,一切猕猴皆不能上,何况于人?其作鬘人多日寻觅,无有上处,粮食复尽,其人心念:『我得王教令觅其菓,今既不获如何得归?』作是念已不顾身命,手攀崄崖渐渐而上,未到果所遂便坠落,下有深𡼏堕在其中。

「时有菩萨作猕猴王游行山谷,见花鬘人堕在深坑受诸饥苦。菩萨发心救诸含识,善巧方便,时猕猴王遂设其计,取一大石轻重如人,即便背负调习运转,知得出坑,遂负鬘人渐渐而出。由此疲极身体乏困。当于彼时,一切禽兽悉解人语。时猕猴王问花鬘人:『汝因何事落在深坑?』时花鬘人广如上说。是时菩萨便作是念:『此采菓人不得其菓,必当受罪。我今应可与取庵没罗菓。』菩萨虽困,遂升高岩摘取其菓,掷与鬘人。彼人得已便自食足,余残菓子衣裓盛之。猕猴下树报花鬘人言:『我今疲乏欲少时睡,汝可警觉守护于我。』花鬘答言:『好!我警觉。』猕猴便睡。时花鬘人而作是念:『我路粮尽,若食菓子以何奉王?应杀猕猴曝作干脯将充路粮,方可得达。』时彼恶人不知恩故,遂起恶念,擎取大石打猕猴头,骨髓俱破遂致命终。尔时空中有一天神,见此事已,即说颂曰:『承事恭敬,犹如善友;有如是人,不知恩报。』」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往昔猕猴王者,即我身是。其花鬘恶人者,今提婆达多是。非但过去不知报恩,今亦如是。苾刍当知。」


经典原文(节录):《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久远之前有一卖花之人,采花花园位于河对岸,每日均需过河采集花朵。一次,他于河中捡到被水冲走的一个芒果,就将之送给国王卫兵。卫兵又将之送与国王,国王又再送与王妃。王妃食之感觉味道非常鲜美,便向国王请求说:“望国王能时时赐我此等水果。”  国王就问侍卫:“你从何处得到此果?”如此一一询问下来,最后问到卖花者。卖花人讲明情况后,国王要求他务必再找到这种果实。国王命令他不敢不听从,自此之后,此人就准备好口粮沿河水一路找寻而去。 走过很远之地,他发现一山上有芒果树,但因此山陡峭,除了猴子外,无一敢攀。他为找到芒果,前后耽搁很长时间,已将口粮用尽,此时他想到:如再待下去,我会困死于此,看来还得攀上悬崖。然后他就手抓岩石奋力向上攀登。结果芒果未得,人倒先坠深渊。 当时释迦牟尼佛变为一只猴王住于此山,看见有人坠崖后便欲搭救。它先试抬一块与落崖之人身量大小相差无几之石头,结果发现尚能抬动,然后它就将此人从深渊中救出。此刻它已非常疲惫,便用人言询问他为何来此。卖花者向其叙述经过、原委,猴王对其为找芒果而遭遇之痛苦艰辛深为同情,便不顾自己劳累,又跃上芒果树去采摘果实。它让这人先食用一些芒果,又将很多芒果为其装入袋中。 此时猴王已精疲力尽,而它对任何众生都非常信任,于是它便在卖花者面前休息起来,临睡前还叮咛他道:“我已非常疲累,欲在你面前休息片刻,请替我巡视一番。”说完猴王就睡着了。 卖花人却想:我口粮已用尽,而袋中芒果又为供养王妃之用,若食之如何向国王交代?不如杀死这猴子,以它身肉当作口粮。想毕,这毫无慈悲心亦不顾来世果报之恶人,就用大石块压死了猴王。 此时诸天人则宣说道:“若为真朋友,利他且报恩,恶人全不记,别人之恩德。”  当时之采花人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他对猴王不知报恩,在释迦牟尼成佛后同样不知报恩。但释迦牟尼佛过去就如待儿子一般对他,成佛后就更不必多说。


丁二、其合理性(分三:戊一、说轮回的真相 ;戊二、为佛法而苦行;戊三、为利众而苦行)


戊一、说轮回的真相                             

呜呼无不成父母,轮回中无刹那乐,

以恶报恶如驴圈,以善报恶如驴角。


教证:《大方便佛报恩经》卷1〈2 孝养品〉: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


教证:弥勒菩萨: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


教证:《中观庄严论》:假立亦非理, 如马角无有。


戊二、为佛法而苦行                            


如今若未敬追随,能仁勇士传记行,

勇士行径终难成,故当舍命勤苦行。


教证:《缁门警训》卷6〈怡山然禅师发愿文〉: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戊三、为利众而苦行                            


如来示现涅槃后,欲求随学彼等众,

若不身体力行之,恐众生乐将灭尽。


引用:大海退潮后,无数小鱼留在海滩的许多沙坑里水很少,太阳出来就会晒干。一个小孩东跑西颠地把小鱼,一条条扔回海里。大人见了,嘲笑道:“小鱼这么多,哪里救得完,你这样做谁在乎?”小孩边扔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同样,如今苦难的众生虽多,但你哪怕帮一个也行,因为他在乎!


丙三、摄义。


是故勇士安乐法,尽力苦行不惜命,

此乃勇士入门行,是第一品摄毒精。


乙二、五毒道用;(分三:丙一、顶礼;丙二、真实义;丙三、摄义。)

乙二、五毒道用:(分四:丙一、初义;丙二、五毒转道用;丙三、教诫灭烦恼;丙四、摄义。)

丙一、初义(分二:丁一、品名;丁二、顶礼)


第二品 五毒道用


丁二、顶礼

孔雀漫步毒林行。

顶礼至尊阎魔敌!


丙二、五毒转道用(分三:丁一、总说;丁二、别说;丁三、总结。)


丁一、总说


听此法门勇士众,轮回林中美孔雀,

五毒烦恼树下栖,依毒成熟不乐药。


教证:《大宝积经》卷112〈43 普明菩萨会〉:譬如呪术药力,毒不害人。菩萨结毒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


注:青色字体为讲解过程中的引用或注释。


<未完待续>

皓月光明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