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句:你要做刀俎,还是想当鱼肉?
世界运行遵从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要么为刀俎,要么为鱼肉。科技领域亦是如此,比拼的是拳头大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全球化分工基于比较优势。就贸易结构来看,真正称得上“贸易底座”的,即交通和ICT两大领域,美国在该领域占分工主导地位。随着中国优势崛起,中美变成竞争关系,无法避免短兵相接。回归到货币结算,由老美主导的Swift,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在金融通道上,也不可避免正面竞争。
中国是唯一一个具备全工业门类的国家,与其国土、人口、资源等优势分不开,既可以吸收产业链转移的红利,同时低端产业也不容易外溢,逐步具备全面优势。作为老美无法控制住,且未按西方设计路线进行发展的经济体,老美总归是要进行各种限制的。
军事、制裁、意识形态竞争等均为手段。美国在这方面堪称长袖善舞,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全球影响力,极为擅长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地施展策略。面对中国的崛起,未来各个形态的“对抗“也将成为常态。这种 “对抗” 并非简单的冲突与对立,而是涉及多层面、多维度的战略博弈,重塑国际秩序与国际关系格局。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同阶段策略不同,真正要落地,国家意志和路径也很重要。中国之前也考虑过自主研发类似863计划,只是意志不够坚定。一是受造不如买的舆论影响,二是自主研发的东西性价比低,中国一旦做出来,美国立马低价倾销,直接打压国内的产业。
中国现在之所以突破的快,五年走完美国三十年的路,最重要的还是意志坚定了,对于科技必破必立。在路径的选择上也很重要,像苏联大搞军事,点错了科技树,最终酿成解体的悲剧。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不在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