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西妈
加拿大,一个崇尚自然与规则并存的国度。这里的人们会骑着自行车呼吸山间的空气,也会遵循“见红灯就停”的交通准则。
然而,一到数学题面前,他们似乎总是让人忍不住想扶额。
少一只镜片?收费不能“眼花”啊!
故事得从女儿那只不幸碎掉的近视治疗隐形眼镜说起。
去年12月,我在蒙大眼科诊所给她预订了一只新镜片。
上周,他们通知可以去取了。由于忙碌,我拖到今天下班后才赶去取镜片。
到诊所后,交钱、取镜,一切顺利得像蒙特利尔的秋天——清风拂面、毫无波澜。
然而,回到家一打开信封,我突然想起来了——我只订了一只镜片!
等一下,我今天付了300加元,预订时我已经交了300加元订金,这不就是花了两只的钱只买了一个吗?
我火速开车杀回诊所。
接待我的是一位业务明显不熟练的老姐妹,她眉头一皱,似乎也被这笔数学题搞糊涂了。
还好,一个熟手老员工接管了“案件”,查明情况后立马给我退了300加元。
这个乌龙告诉我,加拿大人的确“数学欠灵”,但好在他们讲道理,错了也愿意认账。
只是,我们中国人那种“事事心中有数”的习惯,在这里真得派上用场!
自动扣款风波:规则里也藏着坑
帮朋友租高档学区公寓的经历,也让我对加拿大式“规则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
朋友租了一套TMR高端社区公寓,管理公司统一规定房租必须每月1日自动扣款。
这点我不觉得奇怪,毕竟,我自己的账单也常设成自动扣款,省心又能维护信用。
问题出在几个星期后,朋友发现账上少了两笔一模一样的款!原因是签约时交过的预付租金,竟又被当成“首月租金”重复扣了一次!
这下,我得披挂上阵了。
联系公寓工作人员后,对方承认是财务部门的失误,并承诺退款。
但等了两个星期,钱依然杳无音讯。
不得已,我向银行工作的朋友求助,对方支招:直接申请交易撤销。
朋友到银行柜台一操作,钱终于回到账上。
唉!规则确实是好东西,但并不完美。
加拿大人有时候太依赖系统和流程,一旦出错,还得靠自己盯紧账单、主动纠错。
12袋盐的退款闹剧
家里有位家人对碘敏感,吃不了含碘食品,所以每次买盐都得格外小心。
一次,在超市发现了不含碘的盐,我立马把货架上所有的12袋盐一扫而空,准备囤货过冬。
结账时,我突然发现忘带银行卡,只好掏出一张50加元纸币递给收银员。
收银员接过钱后,愣神了足足20秒,然后慢悠悠地打开抽屉,开始“龟速”找零。
接过找零,我随手塞进了大衣口袋。
回到家后,我掏出零钱才发现:50加元买了12袋盐,竟然还找回了70多!
我的数学虽然不算顶尖,但这怎么算也不对劲吧?
于是,我再度杀回超市,把多找的钱退还给了收银员。
上个班还天天赔钱,谁受得了?对方连连感谢,那表情仿佛看到了救世主。
这件事让我哭笑不得——加拿大人的基础数学真不太灵啊!咋连加减算账这种事都能出问题?
提醒:留心账单,自己心里有数
生活在加拿大这样的规则社会,少不了各种账单、扣款和交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账单随手核对
无论是诊所付款、自动扣款,还是超市购物,核对账单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沟通解决。
学会利用银行服务
如果遇到像重复扣款这种问题,别忘了银行也是好帮手,申请交易撤销是很有效的方式。
诚信待人,积累信任
在规则社会中,诚信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我们做事情时讲道理、守规则,也能收获更多尊重和信任。
生活在加拿大,虽然时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数学乌龙”,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规则相处。矛盾之中蕴含着哲理,冲突背后藏着成长。
那么,你在加拿大或其他国家生活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趣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轻松学习!
文字|原创
图片及素材|源自网络
鉴于蒙村妈妈下午Chat的原创文章多次被其他媒体抄袭,在此郑重提醒:
直接剽窃原文或大部分内容,未经许可转载作品,这些都是侵权。
妈妈下午Chat保留对一切侵权行为的法律权利!
也请关心、喜欢我们的读者朋友,帮助我们监督维权。
保护作者的权利,才能保护创作的动力,也是对广大读者朋友的尊重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