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庄河人的心灵港湾
庄河最好吃的大米
长按识别二维码快来尝尝
走过天南地北最爱家乡味道
我在黑岛成长和工作经历
「管殿和」
根据谱书记载,我们老管家祖籍是山东省莱州府胶州管家大村。当年哥三个闯关东,老大管正蕴落户在长岭一面山,老二管正品落户在黑岛后梁,老三管正第落户在丹东,哥三个分作三处居住,后人繁衍到今天。我们黑岛这支管姓是管正品的后代,居住在上管、下管、东管、南台、后梁这些地方,我家住在南台,爷爷和父亲都是打渔为生。
我记事时,我父亲跟我爷爷俩去押虾。所谓的押虾就是用定制的虾网绑在桩上,放在通海的河道里,等潮涨潮落,勒蠓虾,一天能倒两遍。那时的网是用柞蚕丝和棉线所织,为了防腐,渔民要用猪血涂在网上,俗称烤网。从我记事起家里吃不到血肠,杀猪血装到猪尿脬中,到时候好烤网,烤好网叫血网。烤好的网除了有防腐的作用,也能固定住网扣不串,还淋水。船上的帆渔民都叫篷,也是用猪血浸泡过,防腐防烂耐用。渔民每年都要烤网。
过去海里鱼多,一到连雨时父亲打上来的鱼虾吃不了,就让我挨家挨户问谁要。实在兜售不出去,就把鱼虾晾在海边大石头上,等天好上去揭,有些鱼虾都有股腐烂味,放点辣椒熥熥吃,也挺有味道。过去北部黄岭一带有小挑,专门到我们海边来挑鱼卖。挑鱼的篓子都是圆形的,大刀鱼盘在篓里,一个人也就挑百八十斤卖。过去卖对虾都是拎对卖,一对多少钱,不是成斤卖。有种锚网,专门捕捞对虾,刀鱼,铜锣鱼,网扣大,用锚来固定网具。那时海边杂鱼挺多的,浅海、深海、滩涂都产水产品,鱼类有铜锣鱼、黄姑鱼、黄林鱼、火力鱼、刀鱼、牙片、鲳鱼、黑鱼、海先生鱼、胖头鱼、青皮鱼、鲫鱼、小黑汉鱼、红娘子鱼、安康鱼、鲅鱼、鲶鱼、华鱼、铛铛鼓鱼等;贝海蛎子、蚬子、蛏子、马蹄蛤、河勒泼、墨蛤、毛蚶、奎蚶、海葵等。几乎是到什么季节,海边人就吃什么东西。
海边人除了吃家常炖鱼外,还吃腌鱼,各种鱼都能盐。像鲅鱼、刀鱼、大黄花鱼用盐腌上,等春节再用淡水拔拔,放到锅里炖吃,也可以直接熥咸鱼吃。过去没有冰箱,只能用这种办法来保存,还有小鱼就是腌完拿到外面晾晒成鱼干。我们海边有些吃法跟别的地方吃法不一样,现在一想起来就垂涎三尺。用海葵和苞米面搅搅,放点调料放到锅里打面酱吃。还有鱼丸子,用新鲜的鱼肉用刀剁成鱼酱,放点佐料和面放到开水里,煮着吃。
我在低指标61、62年时,家里没有粮食,就靠弄些鱼丸吃。实际上,老吃这些蛋白质,不吃谷物和蔬菜是不行的。我记得,我都吃怵了,打饱嗝儿都是鱼味,人到饿时单纯吃鱼类是不行的。早春时,菠萝蛸上来,渔民把波罗蛸籽弄上来做大米饭,根本就不行,顶不动。还有用鲨鱼和肉在一起烀,烀出来的鱼肉跟猪肘子差不多,来客人一片片鱼肉片起来放到盘子里,也是一盘讲究的菜。还有每年清明时节,渔民用沙蚬子生阔,用蚬肉烙鸡蛋吃。还有过年炸华鱼丸子也挺好吃。海边人愿意用海腚干包萝卜丝菜饼吃,九重阳时用蛎肉冒饸饹吃。春节时候,家家都打海蛎子、扒蚬子,扒海蛎子肉都一盆盆扒,来客就用蛎肉和蚬子肉招待客人。
我是1985年10月份开始在黑岛当党委书记,一直干到1996年年底。黑岛的植被保护还是比较好的。在我记事起,六十年代低指标时,黑岛山上的树木砍得挺厉害,不管是柞树还是松树被砍的山几乎都秃了。到七十年代,老百姓上山用锄头和铁锨去抢山上的草来家烧。到八十年年代,黑岛比较重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黑岛的山没有分给个人,成立以村为单位护林队,集体护林。再就是植树,发动群众上山栽柞树。柞树就是橡子树,抗风耐寒,海边有海煞,刮的海风含盐大,不适宜栽别的树种,只有橡树耐碱抗风,还有黑松和赤松也适宜栽种,但这两样松树爱遭病,所以在黑岛山上还是大力提倡栽植柞树。黑岛百姓对绿化意识比较强,现在山上植被很好。
当年黑岛海岸边栽了许多海防林,占用百姓的耕地,主要是槐树,据说为了防止海风和海煞侵蚀,保护陆地上的庄稼和房屋。1995年我当副市长时候,黑岛牛石圈外面的海防堤被大浪侵蚀,住家的房屋都被冲毁,房屋边上的碾子也被冲到海里。我看到现在挖山,破坏海防堤,破坏生态我都感到心疼,很多人没认识到海防林的天然屏障作用。
黑岛拦海造田是在1976年。当时黑岛公社书记是包长林,具体负责是杨玉春,成立青年农场,拦海改造千亩水稻田。后来水供应不上,效益也不好,1986年我当书记时,就开始建造虾场。在原有水稻田改建了800多亩虾场,又在樱桃山附近拦海,沈家、侯家、西阳宫附近全镇拦海建造了6000多亩地的虾场。当时养虾出口,赚钱。这些虾场都是集体,东海和樱桃山大虾场都是镇里,黑岛增殖站是镇里和村里合办,也有一部分是村里。当时虾场效益很好,一般虾圈亩产都在200斤左右。像侯家和沈家虾圈,最多个别圈都达到500斤左右。
当时黑岛有冷库,加工出口。黑岛最早冷库是邢玉恕有个一百吨小冷库,加工鱼喂貂。1986以后因为大量的对虾要出口,急需冷冻库储存。按照商检要求,黑岛又陆续建起大小冷冻库。当时镇里发展的思路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当前抓海,长远抓山,渔农工贸,协调发展。尤其在水产上捕养加一条龙,贸工渔一体化。围绕渔业抓工业,抓好渔业促工业。当时黑岛镇的几个厂子捕捞、养殖,还有邢玉恕上的化纤厂,所编的绳子,还有纸箱厂,塑料袋厂都是为海上水产服务,相互促进。每年黑岛乡镇企业产值在庄河市都在5、6位左右,企业利润在百万以上有好几家。樱桃山虾场形成利润在五百万左右。
黑岛当时修道路,建学校、建敬老院,上程控电话都在全市前列。我记得交通局包黑岛公路,种地的时候搞测量,先把桥建起来,等地已收就开始修道。其中黄岭大道9米宽,中间车道7米,72、5米长,花了40多万元。在教育上,黑岛是庄河第一批普九达标乡镇。当时是乡办中学,村办小学。黑岛13个村小,一所十六中。十六中教学楼是1986年所建,1987年投入使用。全庄河中学教学楼一个是鞍子山,再就是黑岛。教学楼面积3400平米。当时乡里财政紧张,就提出集资办学。黑岛开始动员全社会,全镇集资54万。对集资百元以上的个人,镇里给发证书和奖品。我给他们撰写一幅对联: 后人重教垂千古,长征接力有来人。鼓励他们对教育的重视。
黑岛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广大干部中提出想什么干什么留什么活动。就是想宗旨,干事业,留财富。提倡黑岛人精神:实事求是,奋发向上,坚持黑岛的事情黑岛人办,同心协力,走黑岛发展的路。二道沟渔业队王德善在1986年去世,他是劳动模范,他对集体做了很多贡献,在党员干部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以他为原型总结出来的黑岛人精神。
1987年庄河搞庄河之夏夏凉晚会,黑岛镇谱写了《黑岛赞歌》。歌词是:我们的家乡在黑岛,山清水秀风光好,凤凰山下勤劳人们绘蓝图,黄海岸边渔村处处换新貌;我们的家乡真壮美,人人都说咱家乡好;金色的阳光照黑岛,土肥物美真富饶,春光明媚果树花香飘万里!秋气爽万顷稻田泛金涛,我们的家乡真壮美。人人都说咱家乡好,蓝天碧水映黑岛,大海浪涌献珠宝,千条渔船满仓鱼儿银闪闪,万亩虾光波光鳞鳞虾儿跳,我们的家乡真壮美,人人都说咱家乡好,我们的希望在黑岛,机器飞转传捷报,村镇企业异军突起大发展,黑岛牌产品名扬四海信誉高,我们的家乡真壮美,人人都说咱家乡好。
黑岛在敬老、拥军方面有传统。我在黑岛每年三十晚上都在敬老院跟老人一起过,在西阳宫敬老院往西面一望,万家灯火,每逢佳节备思亲,来看看老人,跟老人一起过年,人也是一种慰藉。庄河驻军挺多,在樱桃山是五连,在楼上有观察哨,山南头和黄贵城有边防哨所。1980年守备二师在黑岛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大连日报》社论发表,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抓好军民共建,黄贵城街是五好家庭一条街。每年八一和春节镇里组织各村凡是有驻军和哨所,都要去慰问。夏天,部队都爱过来演习、游泳,当地党委政府都要去慰问。老百姓家把最好的住宿条件让给部队。黑岛渔业四队就是五连,郝花是女民兵班班长,因为训练比较好,枪法准,代表庄河参加大连市民兵方面比赛。
黑岛的文化有两处,一处是以黑岛中心小学山南头这块,通过教育培养一些人才,再就是黄贵城五连、黑岛村三连培养出来一些干部,这是部队文化。我小时候,元旦来了,部队上级文工团来慰问演出,每个星期看一场电影,八一建军节也有节目,别的地方根本没有这些活动,带来一些先进的文化,影响了当地人。下乡知识青年和五七战士能有100多人,分散在各村,黑岛包装机械厂就是在五七战士刘佩思、周振武帮组下,设计出来不少图纸,他们都是工程师。腊树园有个六四农场,它是大连规划设计院青年下放所在地,那里成立一个钻探队,以隋庆涛为队长,领一支队伍在大连承接各种钻探活。
北吴屯玉鸟
关于林永升祠堂的事情,我小时候到沈屯黑岛粮站领粮,路过西阳宫里面的石庙还在,里面有个牌位,石庙的大小就像农村比较讲究的大山神庙,文革期间被毁坏。1985年秋天,黑岛西阳宫变成敬老院。关于在美玲礁沉船事情,我记得老百姓叫沉船那年叫面市年,我家在南台住,小时候家里有一扇小门,听老人说是火船上的门,我印象挺深的。1971年我在庄河念师范,听说威海打捞队打过沉船。
铜沟地名,我小时候听老人说,好像那里曾停过大的艟船,当地百姓叫白了,就叫铜船,停船的河沟就叫铜沟。楼上地名,过去在海边高的地方修一个庙,叫望海楼,后来大家就简称那个地方为楼上。
林永升雕像
当时黑岛有个叫于先夫给王首道当秘书,1983左右王首道到过黑岛于先夫家,张天贵就向我提议,他说黑岛这么好,将来要开发旅游,能不能让王首道题写两幅字,一幅是“黑岛揽胜”,放到旅游渡假村显要位置,一幅是“黄贵遗迹”,放到黄贵城,以后好挖掘挖掘黄贵城历史,张天贵还写些文字材料交给我。我找到于先夫的妹夫毕克声,他在纸箱厂当会计,他上北京,我就让他把材料带过去,让王老题写这两幅字,王老欣然接受。1989年王首道亲自为黑岛题写了这两幅字。
1982年7月14日-15日,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主席王首道(前中)来庄河视察工作——王首道走访黑岛大队于沟屯张永富家。
-end-
1950年1月8日,庄河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62年1月8日至10日,庄河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如开。会议选举胡玉兰为本届县妇女联合会主任。
往期回顾
焦点丨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原创转发须经作者同意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