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庄河人的心灵港湾
庄河最好吃的大米
长按识别二维码快来尝尝
走过天南地北最爱家乡味道
陈 荣
文|汤治寰
陈荣是个人名,我叫他姥爷,确切的说是妻子的姥爷,我与他素未谋面。
至于说为什么要写他,其实这个想法由来已久,自结婚后这些年里家人和身边人在经意不经意中总会谈起这个名字,大概十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包括家人在内对陈荣前半生有限的了解是:个子不高的南方人,参加过抗日、解放和抗美援朝三个不同时期的革命战争,转业地方后任民政局局长,其它仅有的就是家人朋友们对其不尽详且不同时期的口述片段;另外一个原因,近年来更多政策倾向优军优抚和聚焦离休军人,加上诸多优秀抗美援朝影视作品中战士们的前赴后继、内容的真实、场面的震撼感动无数国人。我就在想人生大事无非一生与一死,当生则生,当死则死,随风而去,生死我们无法主宰,但作为其亲人无法了解他的经历未免遗憾,这也让我本人对其个人经历充满好奇,更加促使我想了解陈荣的过往。
在经历近半年磨练心性的反复询问三个不同相关部门寻找过程中最终找到了陈荣同志的相关档案和本人自述材料,结合战史资料大致还原了他戎马半生的经历;在此也特别感谢宗绪利大哥在寻找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也因为这个机缘让岳母找到了失联数十年的滨海县亲属。
陈荣证件照,拍摄于解放战争时期
姥爷陈荣(原名陈如荣)1923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阜东县獐沟区旧河乡下旧村二滩小队(今属滨海县正红镇旧河村)一个赤贫渔民家,需要说明的是在最初不同时期履历中陈荣分别填写过1921、22、23年出生,家人回忆其本人在老年时候曾说过对自己出生日期也无确定,后致信亲属让家中长辈多人回忆确定自己出生年月,最终我采纳后期本人档案中填写和组织认定的时间1923年12月;父亲陈柏山,母亲无名氏,兄妹四人,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家中仅有一个小渔船,生活来源以捕鱼为主,生活难以维持,直至解放后因为没有劳动力父母仍由政府代耕土地、上级救济和陈荣津贴补助来维持生活;在这种环境下,陈荣八岁开始就帮助家人干零活,十六岁在当地地主陈如来家扛活,受尽压迫和虐待。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整编为新四军三师同时创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年4月在经历苏北日军一个多月扫荡作战130余次后,部队在根据地内休整补充人员,在这个背景下陈荣自述因家穷,为不受地主压迫,不受罪,新四军不打人不骂人同时也能照顾上家里一些,1941年6月自愿参军到地方阜东县獐沟区大队当战士正式开启军旅生涯,1943年被编入新四军3师8旅24团2营5连1排3班,“陈荣当时表示很高兴,思想上认为因为主力部队比地方部队吃得开”。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出道就是巅峰,师长是日后著名的开国上将黄克诚,师参谋长为后来的国防部长的洪学智,旅政委就是他后期随朝作战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目前唯一尚在世的开国少将王扶之是他的老首长,还有团营职等等一大批后期著名中共开国将校,同年12月6日,陈荣在班长吴立祥和战士张志才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牌五纵,将星云集
1944至1945年接下来的一年里,陈荣跟随3师先后参加响水县第一次解放“陈家港”战斗,攻克合顺昌、通洋港、清龙港等据点,强攻玗子据点,全歼日伪守敌,后又在阜宁县拔除据点二十多个,围歼孙良城部伪副师长以下增援部队四千多人;44年10月在攻打合德战斗中陈荣所在24团2营更是担任主攻团里的主攻,几日的战斗中所属部队以巨大伤亡代价打下盘踞合德日伪军。陈荣因在这一年多的出色战斗表现,44年5月被部队评为工作模范,45年1月被连队任命为班长,帮助连队管理老兵和大龄兵,继而帮助分担部分连队工作。
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了,部分战士选择回家务农,娶妻生子照顾父母,同样思家心切的陈荣最初也想打完鬼子就回家和这些战士一样想法,但最终选择留下,陈荣之所以没有选择回家的原因后来在档案自述中写道:“我入党动机就是打走日本鬼子,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继“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共意识到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后,1945年9月中央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决定,3师主力在当月23日北进,同年底跨五省完成北进,因跋涉2000余公里和伤病等原因3师非战斗减员3000人,小个子的陈荣没有掉队,在跟着党走。3师在站稳并在打开局面后,开辟战场,迅速解放阜新以北,彰武以及扶余、农安、及今天白城一带,建立各级人民政权。1946年2月3日陈荣所在24团收复安广县,20日安广自治军判首毛贵生伙同当地土匪千余人围攻大贲县城,被24团击溃。6月新四军3师8旅因部队编制大幅调整,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陈荣被编入4师12团,也就在这期间陈荣又因表现优异1946年1月被连队调入侦察排担任便衣侦查员12月调入通讯连担任通讯员,后在团部担任通讯班长,其自述“相对于普通战士,因为可以有马骑,少走路而且装备轻便,工作干的很好”;姥爷工作积极性尤为高涨,在1947年10月15日至16日四平季家堡子遭遇战中陈荣所在12团同敌新1军50师150团进行了遭遇、阻击、追击等多种形式作战,毙俘敌二百余名;此次战役中陈荣因反应迅速,命令传达到位荣立“二小功”一次,后在1948年6月担任警卫连见习副指导员。
内战全面爆发后,1948年10月11日在“辽沈战役”攻坚锦州战场上,陈荣随12团负责肃清锦州城外西北据点,当日下午分别攻下城西北染料厂和“十二亩地”,次日从西北角突破入城,攻克大红楼,全歼三个连。11月,辽沈战役后部队再次整编陈荣被编入第39军115师345团2营1连任副指导员,39军,也就是我们日后所称“常胜军”。12月,陈荣随部队南下参加“平津战役”,39军在担负和平门方向的主攻任务中,陈荣随2营沿南运河北岸向金刚桥发展,与友军会合后,沿海河西岸向北发展,合歼子牙河以北之敌,在冒着敌人炮火进行破土作业,将突击出发阵地推进至距敌前沿百米处,并构筑了火器发射阵地,在打开天津城区后,陈荣所在2营又和友军从右翼纵深参加巷战,沿南运河北岸向东先后控制金华桥、金钟桥,与团主力在铁路桥会合,随后全团又沿大红桥方向与343团胜利会师,直至15日下午3时许,天津战役胜利结束。
天津的解放的最大意义是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的震慑下,国民党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协议,这里有一个插曲,1949年2月,陈荣被派往投诚的国民党青年军205师2团团部任临时指导员,抓队伍思想改造和政策宣传工作,按陈荣当时的记述自己在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顾虑,因为作为青年军205师兵源以青年学生为主,思想上极其反动,另一方面顾虑自己的文化低工作难以开展,也担心会就此离开工作和培养自己多年的部队,五个月后这支反动队伍被成功改编为解放军独立62师,期间发生什么我不得而知,我想应该办法总比困难多吧,共产党人也包括陈荣在内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办法,陈荣任务完成回归原部队,陈荣说接到回原部队命令后思想上高兴的很,因为能回到原部队人也都熟悉。挺好,也算不负如来不负卿。
北平和平解放
陈荣赶回到部队时,当时部队已经从河北出发继续南下到西南战场和国民党白崇禧部展开正面较量,9月始先后随部队参加衡宝战役,11~12月,参加广西战役,解放贵州省从江,广西省柳州、宾阳、南宁等县市,随后115师又马不停蹄进至桂林、鹿寨、来宾等地剿匪,直到1950年3月,其他部队撤防到河南整训和参加治理颍河工程同时也协助地方搞生产建设。因国内战事也基本结束,大批军人在这个时期选择复员回家,听到这些,也让陈荣再次想家,想念父母和亲人,近十年的军旅生涯,最初以为在家乡当兵会照顾些家人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来回游走半个中国,也就在他陷入矛盾来不及抉择的时候,部队通知继续北上——抗美援朝出兵朝鲜作战。
1950年7月陈荣是在从中断广西剿匪工作中随部队北上,月末,全军各师已经乘军列在辽南完成集结,8月召开全军思想动员大会,加强临战训练,9月召开全军英模大会;在各师团完成誓师大会后,自10月19日18时始,陈荣所在39军作为第一批入朝志愿军陆续过江;陈荣当时无比自豪且士气高昂,陈荣说当时高兴的另一个原因是每名官兵入朝后部队每月保证供应5斤猪肉,能第一个下场,并且每月有5斤猪肉吃,何等快乐,然而那时的他并不知道12天后,抗美援朝第一场战斗云山战役即将打响,他所在部队将正面硬刚美军王牌骑兵1师。
抗美援朝
云山战役初衷是用39军正面攻歼南朝鲜第一师,在38军在敌后穿插到位同时协同40军围歼美骑兵一师,阴差阳错,美骑兵1师8团正在和南朝鲜部队换防,因此,毫不知情的39军在11月1日傍晚进攻打响时候才发现正面攻歼的是美国人,首战及为决战,云山战役开端就异常猛烈,因为志愿军进攻压的太狠美军急于脱身,陈荣所在345团任务就是抢占324.2高地同时切断云山美军退路,诸仁桥就是就是美军南撤必经之路,这也是电影《志愿军》里有的桥段,324.2高地和守桥美军为骑8团一营,陈荣所在2营4连的任务就是作为尖刀连夺占诸仁桥,切断敌后路,保证全团歼灭这个地域敌人,继而达到围剿骑八团目的,陈荣和连长周仕明带领4连连夜敌后穿插16公里到达诸仁桥外围,先后越过两个阻击阵地歼灭敌20余人,2日1时到达诸仁桥时组织两个排从左右两翼猛烈进攻消灭守桥一个排的美军,彻底切断美骑8团团部连和3营退路。
随后不久几十辆汽车300多美军向桥头奔来,陈荣和连长巩固桥头阵地,火力全开,1排和2排向混乱中美军发起冲击,战士们趁夜色与敌展开近距离搏杀,并用手榴弹打掉美骑8团3营指挥部。天亮后急于脱困的美军用多架次飞机轮流对4连阵地轰炸和扫射,还扔下汽油弹。在相继两名排长和四名班长牺牲后,陈荣阵地上多次高喊“绝不让敌人从我们阵地跑掉!”美军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一次次突围均被4连打退,为围歼骑八团立下汗马功劳。
陈荣后期回忆,当时感觉飞机在贴着头皮飞,被飞机扫射的子弹压的抬不起头,打云山连续几天部队没有吃饭,更谈不上五斤猪肉了,虽然饿着肚子,但全连官兵没有一个厌战和畏缩,他和周仕明都在这场战斗中负伤,1排和2排阵地也先后反复争夺,肉搏战中有战士引爆手榴弹和美军同归于尽,有的班只打剩一名战士...
云山战役的胜利,不仅在第一次战役就迫使敌军退到清川江南岸,更是名留战史,美国、日本等国先后将这场战役纳入教材并配战例图。
云山战役
11月25日345团到上九洞接替40军防务,刚到上九洞就和美军25师24团遭遇,随即战斗开始,陈荣连队下午两点到达战场,战斗直至半夜,毙伤美军200余人。
接着,12月6日部队收复平壤,1950年1月1日部队突破临津江,1月4日部队进占汉城,三次战役过后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带着在云山从美军缴获的鸭绒被,陈荣乐观认为继续这样向南追下去战争很容易结束,胜利信心很大;所以当过了临津江,全军也开始休整三天,这个时候上级要求改善伙食,陈荣到外面为连队买了一头牛加餐,虽然事后收到上级批评,但和就要到眼前的胜利比起来,这一切都值得。
不仅是陈荣,第四次战役开始后,军中不准确的判断和盲目乐观带来的是轻敌思想,39军在砥平里战役中原以为没有多少敌人的砥平里竟有6000多守军,1.6平方公里战场成了“绞肉机”,大雪里两天两夜的枪声过后并没有”三军过后尽开颜”,是近万志愿军战士倒在砥平里。
惨烈砥平里
自砥平里战斗后,陈荣自述战斗失利和巨大的伤亡让自己很难接受,转移到洪川再退至桦川后思想也更混乱,一度认为朝鲜战争遥遥无期,家怕是回不去了,加上战线过长,供给不力,官兵的口粮只能长时期依靠易存储的炒面;第四次战役后战争进入到十个月的相持阶段后,对阵地中工事和坑道加固的体力劳动日增,战士们营养和体力的不足让陈荣产生担忧和不安;美军飞机和炮火不分昼夜和时段对阵地轰炸和偷袭,非战斗减员极大影响着官兵士气,这期间陈荣也几次死里逃生:在阵地工事里被炮火掩埋被战士挖出、落在脚边的炸弹没响、战壕里和警卫员前后行走,一声枪响后高个子的警卫员面目全非瘫坐在地...
和死亡比起更可怕是信念的崩塌,第四次战役后,介于上述的种种困难,部分部队出现了士兵逃亡,甚至是有组织的整体逃跑,连队里也开始出现了摇摆情绪,陈荣意识到后多次向上级反映基层连队的思想动态,终于在第五次战役时团里及时召开会议,稳定部队情绪,说明原因,第一时间扭转不安思想,陈荣也随之改变工作方法为第五战役反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到第二次出击时陈荣在耳朵被炸聋的情况下更是带领全连官兵主动向上级请战,政工和军事一起抓,先后五次召开支委会,克服部分战士怕苦畏缩情绪,统一歼敌兵力为主的思想,全连官兵士气高涨,此次战斗中歼敌60名,俘虏3名,此后连队再没有出现过思想问题。
抗美援朝归国后的陈荣
一年后,1952年8月陈荣工作再次调整,由四连指导员调到救护连任连长,刚到任就在115师四打老秃山的一个无名高地战斗中,陈荣身先士卒带领全连战士冒着炮火深入敌前,抢救伤员70名,没有丢掉一名伤员和烈士,完成抢救任务,战后并且主动帮助兄弟部队打扫战场,9月经师党委批准被荣记三等功一次;次年,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军功勋章一枚。
五次战役后,1953年4月,第一个下场并陪满全场的39军115师从温井登车胜利回国,28日到达庄河,途径庄河吴炉曹隈村时逢属地慰问部队演出《白毛女》,剧中的“白毛女”深深吸引了陈荣,和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样,演出后,陈荣找到“白毛女”,并表达了自己想法,被婉拒后,骑着高头大马的陈荣数次上门提亲,期间一次恰逢部队值守上级检查,作为主官擅离职守贪恋儿女私情被部队“光荣”记过一次,成为人生档案中唯一的一次处分,被处分后倔强的陈荣初心不改,又数次登门,其诚心最终得到了“白毛女”家中长辈的认可,这个“白毛女”就是日后岳母的母亲。
陈荣军衔评级档案
婚后,陈荣又先后任六连、三连连长,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被授予上尉军衔,1959年调哈尔滨军分区任中队长,1961年调任黑龙江通河县武装部任作训科长,1962年晋升大尉军衔,1963年因为妻子思家心切,不适应外地生活,当时已经有三个女儿的陈荣携全家转业回庄河地方,先后担任县烟酒公司支部书记、县劳动科科长、县五金公司主任、县民政局长,直至1983年从民政局离休。
离开部队脱下军装后的陈荣是否心有不甘我不得而知,但原本就少言的他更加寡言,只是一如既往将在部队工作中的敢言为公的精神带到地方工作中,即使在非常时期被作为“当权派”下放到五七干校亦未说过一句违心话,凭着“根正苗红”的出身,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让审查组无言以对;对子女的教育和工作安排上更是秉持诚实做人、脚踏实地,他常说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不要借助他的职位方便谋求私利,四个子女工作更是按照当时政策分别安排到厂矿企业,其中有三个在改制中下岗,小女最初在根据学校分配到机关的工作岗位上被他叫回,要求重新安排到工厂。
最近和岳母及其姐弟四人再次对陈荣过往的交流中谈及离家50余年,南征北战,父母离世都不在身边,大家都感受到陈荣确实一生践行着自己当兵和入党初心誓言,共同回忆起了陈荣人生的最后时光:1996年春夏交际,陈荣病倒了,这一病就再没有起来,半年后辞世,这几个月的病榻中,少言的他更多只是静静躺着,或许更多的是静静回忆自己的人生;在这期间岳母曾经跟病榻前的姥爷说:“爸,我告诉你一件事,我入党了。” 姥爷当时老泪纵横,涕泪并流,只是连声说:“好、好!”; 去世前几夜,昏迷中的他经常不自主的喊“冲啊、杀啊!”,“敌人冲上了”;又或对着儿女说“你爷爷陈柏山来了,奶奶也来了,还有叔叔,快出去迎他们。”生命最后时刻已不能言语的陈荣听到小孙女稚嫩的声音时最后一滴泪水从眼中滑落,“老革命”把融入骨子里的军人血液和有血有肉的温情留在最后。每每谈及这里,岳母心有戚戚,心有酸楚,多少事,后知后觉,当时只道是寻常;当年腊月27日陈荣走了,市委组织部专门为陈荣召开了追悼会,戎马半生的他终于可以“回家”了,他曾经说战场牺牲的那些战士是英雄,但活下来的也同样是英雄,那满前胸和额头的伤疤已然证明,如果您还在,这盛世中华海晏河清正如你所望,无论家有多远、思家多切,都能朝发晚至。
档案里他亲笔写下的“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让我感慨万千。他用一生在诠释和践行自己的诺言。搁笔沉思,一生能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个不同时期的军人或许不少,但能同时在解放战场参加“三大战役”和朝鲜战场参加“五次战役”的不多,能活着回来的太是寥寥,重忆你的来时路,才发现你确实最不应被忘记,写了这么多被你唤醒的不只是亲情的回忆,还有历九死而犹不悔的革命诺言,更有心心复心心的爱国情怀。最后想用志愿军曾经的老对手麦克阿瑟和文豪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来结束;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你的怀里永安他的灵魂!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陈荣同志千古!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庄河历史上的今天
1953年1月1日,全县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自东向西营造海防林带4560亩。
1985年1月1日,全县共有专业户10346户,从业人员47618人。
往期回顾
焦点丨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原创转发须经作者同意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