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依恋关系,往往源于情感本能

文摘   2024-09-26 11:57   湖北  
编者案:本文内容基于有弥联合心理正在进行中的深耕计划婴儿观察模块相关课程内容展开。为方便用户阅读及保护隐私的考虑,内容有一定增删。
一个家庭迎来新生命时,小婴儿的爸爸和妈妈会被赋予一项重要的使命:与宝宝建立依恋关系。其他的家庭成员从旁协助时,也应该以帮助父母和新生儿建立依恋关系为目的。
这种依恋关系的建立,是父母与宝宝之间的首要目标。
父母照顾宝宝,协助者照顾父母
此前的文章里谈到,妈妈和宝宝建立依恋关系的途径就藏在对宝宝的日常照料、身体接触和对话这些细节里,当然,爸爸也是如此。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或者专业护士、月嫂的协助目标也应调整为协助爸爸妈妈照料宝宝,帮父母搞定其他的琐事,排除其他的干扰,使父母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陪伴宝宝,比如拿取物品、做饭倒水、帮忙冲奶粉等等,仅在父母需要休息时接手来亲自照顾宝宝。
亲手去照顾宝宝,不仅能使宝宝与父母建立爱的链接,同时也是在搭建一条宝宝与身边所有人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因为无法言语的宝宝,能使用的就是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各种声音,亲密照料的人能够读懂小婴儿的情绪并给予回应,这个过程能让小婴儿感受到沟通和对话的存在。此外,这也是父母发展自己对小婴儿的爱的关键手段。
婴儿观察,其实正是在观察小婴儿与父母产生关联的方式。Jeanne老师说,一个典型的关联方式是,婴儿通过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手上的动作、声音的韵律来认同他们。小婴儿能不能与周围的人互动,比如能不能回应交流,能不能发起交流;以及小婴儿能不能与自己的父母有相遇的时刻,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身边有专业护理人员,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协助者时,爸爸妈妈需要成为照顾宝宝的主体。我们观察到试图帮忙的护理人员或其他家庭成员,或许出于责任,也或许出于想要帮忙的爱心,反而会打断宝宝与妈妈的联系。喂奶时刻是妈妈与宝宝十分亲密的时光,这时候妈妈可以看着宝宝,跟宝宝轻声说话,以及抚摸宝宝,宝宝也会想要在这个时刻感受自己是全然拥有妈妈的乳房的,体验到自己正在被妈妈抱持着。如果有另外一个声音加入进来也许会干扰此刻宝宝与妈妈的链接。
Jeanne老师认为,哺乳时,婴儿非常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妈妈在情感上紧密相连,身体接触、妈妈与自己的对话都能帮助婴儿体验到情感的陪伴。小婴儿吃奶是体力活,在努力吃奶时婴儿是很孤独的,妈妈的抚摸、声音、关注都能为婴儿创造安全的抱持环境,让小婴儿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独一人。
此外,对刚刚出生两三周的小婴儿来说,吃奶格外消耗体力,有的护理中心会建议小宝宝尽可能多的吃奶,但Jeanne老师认为宝宝吃奶可以吃一阵是可以停下来歇一歇的,否则长时间吃奶能会让宝宝太疲倦,感到自己正在孤军奋战。因为吃奶这件事是别人无法帮助宝宝来完成的,只能靠宝宝主动吮吸。而对小宝宝来说,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也是很重要的。宝宝的哭、笑都能吸引身边的人来照顾自己,这对宝宝来说是重要且健康的体验。
越安全,越健康
小婴儿的手能传达很多情绪。如果我们观察手能自由活动的小宝宝,会发现他们经常会把小手握拳放在自己脸旁或者嘴边,这是他们想要抱持自己,把自己聚拢的方式,也就是说这样的动作是小婴儿让自己体验安全感的方式,这是很健康的表达。
另外一个小婴儿获取安全感的方式,是紧紧地用自己的目光捕获身边人的脸部表情还有声音。我们会发现小婴儿经常在观察四周,有时会目光锁定某个人不放,伸着脑袋去看那个人在做什么。这些都是小宝宝聚拢自己的方式。
所以,如果照料者在此刻把宝宝包裹起来,束缚了他的手部自由,又或者照料者是戴着口罩照顾宝宝,宝宝无法看到照料者的脸,声音也听不真切,这些都会打断宝宝汲取安全感。比如去抱宝宝时,宝宝的两只手向两边大大的分开,小肚皮朝前顶起来,其实这一刻也许宝宝在表示自己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好感受被打碎了,宝宝现在碎成片片了,这会是一种有些不安、有些慌乱的感受,因为宝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小宝宝用目光紧紧锁定周围的人,也是在发展一种很重要的心理功能,或者说阶段:粘附性认同。
例如,妈妈喂奶时,宝宝目光紧紧锁定着妈妈的眼睛,护士喂宝宝喝奶粉时,宝宝的目光紧紧锁定护士的眼睛,爸爸来逗宝宝玩时,宝宝能专注看着爸爸,宝宝在适应身边重要的照料者们,并试图将他们内化,使用这些熟悉的脸、熟悉的感受来建立安全感。这种使用目光的凝视,用看着对方的眼睛来抱持自己的方式,叫做粘附性认同。
婴儿一出生,先是捕捉爸爸和妈妈的声音,并且熟悉这些声音,接着是用眼睛去抓住爸爸、妈妈还有护士。这时的小婴儿对外界充满恐惧和不安,他们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感到安全,将自己的注意力粘附在某样事物上,让自己能快点和附着物熟悉起来,以此使自己感到安全。
为了让小婴儿发展足够的安全感,Jeanne老师认为用身体紧紧抱住婴儿是更好的方式,婴儿能够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体里去放松自己的身体,这种感受与婴儿在子宫里的感受类似,能让婴儿体验到被抱持的安全感。比如,有的早产儿,如果他们能生活在像袋鼠的育儿袋里,能够贴着妈妈的身体,紧挨着感受妈妈的心跳,听到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存活下来的概率也能提升。
父母直接与宝宝对话,与宝宝在情感上同频、同调,用温柔的语调和宝宝讲话,关注宝宝的一举一动,与宝宝对视等等,这些都能够使宝宝感到安全,而内在体验到的抱持和安全的感受越充足,小宝宝也会越健康。
尊重每一个独特的婴儿
在新生儿养育的领域,有很多人提出了很多理论,也发展出来很多育儿的哲思。Jeanne老师说有两种育儿的哲思,一种是我们要帮助婴儿适应现实生活,训练婴儿吃饭、睡觉以及遵守其他规则;还有一种是让婴儿自然生长,我们充分地、全然地调整自己来适应婴儿。
有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师谈到,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独特的婴儿,尊重每一个婴儿自己独有的肢体动作、语言,尊重他们的生长的节奏,他们会疲惫,会饥饿,会需要人来陪伴,每个小婴儿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表达和期待,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我们像小婴儿发展粘附性认同那样去认同专家、书籍提供的育儿法则,我们就不得不去控制婴儿。比如只有两三周大的婴儿,喝奶喝得十分辛苦,但按照育儿法则来看他喝的奶还不足够,于是母乳喂养结束后还需要再补充一整瓶的奶粉,这个过程是不间断的,小宝宝被要求持续不断地喝了很久的奶。这时候宝宝的疲惫和辛苦其实被照料者们头脑里的知识覆盖了。
那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师谈到,我们需要一个第三空间,去思考婴儿的需要、父母的需要,以及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帮助婴儿发展自己的最好方式。
如果每一个婴儿都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在一些普世的育儿科学守则背后,我们依然要去观察每一个独特婴儿的个性化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渐帮助婴儿适应一些与健康发展有关的重要规则,吃饭、睡觉、运动等等。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内在要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才不会盲目地使用育儿专家,以及那些育儿书籍。在使用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用父母的本能,调动本能去和自己的宝宝保持同频、同调。在关系、情感同频同调的基础上,逐渐移动到现实的需求和规则中。
可以看到,父母本身的内在空间、内在功能,以及获得的情感支持是否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妈妈本人,还是爸爸,都需要意识到生产本身可能给妈妈带来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因为生产带来的伤口和巨大且连绵不绝的疼痛感受。也包括哺乳和养育小宝宝时给身体带来的种种不适。这些感受会在潜在层面影响母婴依恋的建立。
比如经历侧切的妈妈可能需要躺着哺乳,不得不牺牲自己抱着宝宝哺乳的姿势,而紧紧抱着宝宝其实更能为宝宝提供类似子宫的安全感受,躺着哺乳的妈妈需要更多关注宝宝的反应,抚摸宝宝,和宝宝轻声说话,这也对妈妈的内在情感体验提出了一些要求。
于是,身边的护理人士和其他家庭成员,比起去帮爸爸妈妈抱着婴儿,更应该提供的帮助是尽量照顾这对儿父母,无论是情感上的照顾,还是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照顾。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成为妈妈的妈妈,而不仅仅是帮助妈妈照顾婴儿,成为小婴儿的另外的“妈妈”。
要知道,即使怀孕和生产前了解的知识再充分,实际的体验到来时几乎没有人能真的做好准备。身体上的、心理上的,这些准备很难提前做好。成为一位妈妈,是巨大的变化,也是剧烈的情感体验。这一切也会使新诞生的妈妈感到焦虑不安,她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饭、喝水、关注奶水,她也非常需要从身边的家人那里获得情感滋养。
最后,无论是心理工作者,还是专业的护理养育者,工作的方向应该是协助父母,使他们能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宝宝,而不是代替父母做很多的工作,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好妈妈”。有时候,放弃那个成为最好的专家的角色,或许能更好地帮助父母,使父母成为婴儿心里、眼里那对儿世界上最好的人。
● 有弥联合心理2025 课程重磅上线 ●
《探索生命的早期——婴儿的心智暨婴儿观察初级训练营(第五期)》
!!!开始招生了!!!
仅限80人参与~
需要报名的学员抓紧时间下方 扫码 
↓  ↓  ↓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购买课程
编辑 | Nemo


—— ☆  阅 读 推 荐 ☆ ————
身体语言里,藏着爱与依恋的秘密
婴儿观察:手的状态,诉说着人格的原始模样
学员说:婴儿观察训练,可以教会我们什么?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