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婴儿:成年人的身上,从来没有新鲜事

文摘   健康   2024-10-08 11:57   湖北  

有弥联合心理咨询能力训练中心



能看懂婴儿心智的起源,听见婴儿的需求,就能理解人类内心中最原始也最复杂的欲望与需要。

它们是所有人一生发展的起源,此阶段的经历和由此形成的心智模式,将或明或暗的贯穿与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做对是结果,听见是起源,如何跨越这个距离?婴儿观察是一条极其直接和核心的路径。

因此,在本文及之后的文章中,我将为你陆续提供一份“能力提升清单+故事/案例”说明,用以说明婴儿观察能够带来的帮助与具体好处,欢迎你在下列清单中自助取用,我们真诚的希望它能够成为贴合你发展需求的解决方案,协助你穿越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多种挑战。

接下来,请查收婴儿观察训练即将为你带来的能力提升清单。因篇幅有限,先为大家介绍清单里的第一部分:对觉察及理解关系能力的提升。




涵容功能的提升


解释:根据比昂的理解,涵容功能在母婴关系里指的是,母亲能够接触婴儿的心智状态(通常婴儿最初的心智状态是破碎混乱),并通过注意和支持,使婴儿在心理层面得以茁壮成长,以此构建一种关系。在其中,母亲的心智如同婴儿的涵容器。

此种关系也被称为“涵容者——被涵容”。作为涵容者,这种“在情绪上随时准备好被激发的能力,是我们一生中在与其他心智状态做亲密接触时,能有所回应的基础。”


案例1: 

婴儿在换尿布时,被妈妈以不熟悉的方式抱着,它可能会因为不确定和脆弱,立即感到痛苦。婴儿会通过行为引发母亲产生这种感觉。


涵容的母亲:接收并理解到这种痛苦,因此更换姿势让婴儿重获平静,或安抚婴儿的同时,加快速度为婴儿做好清理,以避免婴儿的痛苦加剧;


非涵容的母亲:被婴儿的挣扎和哭闹激惹,冷漠的忽视婴儿的信号,或是动作粗暴的惩罚婴儿,试图控制婴儿让它恢复平静。


案例2:

一对母子因某事争吵,妈妈无法理解孩子的怒气,表现的不以为然(无法在情绪上被孩子激发,因此无法共情和理解对方的感受),抑或是粗暴的总结:你无非就是想怎样怎样……此两种反应都属于非涵容的状态。


以母亲身份为例,“涵容”意味着,经验和事件的接收者—母亲,能够认清并自行消化她内在的体验,母亲才能包容自己的感觉,同时知道,感觉就是感觉,而不会将它们转化为报复的行动。

婴儿观察将通过母婴互动的细节观察及分析,在更细致的维度上向观者展示什么反应是涵容,什么反应是非涵容,从而提升学习者对涵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对婴儿的需求及其意义的理解基础上,观察者对于涵容婴儿般的需求、愿望、冲突及其引发焦虑的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孵化感受的能力的提升


解释:孵化感受是指,当一种复杂的体验进入内在,并让我们处于困惑不解的状态时,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心智空间,包容这种体验,允许以它初始的形式存在,并逐渐浮现出清晰的意涵。


案例:来访者在讲述自己被一位很欣赏的前辈邀请一起合作时,说自己感到很激动,连续多日无法思考其他的事,一心畅想他们共同的未来。但这种激动的想象占据他太多精力,反而无法完成前辈交给他的一些前期小事。

在咨询师把握到这一现象,并鼓励来访者多次自由联想后,来访者终于逐步意识到,自己激动的情绪并非完全由于兴奋,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有恐惧,他感受到了前辈对他的不合理期待,而自己的“向权威献祭情结和完美情结”让他难以拒绝和澄清这些不合理的部分。

同时,和前辈的合作在很多细节上都没有清晰的责权利的界限,这让他害怕自己无法被保护,也对前辈对此避而不谈感到愤怒。

但这些感受在他独自一人时无法被触及和思考,因为他需要前辈成为理想化的客体,维持自恋,他也恐惧表达诉求导致关系破裂,因此潜意识将恐惧包装成兴奋,避免了思考的痛苦,同时用无法完成任务来阻止他在此事中的进一步融合。

这些深层体验最终能清晰浮现,源自于咨询师创造的涵容空间,避免了来访者的复杂感受在未完全清晰化前被驱赶或排泄。


孵化感受的能力对理解他人和自己都至关重要。而“这样的心智功能需要忍受焦虑、不确定感、不适和无助的能力,以及感受冲击的能力”(注1)。唯有如此,才能让混沌的感受中包裹的意涵被接收和回应,而不是在意涵浮现之前将其排泄掉。


在婴儿观察中,我们将看见母亲营造内在涵容空间的状态与婴儿原始情绪之间的沟通关系。这种沟通关系是人类心智的起点,观察员将通过母婴互动或是老师的分析,体验到看似无意义的破碎感受如何被接纳和孵化,并最终得到准确回应并促进母婴双方自我感强化的全过程。



婴儿式的非语言沟通能力的提升


解释:在婴儿学习理解语意发展之前,婴儿的肢体语言、眼神、表情、声音等皆是重要的沟通载体,这也是所有人类都在使用的语言。

非语言的分类则可以根据研究者的研究需要进行划分。

比如Wilbur (1980)将非言语行为分为:


1.人体动作(kinesics) :眼、头、手、腿、脚的移动 ,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或移动;
2.副语言 (paralanguage) :谈话长度、音调、声音强度、口误频率、停顿或迟疑等;
3.空间距离 (proxemics) :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倾斜的位置等;
4.碰触(touch);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补充:
5.穿着 (dress);以及
6.检查室的装饰(examination room characteristics)  (Marcinowicz et al.,2010)

案例:一位咨询师注意到来访者在表达自己的某些感受时,会先低着头看向斜前方的地面,但在表达即将结束,最后那个句子快说完时,来访者会不自觉的放慢速度,带着一种不确定的语气,语调上扬,并最终将视线移回到咨询师的脸上。


咨询师感到某种推力,仿佛自己被迫要去回应些什么。


咨询师将这一观察反馈给来访者,并指出似乎来访者需要某种确认和安慰,由此来访者回忆起自己和父亲的关系。


来访者的父亲沉默且看起来很凶,对母亲挑剔,担惊受怕的来访者于是学会了用“向父亲征询意见并得到回应”的方式确认亲密,来避免被父亲攻击。


非语言沟通最大量的时期必然是在婴儿期。因此学习捕捉和解读此种线索,婴儿观察是最高效且最具代表性的途径。

“这种能力能够让受训者在面对来访者的婴儿式移情时,能进行有效的处理,这些训练在处理沉默的病人时,特别有帮助,因为任何细微的肢体变化都可能是发生什么事的主要证据来源;同时,在处理身心症病患、年幼儿童时,这些能力也特别有用。”(注2)


还原内在处境能力的提升


解释:即指1、“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能力;2、穿越时空重现当时体验的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案例1:一个2岁的宝宝试图搬着一个矮沙发凳去角落,但他每次搬起挪动一两步就不得不把它放下。宝宝的姑父嘲笑他“力气太小啦,还不多吃点肉。”,宝宝撇着嘴要哭,妈妈则过来蹲下安抚宝宝说:“宝宝这么小,这个凳子对宝宝来说可太重了,宝宝能搬动实在是太厉害啦,妈妈陪着你再搬一次好不好?”宝宝的表情舒展开,继续蹲下开始尝试搬凳子。

案例2:一位来访者讲述自己的幼年是如何经常在山上帮助父母干农活,并守着家里的小羊玩耍,来访者将其描述为“感到自己有能力”的体验。

咨询师却在沉思后用带着悲伤的语气温和指出,这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极其孤独的感受,幼小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和同伴玩耍。而来访者不仅需要为家里的状况担忧,平时也只能和小羊为伴。来访者听后沉默着泪如雨下。


无论在人际关系还是咨询关系中,能够还原他人内在处境的能力是“彼此相遇”的起点。

不仅是通过已说出的部分还原,还包括未说出的部分,在内心还原出对方处境的样貌、感受的性质及强度。这将深切的帮助他人和真实的自己重逢。

通过对婴儿进行观察并理解婴儿所经历的事情和婴儿实际被引发的情感体验,受训者能从头脑的臆测和猜想中走出,越来越多的减少“自以为”的可能性,从而贴近被观察者的实际感受。

这个过程能够帮助我们看见过去看不见的体验,重视曾以为不值一提的经历,并尽可能准确的识别对方情感的性质和份量。这种能力一旦形成亦可迁移到其他关系中,服务我们理解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不见诸行动”能力的提升


解释:见诸行动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指将潜意识的欲望、记忆或情绪直接进行行为表达,从而避免自身内在的感觉被觉察。而不见诸行动,即指在内在的强烈感受涌现时,可以耐受并控制此种冲动,为感受的孵化和关系的转化创造出自然演变的空间。


案例1:一个1岁左右的婴儿饶有兴致的试图将一个球扔进旁边盖子上带有圆孔的罐子里,然而她尝试数次均以失败告终,婴儿变得有些急躁和受挫,发出啊啊的叫声,旁边的母亲注意到这一情况,伸手过来抓起球就放进了罐子里,婴儿露出疑惑的表情愣住了。


另一个母亲的做法则是趴下来看着婴儿的脸,并微笑着轻声的安抚婴儿,婴儿的情绪似乎稳定了一点。她再一次抓起球,母亲同步的发出喜悦的小小欢呼,婴儿将球再一次丢向罐子,小球滚落。

但妈妈带着愉悦的神情帮婴儿拿回小球,游戏似的放到婴儿手边,婴儿兴奋的猛的趴低抓住小球,再一次试着将球放进罐子,这一次,小球成功放进,婴儿兴奋一边叫着,一边看向妈妈的眼睛。


显然,临床工作中,见诸行动很可能会是一种对来访者的入侵、阻断和干扰,就像第一个妈妈那样。妈妈无法耐受看见婴儿受挫的焦虑,因此她阻断了婴儿的尝试,也拒绝了对婴儿当下状态的涵容。


婴儿观察有着细致的设置,包括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探视,观察员在观察过程中也有严格的行为要求。这些将训练学习者遵守设置的能力,帮助受训者从外在部分克制见诸行动的部分。

尽管这很有压力,但也为受训者创造了条件,即:通过耐受冲动从而看见母婴关系中,成长的可能性的自然发生。

同时,实际的观察过程中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这些都可能激发起受训者的焦虑。

比如家庭要求观察员帮忙抱着宝宝,剥水果给观察员吃,甚至可能会吐露极具冲击性的个人隐私征求观察员的意见,这些状况都可能激发起观察员的焦虑和感受,当它们来不及被思考和耐受时就会转化成行动。

而这个过程中既能反应出环境的刺激及其包含的信息,也能折射出观察员自身的情感状态。

由于整个观察过程既有明确设置,又有中立和不批判的小组讨论空间,成员借由对设置的理解和观察过程中的自我状态的了解,能越来越多的在内心中撑起容纳不确定,思考不确定的空间,这种对自己和观察对象及环境的反思,将让受训者能更好的在压力情境下提升不见诸行动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还有,婴儿观察将让观察者真切的看到,婴儿的生理、心理成长是如何在母亲的涵容与照料中快速发展起来的,这种“勃勃的生机”,将教会受训者对个体内在生命力的敬畏。


总结

以上,是婴儿观察训练带给受训者第一部分5个方面的主要能力提升。通过不同面向的案例,相信你能够感知到它带来的体验收获可以应用的范围之广和之深。

一个完整的婴儿观察训练,需要受训者准备至少2年的时间,一定量的小组督导费用,以及一些基本的临床工作能力,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需要认真准备并长期投入的训练工作。

为了能够让大家体验并了解到婴儿观察的重要价值并将它学以致用,有弥联合心理筹备的《探索生命的早期——婴儿的心智暨婴儿观察初级训练营第五期》将在年底开课,想要参与到学习中的朋友们,可以赶紧报名参加。

课程邀请了在婴儿观察领域经验卓著的老师格雷厄姆-舒尔曼(Graham Shulman),他教授精神分析婴儿观察22年。

希望这门课能帮助大家踏入婴儿观察的门槛,将拥有70多年历史的经典塔维斯托克受训课程,变成自己职业发展和内在理解力的新骨架,并沉淀成为体验世界和人类心灵的独特方式。


*注1、2:摘自《婴儿观察-塔维斯托克临床中心解读人类的非语言沟通》

作者: 李煜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弥联合心理认证讲师,精神分析科普作者,资深猫奴。


编辑:Nemo

请添加任一助理了解报名详情

● 有弥联合心理2025 课程重磅上线 ●
《探索生命的早期——婴儿的心智暨婴儿观察初级训练营(第五期)》
!!!开始招生了!!!
目前仅剩60席
限定80人参与~
需要报名的学员抓紧时间下方 扫码 
↓  ↓  ↓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购买课程


—— ☆  阅 读 推 荐 ☆ ————
身体语言里,藏着爱与依恋的秘密
婴儿观察:手的状态,诉说着人格的原始模样
学员说:婴儿观察训练,可以教会我们什么?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