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追悼会,打破了两个第一次

文摘   历史   2024-12-23 21:27   云南  

在刘少奇追悼会正式举行之前,需要先从河南开封迎回他的骨灰,开封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站。

迎 回 骨 灰

1969年10月,因为和苏联人的关系紧张,因此我军进入了一级战备,随时应对会爆发的战争。

当时,很多重要的领导人都分散去到地方上,有去广州的,有去福建的,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10月17号晚上,重病当中的刘少奇被秘密转去了河南开封。

他到达开封后,被安排在北土街10号,由当地驻军进行监护。此时的他,身边没有一个亲属,因为重病,他于同年的11月12号去世。

在他病逝之后,从北京赶过来的专案组工作人员,全权负责料理后事。

刘少奇的遗体化名为“刘卫黄”,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身份送去火化场进行火化,并交由当地火化场存放,编号为123号。时间很快来到1980年,进入八十年代,一切都成了往事云烟,少奇同志也恢复了名誉。

这一年的5月份,要给少奇同志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时间就定在5月17号这一天。在追悼会举行之前,就得先赶去开封迎回他的骨灰。

5月13号,在刘澜涛、王首道的陪同之下,少奇同志的遗孀王光美女士带着子女,一起乘坐着专机,去到河南郑州。到了郑州后,转乘小汽车来到了开封火化场的骨灰保存室。

5月14号上午九点整,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骨灰迎送仪式,到场的人多达千余人。仪式结束之后,王光美捧着丈夫的骨灰盒,乘坐专车赶往机场。

一路上,有上万名市民默默伫立在道路的两旁,他们以这种方式对少奇同志进行哀悼和怀念,含泪送别。

5月14号上午11点整,少奇同志的骨灰到达北京西郊机场,暂时安放在人民大会堂。

万人大礼堂的追悼会

1980年5月17号,这一天是少奇同志追悼会开始的日子,这一天,我国驻外大使馆、北京和地方上的机关单位、学校等等,都统一下半旗默哀。

这一天,全国停止娱乐活动。

少奇同志的追悼会有两个建国后的“第一次”:

是人民大会堂1959年投入使用后,第一次在万人大礼堂举行追悼会;

上万人的追悼会,规模也是第一次。

这万人大会堂位于人民大会堂的中心区域,宽约76米,纵深约60米,高33米。

在追悼会现场,挂着一幅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九个字: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会场正中间,伫立着几米高的刘少奇遗像,在遗像的两侧,分别摆放着青松和翠柏。

而在那数米高的遗像正下方,就是少奇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党旗。

当日,到达会场进行哀悼的人多达上万人,在哀乐声中,大家低着头默哀,哀悼他传奇又坎坷的一生。在行过三鞠躬之后,邓公致哀悼词。

伴随着“国际歌”的音乐,哀悼会结束,在慰问家属的时候,邓公同王光美说的这么一句话,也是令人感慨不已:是喜事,也是胜利。

贱议你读史
八零后老腊肉为你说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