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渐深,寒意渐浓,但依旧没有阻挡附燕新小科学组老师们教研的激情和共同成长的步伐。近期,我校科学组齐聚科学教室,开展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成艳茹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与运动》一课。
01
课例展示,共同探索
启思提问
“你能让小车动起来吗?你能让小车停下来吗?你能让小车拐弯吗?”成老师运用问题链策略,引导学生发现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以及拐弯都需要对小车施加力,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自主提问
接着,成老师变老师问为学生问,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围绕着“力和运动”展开思考,有同学对力怎么产生的感兴趣,有同学好奇“力与物体不接触也能让物体运动吗”……
实验探究
然后,成老师把探究内容聚焦在“拉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吗”这一问题上。学生基于已有认识,进行合理的猜想、设计、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层层递进的探究过程引发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同学们亲身实验,动手动脑,激发了他们持续探索的热情。
02
交流研讨,共话教学
学有所长,研有所得。课后组内老师们积极进行评课,各抒已见,思维汇聚,共促成长。
史陆华老师:成老师巧妙地运用了问题链策略,通过连续提问“你能让小车动起来吗?你能让小车停下来吗?你能让小车拐弯吗?”这三个递进式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主动思考力的来源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璐敏老师:在课程中,成老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师提问模式,鼓励学生根据一个主题自主提问,围绕“力和运动”展开思考。这一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疑惑提出问题。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涵盖了力的产生、非接触力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显示了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种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的做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严文清老师:成老师将探究内容聚焦在“拉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吗”这一核心问题上,引导学生基于已有认识进行合理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层层递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还让他们通过亲身实验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验技能,还激发了持续探索的热情。
董隽老师:成老师的课堂内容丰富,主线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成老师着重注意带领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因素和不改变的因素。最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通过组间评价和师生评价,将评价方式多元化,能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要求。
孙静老师:成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在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时采用提问的方式,例如“怎么改变拉力的大小?”“为什么挂一个砝码要测三次?”等问题,一步步完善实验细节。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展示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03
深化研究 共促成长
随后,科学组成员老师们也围绕着本次研讨的主题“提问促思”进行交流与讨论,在研讨中共同学习,共促成长。
研讨中指出,科学活动要从多角度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引导学生多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要指导学生多看,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然后要鼓励学生多做,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最后要启发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语言能力。
有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浅层思考,有“冲突”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有梳理才能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让学生真正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最后,科学组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他们相信,在团队的合作与支持下,他们一定能够走得更远、更稳。
—END—
文字:王璐敏
图片:科学组
编辑:韦嘉欣
一级审核:万年娟
二级审核:秦蕊
三级审核:韩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