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的柠檬进入采收期,柠檬种植基地,一颗颗青绿的柠檬挂满了枝头,空气中不时传来阵阵果香,当地的布依族群众在基地里除草、施肥、摘果,一派繁忙景象,丰收的喜悦藏在了绿油油的果林间。
“这些年,我见证了蔗香镇以及整个望谟绿色产业的兴起。”走进贵州中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蔡志海如是说。2017年,望谟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东龙头企业在蔗香镇投资发展柠檬产业,成立贵州中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青柠檬产业。2021年,黔西南州民宗委积极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24万元,用于蔗香镇柠檬基地产业路建设项目,推动柠檬观光产业园发展农旅体验游。
“公司的工人以布依族群众居多。基地务工人员也以当地布依族群众为主。如今,员工们及务工群众大多买了小轿车,盖起了小楼房。”蔡志海说,蔗香村青柠檬产业园解决了生产管理岗位80个,青柠檬深加工岗位50人,其他各项工种岗位50个,临时用工岗位100个以上。
望谟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有“贵州天然温室”之称。如今,望谟县青柠檬生产基地、乐旺坝区蔬菜基地等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适宜蔬菜生长的气候吸引了更多企业慕名而来。
乐旺镇乐旺坝区和乐宽坝区是望谟县千亩示范坝区之一,总面积达4000多亩。望谟县兴悦蔬菜发展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乐旺镇落地,“这里气候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适合种植反季节蔬菜,一年可以收半年蔬菜、一季粮食作物。”望谟县兴悦蔬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顺明说,他在全国各地经商多年,来到望谟发展后,他计划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群众共同致富。
除了蔬菜产业,望谟县更多喜人的产业故事还在不同乡镇、村寨发生和演绎着。今年7月26日,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纳王村在海豚湾开展芒果文化体验活动。一大清早,布依族、瑶族的姑娘们穿上漂亮的服饰,相约做起花米饭,与来自省内外游客唱着甜美的民歌,跳着布依族糠包舞,不约而同地坐着小船来到了芒果林间。布依果农们忙着芒果采摘、装篮、船运并分拣、包装,销往全国各地。旅客们则在享受着刺激的桨板船赛、惬意的山地骑行和芒果采摘活动,感受浓浓的布依风情。
“这些年,大家钱包越来越鼓了,各民族之间也越来越和谐。”纳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岑继良说,“我们属于国家西电东送重点水利工程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村寨,世代靠打鱼为生,转产上岸以后,政府引导我们发展芒果产业,现在家家户户都种植芒果,既保护了生态,老百姓又有了收入,芒果成为村民的增收致富果!”
芒果作为望谟县“三果两茶”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种植面积达10.69万亩。油迈瑶族乡是望谟芒果的主产区之一,当地群众在转产上岸后,及时发展芒果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绿水青山。“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汉族、布依族、苗族、壮族同胞互帮互助、勤劳务工的身影。”岑继良说,他的目标就是抢抓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机遇,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谋划和美乡村及相关产业项目的建设,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本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汉族、布依族、苗族等群众聚居的望谟县大观镇,各民族群众更是与当地企业一起走出了一条“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大观镇地处麻山腹地,土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多地少,山高坡陡,历来产业基础薄弱,除种植玉米及少许水稻外,全镇几乎没有什么产业。2019年,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来到望谟县大观镇投资建厂。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快速完成土地流转与手续审批办理,得以顺利投产。除土地征用、固定分红外,公司还吸纳当地村民及周边农户进场务工,目前,在场内固定员工100多人,临时用工50多人。“我们村和公司签订了有机肥生产销售合同,每年都有很多种植大户和村民前来订购鸡粪,公司每销售鸡粪,村里就有一定的收入,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大塘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岗说。
近年来,望谟县积极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根据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诉求,引导大家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组团式互补发展,不仅大力推动蔗香、乐元、油迈瑶族乡等沿江热作精品水果芒果、火龙果种植,还在郊纳、边饶、打易等全县范围内推动李子、茶叶等产业发展,通过科学化管理和生态化种植,把点连成线,把线连成片,累计种植板栗27.2万亩、芒果10.69万亩、油茶14.7万亩、八步紫茶2.19万亩、澳洲坚果0.525万亩。随处可见的“甜蜜”产业,也甜透了果农们的心。
如今,绿色发展的脉搏在望谟县广阔的土地上有力跳动着,承载着32万各民族同胞共同的希望,奔向更远的未来。
记者手记:柠檬种植基地里硕大的柠檬果,让人垂涎欲滴;沉甸甸的芒果压弯了枝头,空气中都弥漫着果香;板栗采收时,山山岭岭间,处处可见果农打板栗的忙碌场景……在望谟,一年四季都是一幅丰收图。通过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转化为造福一方百姓的不竭动力,将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为推动民族团结的璀璨亮点,以产业发展“活水”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这个县呈现出民族团结、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作者:文/图 岑志福 陈茜茜
《王母文苑》:
讲好望谟故事,展示精品力作;
繁荣望谟文化,讴歌时代新风。
主管:望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望谟县作家协会
顾问:韦梅、梁文庆
主编:胡云学
一审(一校):石峰
二审(二校):韦盛达
三审(三校):成彩银
法律顾问:贵州红状律师事务所
胡海涛(联系电话:18108598565)
投稿邮箱:Wmxzjxh@163.com
稿件: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
(注明:本刊刊登文章作为交流学习,因望谟县作协是民间组织,无经费来源,无稿酬,稿件优选刊登《王母河文艺》县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