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闪电劈下的时候,你应该在场”,这句流传甚久的股市名言,伴随“9·24”A股的暴涨,再次广为传颂。
对于这句话,我很早就表达过异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 年 6 月题为《闪电打下来时,你可以走开》的推文。转眼十年过去了,统计工具和绘图工具迭代,让我有更好的方法来讨论这个话题,所以就再次细聊。
老规矩,喜欢看视频的,可以直接看下面的视频;习惯听博客的,可以去小宇宙、苹果播客搜索精分派听音频;喜欢看图文的,继续往下读即可。
追根溯源
“当闪电劈下的时候,你应该在场”,不是中国公募行业的首创。
早在 2013 年之前,我就看到过英文类投资文章对这句话的批判,不过不知道英文的出处还在。
近年看到许多关于这句话溯源至美国投资人查尔斯·艾里斯1985年出版的《赢得输家的游戏》(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书。
翻了下手头的中译本,P22 也的确有这张图,在 P23 也有“闪电来袭的一刻”,你一定要站在那里。
在英文中,或许闪电是一个幸运的象征,但这句话被中文投资圈反复引用,我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毕竟在我们中文语境下,被雷(闪电)劈,绝不是一句好话。一般好人是不会有这个待遇的。
当然,修辞不是本文讨论的,要聚焦的还是背后的计算方法。
闪电应该是对称的
所谓剔除最佳 n个最佳交易日的试算,从逻辑上,其实是有大问题的。
试问,谁是如此的倒霉蛋,避开了n 个最佳交易日,但却一个最差交易日都没避开?
所以,如果要考虑“闪电”,那么应该是对称的,同步剔除最佳和最差的 n 个交易日,或许才公允。
下面是我基于万得全A指数 2000 年迄今的走势,做的一个对称试算。这里说明一下各个曲线的含义。
避雷 50,代表剔除最佳50 个和最差50 个交易日后的表现,避雷 100 以此类推。而雷劈 50,在代表仅仅承受最佳 50 个和最差 50 个交易日的表现。
从图表中很明显可以看到,避雷 100 ,也就是剔除最佳 100 个交易日和最差 100 个交易日后的收益率是最炫目的。
其实这就挺说明问题了,大涨大跌,总体对投资是一种“伤害”。
岁月静好,收益率才能更好。
为什么后来低波投资大行其道,就是要避免投资过大的波动。当然,这块美国投资界走在前面,可以通过期权在构建防范“黑天鹅”的投资产品,在 A股更多只能通过红利、低波因子或者波动率控制指数来实现。
闪电可以有天气预报
关于“闪电”论,我觉得另一个不太能接受的地方就在于,大涨大跌,不是随机的。
正如现实世界中的闪电雷鸣,大晴天,有闪电的几率极小,往往是台风天暴雨天之类,尤其是天文台挂上雷电警报后,挨劈的几率才会大大提高。
证券市场的大涨大跌,也是类似的。
下面这个结论或许有些反常识,享受“暴涨”往往不是好事,往往意味着身处熊市。在 A股许多老法师会说“熊市多句阳”,这句话是极有道理的。
下面这张图,是我近期的得意之作,在掌握了 matplotlib 绘画包,终于可以很具象的将这种暴涨暴跌分布呈现出来了。
下图中,红点代表着表现最好的 50个交易日,绿点代表表现最差的 50 个交易日。当然,这张图信息量太密集,我会将其局部放大给诸位呈现。
第一波 2000 到 2005 年
密集的红点,频现大涨。但老股民都知道,2001 年到 2005 年,恰恰是“股权分置改革”之前,A股最灰暗最绝望的一波熊市。“熊市多巨阳”,A股老玩家会有感而发,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这段历史。
第二波 2005 到 2008 年
2005年至 2007 年那波牛市,是 A股近代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细看过程,你会发现在 2006 年,也就是牛市第一波,最舒坦的一波上涨中,除了当中一段鲜有大涨大跌。到了 2007 年,除了 “2·27”单日离奇暴跌 和 “5·30”加印花税,也没什么暴涨暴跌。真正的暴涨暴跌,密集高发出现在 2008 年的大熊市中。
第三波 2014 至 2015 年
下图中的“尖顶”是2014 年至 2015 年那波牛市,你会发现整个过程中,除了一次暴跌,就没什么大涨大跌了,这也是我称之为最舒坦的一波上涨,我做过回测,2015 年前五个月的大涨中,万得全A 连 5%的回撤都没出现过。但到了后来监管去杠杆,千股跌停等名场面出现后,那真是暴涨暴跌密集出现。
第四波 2019 至 2024 年
下图是 2018 年迄今的走势图。可以看到自 2019 年开始进入大牛市,一直到 2021 年末尖顶的这波牛市,暴涨暴跌同样极少
总体来说,暴涨暴跌,往往都是密集出现在让人迷失自我的牛市末期和不讨人喜欢的熊市中。
能不能避免?
要完全避免,显然是不可能的。谁也没有水晶球。
但换一个角度,如果你在估值低位咬牙加大持仓,在估值高到离谱(A股远比美股更容易出现)的时候能够大幅降低仓位(无论是通过股债动态平衡还是降低权益在组合中的比重),其实都可以大大降低大涨大跌对你收益率的冲击。
从这点而言,“当闪电劈下的时候,你应该在场”这句话,或许应该改成“当估值够低的时候,你应该在场”,才更具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