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在山中||马拉加

文摘   2025-01-21 18:09   西班牙  
大家好,马拉加的故事终于写完了。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阿尔卡萨瓦城堡内部
1. 铁皮灯笼
坐火车来到马拉加,在酒店放下东西,立刻跑出来凑新年夜的热闹。
果然我们动身的时机有一些太晚,不但非常刚好地被挤在了宪法广场的圣诞树下,而且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前进一步,广场上的表演内容可以说是一点没看到。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宪法广场附近

只是远远看到了这两年里全西班牙都在称赞的天使灯饰,清冽的蓝白配色,在温暖的环境里也竟然捏造出了一丝新雪的氛围。主城区其他的灯饰也非常协调,基本上保持着清新的色调和糖果般的质感,尤其是圣诞彩球和礼物为主题的两条街,看起来非常温馨可爱。
人群散去以后也发现,马拉加的圣诞树能进到内部,站在下面更能感受到灯火辉煌的晕眩感。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宪法广场附近

跟随着散去的人群一点一点后撤,主教堂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夜色愈加凸显了教堂的庞大和周围街道的狭窄。在昏黄的灯光下,粉红色的大理石装饰也看更加清楚,比白天的温和色调更多了几分华丽。
在河边觅食未果(不是关门了就是坐满了),灰溜溜地回到酒店吃泡面去了(震惊!老总也吃泡面!)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主教堂

2. 肉桂塔楼
由于新年教堂不开门,我们第一天先去了马拉加的两座城堡。
马拉加的两座城堡彼此相连,可以说是顺路,但一天走下来其实还是需要一定的体力,部分原因是因为路况其实也不怎么样,部分原因是其实第一座城堡要下到大半才能回到主路上,开始攀登第二座城堡。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阿尔卡萨尔城堡


首先来到的是规模较大、建筑也较为全面的阿尔卡萨尔城堡。


阿尔卡萨尔城堡因为是摩尔人的遗迹,所以也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阿拉伯建筑特色。依山而建的城堡树荫浓密,呈现出较为自然舒展的形态,刚开始攀登,就注意到步道中间的水道,通往上方的喷泉,鲜活的水流再次打破了庭院的寂静。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文化中心

一个可爱的小喷泉


城堡的主体建筑也充满了水池、彩色瓷砖、肉桂色廊柱等阿拉伯元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柱头蜿蜒又略微收回的设计,刻有精致的阿拉伯文。


有些地方的精致细节甚至让人有一种梦回阿尔罕布拉宫的感觉,但大部分建筑还是偏于粗糙和简略,不知是不是也和历史上的毁坏有关。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阿尔卡萨尔城堡

走下阿尔卡萨尔城堡,继续向着更远处的希布拉尔法罗城堡攀登。
希布拉尔法罗城堡的规模较小,城堡本身的陈设也很简单,观赏价值没有那么高。但可能是因为就高出了那么一个山头,视野就更开阔的原因,从这座城堡上看到的景色竟与一开始完全不同。本以为海景相差无几,但在直射的阳光下,远处的蓝色也具有了不同的延展性,港口城市的全部开敞感扑面而来。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阿尔卡萨尔城堡


在城堡的另一侧,也可以看到非常开阔的山景。随着太阳西斜,主体白色的建筑开始染上金黄,风吹起来,庞大的城市在脚下酝酿着它的黄昏。


到了日落时分,在面向海边的观景台上静静地看完了一场日落,明澈橙黄的阳光也依然在许诺明亮和开敞。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希布拉尔法罗城堡

想起(我封的)(安达卢西亚旅游大使)洛尔迦的诗:“悲哀与麝香的城,耸起许多肉桂塔楼。”
这首诗的名字《西班牙宪警谣》也与在马拉加街角看到的“fuck the police”涂鸦形成了某种奇特的呼应。安达卢西亚始终复杂,也始终自由,在它古老精美的面具下,始终潜伏着暴力与伤痛。在更现代也更安宁的阿利坎特蜷缩已久,再来到我的精神故乡安达卢西亚,还是会被这种古老的激情所深深打动。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希布拉尔法罗城堡


在马拉加的第二天,早晨,先来到主教堂前。


与我们在夜间看到的主教堂外观略有不同,白天的主教堂颜色反而更为浅淡,浅玫瑰色的大理石装饰不知是否处于背阴面,看起来尤为柔和,似乎掺杂了奶油质感,建筑主体则被干净的白色占据。简单的配色弱化了教堂庞大的重量感,也使文艺复兴风格的方正外观显得不那么硬朗。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主教堂


走入主教堂内部。虽然很多人的攻略都说内部相当一般,但我觉得10欧元的门票也还算可以了,也比较值得一看。主要是拱顶设计很有西班牙哥特时期的特色,也就是砖石呈现出蕾丝状,在高挑深邃的同时更传达了一种典雅繁复的感觉。类似的设计也可以在巴塞罗那的海洋圣母教堂、瓦伦西亚的主教堂和塞维利亚的主教堂里看到。
马拉加的主教堂属于哥特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堂内部的祭坛更多地传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首先是主祭坛上方,四幅色调柔和、笔触有梦幻感的油画讲述耶稣的一生,全部是意大利画家的作品。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主教堂内部


主祭坛背后的祭坛也鲜明地体现出了文艺复兴风格,而且是相当意大利化的文艺复兴风格。大量运用有纹理感的彩色大理石进行装饰,端庄的人物造像之间有闪耀的金色星芒。祭坛上方,天蓝色的加入带来了一丝冷冽。
更为意大利化的设计可能是出口祭坛处的小幅油画环抱大幅的耶稣升天图的设计。小画幅的昏暗带有苔藓的潮湿感,衬托出耶稣衣衫的纯白。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主教堂内部


教堂附近的马拉加文化中心免费入内,最近有一个圣诞马厩的专题展,发现原来南部的马厩做得这么有立体感和纵深感。一些大型的马厩设计更强调自然风光、原野的开阔与植物的质感,小型的则往精巧方向继续发展。


这个小教堂的设计我就觉得很值得注意,每一处都精致异常,金饰的华丽堪称感人,拱顶处的描画精密又不失空间感,鲜明对比的色彩中间穿插了恰到好处的留白,使人不至觉得拥挤。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文化中心


下午,来到马拉加的码头,新年的阳光强烈而温暖,对海洋原始的热爱也再一次涌动到日光下。在步道上稍作休息,观赏卖艺,只是马拉加的街舞朋友们实在是……生生把街舞跳成了毫无技术含量也没有太多看点的脱衣舞……


在附近的公园里捕获了野生多邻国(不是),然后继续去看美术馆了。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野生多邻国
3. 装饰摇曳的草茎
在马拉加最大的遗憾,应该还是没有成功地约上毕加索博物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新年假期期间客流量真的很大,还是因为毕加索的名头太响,总之我们在逗留的几天里,包括后面转车的时间都没有成功看上。
那么剩下的两个著名美术馆,也就是蓬皮杜的分馆和卡门提森美术馆还是要充分利用一下的。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蓬皮杜艺术中心马拉加分馆
蓬皮杜艺术中心在马拉加的分馆陈设主要位于地下,但地上部分的设计也非常可爱。彩色魔方一样的结构,又因为透光性具有了方糖的清脆质感,对海天一色的景象造成了极强的冲击力,显得富有活力。
蓬皮杜在马拉加的分馆不大,陈设也偏向于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意外收获可能是一进来就看到布兰库希(策兰的好朋友)拍摄的茫茫雪原,想到了在巴黎温暖的室内,谈起这场大雪的恍惚感。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蓬皮杜艺术中心马拉加分馆
一个含义没什么意思但光影漂亮的东西

另一个觉得有趣的是美国装置艺术家考尔德的作品,以微妙的平衡感和各个部件之间巧妙的联动性为主要特色。装饰的各个部件都非常轻盈,在风中会摆动投下阴影,感觉像是一种另类的风铃,也是一种无火的烛台。强行吹气观察变化,把展品玩成了互动装置。

大展厅里还有两个巨大的椅子,上面堆着各种各样的包裹,下面放着鞋子,象征移民生活,感觉是一种很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但也不算是很精准。河流和木屋的装置也觉得设计不是很精心,没有太戳到我的点。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蓬皮杜艺术中心马拉加分馆
考尔德作品

离开蓬皮杜艺术中心,拖着已经断了一半的腿来到了卡门提森美术馆。
卡门提森美术馆涉及的时期就更靠近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的画作,主要包括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风格两大配别,从艺术呈现方式上来看,都是较为传统的创作,但是也非常有自己的特点。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卡门提森美术馆
浪漫主义画派

西班牙的浪漫主义画派和德国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相比于德国隐逸出尘、追求精神高度的表达内容,西班牙的浪漫主义画派着力于以柔和的笔调和鲜明的色彩展现风土人情和俗世生活,更类似于某种田园牧歌的表现。在这样的画上,可以经常看到对建筑、饮食和弗拉门戈舞的刻画。
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自然主义画派的作品,尽管我对追求“仿真”的艺术兴趣并没有那么大,但这种纤毫毕现的精致几乎使人感动。在下面的这幅宗教画上,助祭衣装上的钉珠简直是呼之欲出,颗颗分明。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卡门提森美术馆
自然主义画派
阿尔诺萨《唱诗班的男孩》

也非常喜欢这幅同样属于自然主义流派的作品。相比于严肃的记录宗教仪式的画作,这幅游春画从题材上就显示出了更多的轻松感与自然气息。如果凑近,可以看见女人的衣装不仅仅是仔细画出了褶皱和镶边,而且也用颜料堆积的方法呈现出了衣裙的柔滑质感。

画面的重量感也保持得很均匀,田野里的花朵仿佛用一针一线仔细勾勒而成,空中连缀的大片云朵却偏于写意。画面不至过分饱满,甚至带有了东方工笔画的某种精细感。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卡门提森美术馆
自然主义画派

提森美术馆里还有一个裸体主题的特展,虽然展品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说得过去,但是策展方面实在是太偷懒了,完全没有看出什么思路和脉络感,于是我们也就是随便看了一看。
特展上最大的惊喜就是达利的《亚维农少女》,最近翻译的一本女权主义作品竟然批评达利不表现人脸是在物化他的模特……对于这种对美就没有任何感受力的人我还能说什么呢。这种集柔美与力量于一身的线条,难道棕褐色胴体所释放出的热量与流动感还不是对女性,是对生命本身的赞美吗?这里没有面孔,但有阳光和山泉的声音。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卡门提森美术馆
裸体特展
达利《亚维农少女》

还想说的一幅画,在表现形式上没有特别出众,但是结合题目相当有意思。《女巫》。在诡异的光线和色调的加持下,女人的肃穆感进一步提升,肌肤几乎具有石头的质感。她的裸露并不使人联想到性,至少不使人立刻就联想到性。她就像她衣袍上的那些花朵,是美丽的,是沉默的,但是也是危险的和有毒的,是来自暗夜的、无人看透的神秘植物。

也参观了住处附近的兰多画廊,面积不大,展品还有些意思,有点结合水墨画和现代都市的特征,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摄于西班牙马拉加市卡门提森美术馆
裸体特展
卡马拉撒《女巫》

好的,这次就这样了……

TigreAzul
甩私货专用号 话多嘴贱 请多包涵 “她应影响你的日子直到深入骨髓,直到憎恨普通的光和它简单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