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路易斯是这样一个作者。
他的深邃如同他自己著名的次要之地的隐喻一样。在著名的三个路易斯分形下,每一个路易斯都让人目眩神迷。
路易斯是现代人,但他的语境全然不像现代人。
“在这一领域,我所读甚少。我并非一个当代学者(a contemporary scholar)。我甚至不是一个研究往古的学者(a scholar of the past),我是一个爱往古的人(a lover of the past)。”
“每一时代有其识见(outlook)。它善于看到特定真理,亦易于犯特定错误。因此,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那些可以纠正我们自身时代标志性错误的书籍。这意味着古书。在一定程度上,所有当代作家都共享当代识见——即便是那些像我一样与之敌对的人,也不例外。阅读往古书籍,最震撼我的莫过于这一事实,即许多事争论双方许多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则绝对否认。他们以为针锋相对,然而事实上,他们在一大堆共同假定上却始终团结一致——彼此团结一致,对立于先前及后来时代。我们可以确定,20世纪特有盲点(characteristic blindness)正在于我们从未置疑之处。[25]
”
但如果他知道,这个伟人,仅仅因为他的伟大,比他的现代评论家更容易理解。最简单的学生将能够理解,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但非常多的柏拉图所说的内容;但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些关于柏拉图主义的现代书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说服年轻人,第一手知识不仅比二手知识更有价值,而且通常更容易获得,更令人愉悦,这一直是我的主要努力之一。
这样的标准只能从旧书中获得。这是一条好规则,在读完一本新书后,在你读完一本旧书之前,永远不要允许自己再读一本新书。如果这对你来说太过分了,你至少应该每三本新读一本旧书。 这是路易斯的标准
还还是作为教育家和时评家的路易斯。只是次要之地就让眩晕。
路易斯文字里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不可或知,但是我只在路易斯身上看到过。
假如你不读好书,你就会读滥书。假如你不做理性思考,你就会做非理性思考。假如你拒绝审美满足,你就会堕入官能满足。
一个在多处生活过的人,不大可能上本村落地方性错误的当;同理,一个在多个时代生活过的学者,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本时代的书报与广播中喷涌而出的胡言乱语保持免疫。
童年就是人类的伊甸园,你的一生都在回忆童年之乐,恰如人类文明不管怎么怎么发展,都在回顾伊甸园的时光。
说当你觉得曲线很长的时候,是因为你知道直线存在。
真正的谦卑,其本质并不是把自己想得太高或太低,而是更少想到自己。
以上这些文字简单又有力量,都来源于路易斯。
读人之废译者邓军海说,要侍奉路易斯,我想这是当代人作为人思维困局的一个出路。
我的阅读,更依赖阅读,并不依赖于任何第三者。
我相信我阅读时候感动,这时候一切是透明的,只有感动本身。
然而,最深刻的感动,往往一开始是苦涩的,坚硬的,让人回避的。
有时候就像喝酒,你需要一个好的酒友,对饮才能度过开始的不适应期。
我的意见是,路易斯太适合对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