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张宏源:参战(十)凯旋在黎明(完结)

文摘   2024-11-18 06:16   甘肃  

2024·1288

参 战

(十)

凯旋在黎明


1987年4月23日,天气格外晴朗。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记忆犹新的日子,当时的情景常常浮现在眼前,犹如昨日,历历在目,不易忘怀,也不能忘记。这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我参战坚守阵地一年后的凯旋之日。

黎明时分,我已经办完了交接手续,签字划押,握手言别。回头望望马家湾战区,再看一眼高耸入云的113阵地,突然眼中浸满了泪水,不由自主地向阵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当初的誓言我们兑现了,阵地我们守住了,今天安全完整交给北京军区的战友们守卫防御,我们很高兴,我们也十分放心。

说一声战友们多保重。

昨晚彻夜难眠,友军的战友们问这问那,迫切想多了解阵地情况和具体卫生防病、战伤救治等经验、做法,以及好的建议等等。我理解他们,当初我也是一样的心情和着急,毕竟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一切工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耐心地解答、介绍,还画了一张简单阵地分布草图,以便于他们开展工作。接防者着急而紧张的心态与交防者轻松而憔悴都明显地写在脸上,这就是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差距吧。不由地为战友们捏着一把汗,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祝福。

瞬间,天已经大亮,太阳从东方冒了出向南方远眺,老山、八里河东山大部被薄雾包裹着,时隐时现,似梦似幻,感到格外艳丽。向东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云雾飘飘,碧蓝的天空,翠绿的森林美不胜收。这时才真正感到战区的美丽,在这里一年,今天才有了这种感觉,是自己的审美观变化了吗?还是自己出现了幻觉。此时此刻,战争似乎不曾发生,眼前的一切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突然越军的几发炮弹带着尖叫声由远而近距我们不远的山坡下爆炸,一股浓烟夹杂着尘土直窜鼻孔。啊!我们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要知道,在茂密的森林里有敌特工的一双双眼睛盯着我们,他们对我领土虎视眈眈,贼心不死,甚或是正用阻击步枪瞄着我的战友。

连长刘义轩,不停地发出快速撤下山的命令,这时我也有所清醒,立即沿着军工道向山下撤去。

撤退时间、方案前两天已经明确了。因为撤退的路3公里多都在越军炮火直瞄范围内,常常被封锁,因此不适宜大部队同时行走,只能化整为零,快速通过。连里决定,以班为单位撤退,那个班交接完毕,那个班先撤,到山脚下公路边的集结点集合。
这个军工路我是第二次行走,一年前接防时就从这儿上来的,那次是天还没亮,心里很紧张,真还想不起来是怎么样爬上来的。今天向下走,感到坡度在60度以上,向下小跑才能前行,因为坡陡无法站住,跑快了刹不住车,就会摔跤的。真验证了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谚语。再看同行的战士们背着背包,带着枪械,象山兔一样连蹦带跳,个个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在参战时干部与战士稍有点不一样的就在行军的时候,干部只带轻武器(营以下五四式手枪),不背背包的,背包由军工马驮或是车拉到位。因为行军途中随时有突发情况出现,特别是在战区,干部轻装,便于及时处置情况,这也是惯例。我当时已是副连职军官,当然不用自己背背包了,所以撤退路上还算轻松些。

大约九点多一点,我就先到达集结地的,这里与越军炮阵地形成反向死角,炮弹是落不到这儿的,相对安全些。集结地距我军炮阵地相距不远,以前我们从山上看炮兵打炮,感觉不是很明显。今天近距离看打炮,那才叫壮观,震耳欲聋、山动地摇,一发发炮弹飞向敌阵地,感到十分的过瘾,十分振憾。马路两边堆着小山一样的炮弹箱,码放整齐。间或有炮兵居住的房舍,大部分是木板房,也有少量帐篷,个别由矩形钢架搭建成的防炮工事,无一例外地用伪装网罩着,不到近处很难分辨清楚。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炮兵兄弟们的住宿条件比我们一线连队的猫耳洞强百倍,很是羡慕。



不到十点,全连官兵都已安全撤了下来,连长简单作了讲评,之后按预定方案登车向砚山方向回撤。

随着汽车前行,我们距战区越来越远,心中不停地念道,再见了老山,再见了八里河东山!这时响起了几声火炮射击声,犹如是对我们顺利撤下阵地的贺礼或是送别的赞礼。在阵地上的一年,最怕的也莫属于炮弹声,今天不但没有丁点儿担忧,心情反而激动。
在乘车途中,脑海里不断出现阵地上的点点滴滴,好似电影一样,一个个镜头闪过,重复、再现、翻篇。猫耳洞里待了一年,故事多多,千言万语也无法叙述得清。厚厚的几本日记承载着沉重,是沉淀了的战斗生活,将是我今后对老山战争的记忆之载体,我会好好珍藏。同样需要珍藏的还有战区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亚热带山岳丛林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个红豆杉、那个金丝楠木、那个老山兰……

今天乘车行走在去年出征的路上,不同的是上次是前行,这次是后撤。行走在返程路上,说明我们是要凯旋而归,心情是复杂的,甚或是悲喜交加。去年是夜晚徒步行军,心里十分紧张而迷茫,一切是未知数,一切皆可发生。今天乘车返回,是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心情自然愉悦。

真是:
克守东山战敌军,
老山威峨浩气真。
英勇拼搏保边关,
得胜凯旋喜泪盈。


峰回路转,车轮滚滚。运兵车行驶在战区的简易公路上,路两旁布满亚热带丛林的崇山峻岭延绵不绝,并飞速向后移去。昔日,战友们在阵地上一句“理解万岁”感动的热泪盈眶、热血飞腾。今天,他们心情飞扬,归心似箭,激动万分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曲,自然引起了全车箱战友共鸣,齐声高歌。于是,一首首军歌飞出车厢,飘荡在盘龙河两岸,与大山幽谷的回声相融合,形成了美丽和谐之曲,幽幽绵长,环绕回荡,显得格外动听。

回撤的汽车速度较快,瞬间就到了马栗坡县城前,大家都有到这边关县城去看一看的念头和要求。经请示,汽车可进县城转一圈,不允许停车,当然就不能下车。这也行,毕竟大家在这个县的土地上战斗了一年,可以说与马栗坡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是走马观花,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一路上有军人调整哨指挥,车速快而顺利,汽车经文山州取道前往临时营地,中午时分就到砚山县石头寨某部边防炮团营房了。到营房休整地了仍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凯旋门”,心里一直有所纳闷。第二天全营集中教育,首长讲到,我们是正常换防,还不算是真正的凯旋,现在仍然是在战区,是稳定防御阶段,随时有拉上去的可能。所以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训练,不能有松口气的感觉和想法。

啊,一语破的,如梦方醒。

稳定防御阶段,就是稳固刚刚移交给友军的阵地。越军往往是在我军换防时发动攻势,妄想趁机夺回阵地,捞便宜,甚或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初接防部队由于经验不足,对战区情况了解掌握不够,担心出现应对不了的局面发生。而前面撤下的部队随时准备再度拉上去参战,起着预备作用。一般需两个月左右时间,把这个阶段叫做稳定防御阶段。

这个阶段撤下来的部队主要工作:一是总结作战经验,编写作战实例;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正确对待立功受奖问题;三是对个别家庭有变故或困难者给予必要的安抚与济助;四是开展适度军事科目训练;五是清理武器弹药,修理损坏装备等。

作为配属连队军医,基本没有什么任务,正常的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由营卫生所接管。配属军医如果部队再度拉上去,那就履行一线连队军医职责,否则就没有什么具体工作任务,当然也不能归建到卫生队去,因为连队的作战任务还未完成。当时全团最闲的人可能就是几个配属到连队的军医了。哈哈,难得清闲一下,就算是休整吧。撤下来后,五连把我当客人对待,照顾有加,我很感激五连的弟兄们。

在五月底,我和副连长许世来借出差之际去了一趟昆明。这天昆明艳阳高照,风和日丽,空气清净,十分宜人。当时的昆明马路宽阔,人员稀少,道路干净,市民友好热情。我们到工人文化宫等地转了一圈,之后浏览了滇池,最后到著名的西山公园游玩。西山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滇池湖畔,是一个风景名胜游览区。公园依山而建,古建筑此起彼伏,古树齐天,绿树成荫。是一个典型的园林式公园,景色宜人,蔚为壮观。公园主要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拥有三清阁、达天阁、玉兰园等景点。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足显西山公园之美丽。


其中三清阁对我印象较深,雕梁画栋、飞檐斗栱,是构建在西山主峰罗汉山悬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层十一阁。我兴致勃勃地参观后特意照相留影。在一处山崖绝壁上刻有时任我党总书记的胡耀邦题写的“国威军威看西南”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我饶有兴致地站在前面照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这对于一个刚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军人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昆明市区走马看花一样匆匆掠过,最大的印象和感受就是这里看不到一点战争的迹象,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我,还没有摘掉用战争的眼镜观察周围的习惯。这里的人们悠闲自得,穿着打扮随和且不失靓丽,说话语速慢而温柔,一个个温文儒雅。商店的营业员态度和蔼可亲,庄重大方,不厌其烦地向客人介绍商品,对我们这些军人还关照有加,感到格外的亲切。我采购了不少小包装的普耳茶、云南红茶以及大重九简装香烟等特产,这些是打算带回去送亲友的。

还有十来天就要“打道回府”,日子过得好像慢了起来。没事翻翻同仁们的军事书籍,对战争与和平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感知,有了些许新的认识。

战争,让人们美好的家园成了人间地狱,炮火轰鸣、硝烟弥漫,大地一片凄惨荒凉,百姓流离失所,家园瓦砾一片。战争所蹂躏过的地方到处都是凄凉与死静,给参战的士兵也会留下一定的战争阴影,战争后遗症的治愈过程是漫长持久的。毁于一旦的田园村落,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与记忆。逝去的战友也是无法忘却回忆的痛苦与无奈,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战争之痛吧!

和平,多么美好的字眼,是人类的想望与期盼。世界和平而生机勃勃,社会因而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社会是人们的想望。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福祉多多,这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和平来之不容易,维护和平同样不容易。这需要流血牺牲,需要拼搏奋斗。因而,战争就不可避免,军人的存在价值也可能仅此而已。我作为一个军人,好像突然间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升华,同时对参战也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知。

五月底兰州军区参战部队开始向内地驻地撤回归建。三天汽车摩托化运输,之后是四天铁路运送。每天四个梯队,一个团大约分四个梯队。我们团六月中旬才开始运送,我们二营一部加炮营一部一个梯队。路线与开进相反,汽车经开远、宜良再到昆明牛街庄转乘火车。归建时不同的一点是干部战士随身所携带的轻武器收交,一律装物资车运送,当然由专人随车押运。其他与开进程序规定一致,当然方向是相反的。在火车运送中,在成都、宝鸡、天水等较大车站受到军队首长、地方干部群众以及学生的热烈欢迎。

经过几天的颠簸,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三时许,我们的军列停靠在武山县洛门车站,终于到了营房所在地。车站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车还未停下来,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锣鼓声。向最可的人致敬、热烈欢迎子弟兵凯旋归来等横幅标语格外醒目。

武山县的四大班子领导率领驻地干部群众以及学生在车站迎接我们,还有营房留守人员、干部家属、子女等也在欢迎队伍之中。欢迎场面气氛热烈,大家喜笑颜开,相互握手、敬礼,有的干脆来个时髦的拥抱。一幅欢乐融融,亲切有加的场面呈现在大家面前。在这欢迎场面的另一侧,大部分战士列队等待乘车,还有一部分战士在干部指挥下御载车辆及大炮等大型武器装备。这时热切而短暂的欢迎仪式结束,部队乘车向营区开发。

战后我们的驻地营房有调整,团部和步兵营的营房从原来的洛门镇,移到距十几公里远的四门镇。这里原来是兰州军区测绘大队的营房和图库,测绘大队搬到兰州市区,营房交我团。

当车辆开到新营房门前时,一座大气而庄重的凯旋门矗立在营区大门口。上面一幅大字对联格外醒目,上联是:征战南疆建功勋,下联是:凯旋门前至荣辉”啊!寻找了多日的凯旋门,终于看见了。瞬间,我有一种自豪感由然而生,眼眶中浸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也是感到无比自豪的泪水,正所谓喜极而泣,就是用兴高采烈一词形容也不为过。车辆从凯旋门中鱼贯而入,门口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各个营、连门前无一例外地也挂着灯笼、插着彩旗。门口还有对联,其中一幅是这样写的:东山搏杀呈英豪,北国砺马扬新帆。道出了班师归来者的心声,内心不由地生出了感激之情。

不时就到开晚饭的时间了,提前到达营房的战友和留守战友给我们准备了八菜一汤,在部队这叫会餐。今天特例每桌一瓶酒,算是接风,也是庆功宴。战友们相互碰杯,说着健康、快乐之类的祝福语,其乐融融,其场景和谐而美好。

到营区后没有了前线的那个紧张氛围,一切工作又转为正常的驻训和备战。但参战的官兵第一需求,就是要探家,归心似箭,近两年没有省亲,有好多好多话要给亲人讲。这可难住了各级首长,全团两千多名参战人员基本符合休假或探亲条件,先安排谁后安排谁可不是个简单能操作的事。当然这些与我关系不很大,因为我是配属连队参战,到营房了,连队不编军医,那么暂时就成了三不管的“自由人”,休假时间自己安排到,打算到七月中旬休假。

到营房大约一周后全团召开了庆功大会。大会是在团部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举行的,会场布置周到,场面宏大,气势威武而不失庄重。大会按议程进行着,可我人在会场,心在思考一个问题,并突发奇想,在会场写了一篇学习心得。

这从我国古代兵书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说起。这句历代相传的警句,即是古代帝王治国箴言,也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之传递。在现代,这种理念深深嵌入到我国民族精神世界,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所遵循的原则之一。纵观世界历史,凡依靠武力侵略别国、扩张势力,妄图称霸世界者,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历史规律。我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就没有侵略扩张的基因,也不会把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强加与人。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经经过三次较大的出国作战经历,分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印反击战、中南战争(反击战与防御战),都是达到目的后悉数撤兵。当初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原则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越战争时,我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说的话就是:我们不要别国一寸土地,边境一仗打的几十年安稳,值得。是呀,领袖人物高屋建瓴,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谋求和平的理念。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追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是我党的对外政策与方针,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底。当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也是我们的底线与方略,时刻准备着、一刻也不能放松。坚持尚武精神,这是立于世界之林而不败的根本与前提。在多极化且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心叵测,所以战争也不可能一时半会灭失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之士林则徐这一句名言,深刻反映了英勇拼搏,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的深䆳,是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到一起的凝聚力和奋进之力量。我们每个军人当以此为座右铭,时刻准备着为国为民赴阵杀敌立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老山精神,英勇顽强,勇往直前,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然,我不希望有战争,也坚决反对侵略战争。

愿中越两国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早日结束战争,使两国友谊重回到毛泽东、胡志明开创的兄弟加同志亲密关系时代。

我衷心希望人类和谐与共,永无战事。

在中越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永垂不朽!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参加过老山防御作战的战友们。


(完)


  作者简介  


张宏源,甘肃天祝人,生于1959年元旦。退役军人。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常有小作发表。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

或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投稿提示




投稿前请点击蓝字认真阅读投稿须知——天马竞辉原创文社投稿须知(←点击此标题链接即可阅读)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原创首发,体裁不限。作品不少于300字节,诗词可数首同发,请认真校对,定稿后再投,同时附作者简介及照片(若不附视为作者不愿展示),一经刊出文责自负刊发作品无稿酬,也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若有赞赏按编制修稿情况一定比例发放(详见投稿须知);一经刊出不可随意要求删除。文社自收到来稿7天内审稿,文社对投稿作品有修改、编辑、宣传等权利,同时尊重作者署名权,若不能刊用作品,文社会在7天内通过邮件或微信告知作者阅读量过低会延迟刊发为推广文社优秀作品,文社将授权更多的平台转载或同步所刊发作品,并支持报刊杂志选用。谢绝微信投稿!


天马竞辉原创文社
注重原创作品,推出文学新人,力求继承创新,打造纯净平台。 敬请关注tmjhycws,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