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意见中有一类很让人郁闷,很多人吃过这种亏:
1) “预实验已完成大部分,不需要资助了”;
2) “预实验全是生信分析图,没有动物、细胞实验,可行性存疑”;
3) “预实验应该含有多组学分析,这样增加假说的合理性”;
4) “预实验和本项目无关,无法支撑该项目假说”
……
总之就是一句话:预实验不行,项目不能给你
(1)多组学分子
(2)临床样本检测和分子相关性分析
(3)细胞功能实验
(4)动物功能实验
(5)分子表达相关性和分子互作分析
1. 多组学分析
多组学分子分析涵盖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种分子层次的研究手段。近年来,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细致的细胞和分子信息。通过多组学分子分析,可以揭示疾病或生理状态下的分子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例如,单细胞测序能够对不同细胞类型及其状态进行精细分辨,为疾病的分子分型和靶点发现提供了新的思路;空间转录组学可以同时获取组织空间结构与基因表达信息,为理解组织微环境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技术的整合与应用,可以极大提升研究假说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充分展示研究的科学深度和广度。
2. 临床样本检测和分子相关性分析
临床样本的检测和分析是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结合的桥梁。通过对患者组织或体液样本的分析,可以验证基础研究中发现的分子机制在临床中的适用性和相关性。例如,在肿瘤研究中,可以通过分析癌症患者的组织样本,验证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或治疗反应的相关性。这种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明确研究假说,还可以为后续的临床转化奠定基础。在项目申请中,临床样本检测与分子相关性分析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细胞功能实验
细胞功能实验是研究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机制的核心手段。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可以研究基因或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揭示分子机制背后的生物学功能。例如,通过基因敲除或过表达,观察特定基因对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或者通过药物处理,研究其对细胞凋亡或自噬的调控机制。这些实验不仅能够验证分子机制,还可以为后续的体内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4. 动物功能实验
动物功能实验是验证体外研究结果在体内的表现及其生理病理意义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可以研究基因或药物在整个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对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影响。例如,通过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研究某一基因或药物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或者在神经疾病模型中,研究特定药物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动物实验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变化,是项目可行性和科学性的有力证据。
5. 分子表达相关性和分子互作分析
分子表达相关性和分子互作分析旨在揭示不同分子间的调控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分子表达相关性分析,可以探索特定基因、蛋白质或代谢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假说提供支持。例如,通过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可以发现某一基因的表达与多个信号通路的活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分子互作分析则是通过共免疫沉淀、拉下实验等技术,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分子间的调控关系。这些实验能够揭示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研究假说提供分子机制层面的有力支持。
那么有的人说,你都做完了预实验,这还咋资助啊?
其实未必,我们这里所展示的预实验,只是占到了研究方案全部的30~40%,细胞系数量、动物数量、基因小鼠、挽救实验、阳性对照组、临床样本的数量、分子互作的多维度,都没有在预实验中体现,都需要获得国自然资助才能开展,所以说我们上述给的预实验图是合适的,不多不少刚刚好的。
你学会了吗?
2024年度国自然医学部50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