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记 //拜啸霖:东塬秋月舞半阙

文化   2024-10-12 00:02   广东  
点击上面蓝色字,每天一起品读经典原创美文~

                    文|拜啸霖(陕西)

刊名题字|张克鹏(中国书协、中国作协、中国戏协会员)

图|作者&网络


东塬秋月舞半阙

东塬在居住地的东面,是西安城的最高处,其北曰洪庆山,因山下有始皇坑儒遗址“鸿坑”转音而名,西北有秦东陵遗址,东陵侯召(邵)平种瓜地名尚在。站在塬上,白天可见城市的熙熙攘攘,夜晚城市的灯火阑珊尽收眼底。

在月饼成为一种心理负担的当下,过中秋节更多的成为一种程序性的节庆符号,早已失去古人所赋予这个节日的浪漫与亲情。中秋节的傍晚,突然来了兴致,想赋予或寻觅这个节日应有的氛围与意境:或坐在灞河西边的草坪上,三五朋友闲坐,漫无边际地胡谝乱侃,有茶炉在身旁咕嘟着红茶,月光将世界渲染得洁净而温馨,有人动情地朗诵着张若虚的“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无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或驱车登古塬,在寂寥的夜空中遥望,遥望天际间充满浪漫、期盼、亲情与团圆的一轮明月,回味幼时在老家院子里满含好奇与期盼的中秋,好奇玉兔是怎么跑到月亮里的,好奇吴刚和嫦娥的神话故事,期盼月圆之夜的麻糖饼和金黄的梨子,多少年以后,仍然记得中秋夜老家院子里的红颜色小方桌,还有方桌上献给月神的供品,以及深入灵魂的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灞河的边上,白天道路两侧已停满了车,河道里遍地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户外天幕,中秋之夜估计早已是人满为患,随即决定驱车上东边的古塬。

古塬与白鹿塬相望,村里人名曰白蟒塬,远观其行,若盘亘的白蟒。民间传说,白蟒塬之名源于刘邦,一说是刘邦反秦起事时梦见白蟒拦路,拔剑将白蟒砍为两段,白蟒化作了白蟒塬。刘邦当了皇帝后,梦中常见血淋淋的白蟒,心神不安,遂将陵寝修建在白蟒塬西头以示赎罪;还有一说女娲补天时白蟒跟随其左右,后心生不满与女娲斗法,最终被女娲派刘邦斩杀,化作白蟒塬。

东塬的中秋月是随着车子一路向上攀爬而逐步绽露出华容的。车头过岳家沟村拐过一道弯时,便见塬后林木间隐隐的月亮,半个月亮爬上山头的那种意境,但不是那种红色或浅蓝色的,清朗清朗的,像是隐在树后含羞偷窥的少女,既想看到山下的景象,又有着某种顾虑或者扭捏的情态。

随着车子的缓缓上行,月亮也缓缓地露出了动人的面庞。虽然已是中秋的节气,西安的天气却没有丝毫转凉的迹象,白天依然火热,傍晚也还是汗液黏身,感受不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意境。按照惯常的时令 ,中秋之夜的月光,是清寒的,月光是水一般的情态,月亮的形状,也是冰清玉洁般的。但是今夜的月,显然是饱含温情的,含情脉脉,意韵悠长,彷佛是久违的友人,见面就想拥抱的那种。



车子到达吴肖垭东面的拐弯处,有一比较大的场地,村子里的人高板凳低马扎坐了一大堆,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记得数年站在这里可以俯视西安城的全貌,如今林木长高了竟然什么也看不到。斜坡道的东南方,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坡下沟壑黑黝黝的一片,白日里的杏园此刻已看不见踪影……此情此景,不由默念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管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是呀,月光还是往年的月光,但物是人非,故乡已不知在何处。故乡的八月十五,也只能在记忆的心湖里泛起丝丝的涟漪……

为了看到西安城中秋夜的全貌,继续沿盘山路前行,快到上鲁峪村,左侧路边有一处天然空旷之地,月亮显得更大更圆,月光像是瀑布一般的倾泻而下,世界笼在银色的光幔里,有穿越古今、穿越时空、穿越心灵、穿越真实与虚幻的意境。高坡下的西安城在一片灯火里,明灭车灯连起的红线是四通八达的道路,灯光最为耀眼之处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盘山路上呼啸而过的,是寻求刺激的飙车一族,女飙车手飒爽的英姿和香水的味道久久地停留在月光里。拿出后备箱的矿泉水、月饼和座椅,就势在月光的草坪上闲坐,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品享着山野与城市混合的气息,在土与洋、月与光、风与花的秋月里,寻找着、回味着久违的关于中秋的某种格调与信息……

草坡上停了三四辆车,听主人聊天的内容,可知是从西安城里来赏月的。有人随着手机播放的音乐,在低声吟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或许对于整日被城市快节奏裹挟,为生计疲于奔波的城里人来说,此刻是最为放松,最为惬意的时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被贬密州的苏轼因为思念弟弟苏辙,难以入眠,看着月亮从天上落到了自己的窗前,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不会事事如愿,而凡人所能做的,是怀揣希望,努力拼搏,静待美好的出现。在中秋夜,能够共赏一轮明月,就是世间的幸福……对于苏轼的这首词,胡仔《渔隐丛话后集》评价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其实同样的情愫,在苏轼之前就有人发出过,其源头是屈原的《天问》,问苍穹、问日月星辰、问一切自然,询问自己顾虑、迷惘、不解、犹豫、不决的所有问题。之后李白受此启发,也以浪漫的情怀发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时间、空间与情绪的转换中,人会不由自主地怀疑、发问、释然,尤其是在皓月当空,月光如水的意境里,一切关于自我、关于亲情、关于起伏、关于盛衰……还有更多困扰的话题,会在月光营造的既真实有虚幻的环境里,找到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东塬上的中秋月,是与自我,与过往,与古韵有关的月色,是一种在喧嚣和奔波中丢失的仪式感和节日感,是一半真实一半虚幻的情绪,塬上的月光将白日里的沟壑、杂草、肮脏、村庄渲染的洁白如洗,塬下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将白日里城市的尾气、挤压、憋屈、高楼渲染的迷幻而魅惑……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早已失去明月当空,家人围坐,闲话家常,品享月饼,雅赏月光的最初印象,没有了温馨与团聚,只有被商业和流量裹挟的晚会与带货,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与民俗内涵。只有站在东塬上,仰望依然皎洁的中秋月,俯视灯火阑珊的西安城,才能感受到某种中秋节的韵味与内涵,兴之所至,不着韵律,附庸《念奴娇东塬望月》以抒怀:

“驱车登塬,赏秋月,今古中秋意韵。如水清晖,恍认作,天庭宫阙神界。

银镜高悬,遍洒风华,飘然若仙家。今朝为何?只叹古风渐泯。慕效王谢先贤,登高为怀远,狂放散歌。长风万里,任驰骋,风花雪月无际。今夜浪荡,不知归时路,幸山野风。冽泉为酒,邀月影舞半阙。








作者简介:

 

 

  拜啸霖现就职于某航天研究所,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具有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颁发的IPMP C级(高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编号CN2003C1008)。曾受聘于某管理咨询机构高级管理咨询顾问、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外部导师。业余致力于蒙元历史研究,自由创作者,有数百万字作品在《》网络平台或纸媒发表,推崇“写真诚的感情,写熟悉的生活,写了悟的思想,写独立的观点”。


南粤作家》征稿启事:


中国·广州



《南粤作家》微刊平台,全力打造国内高端文学原创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兼顾纸刊,微刊所发作品均作为年选备选,欢迎来稿。

投稿要求:

1、投稿邮箱(不接受普通微信投稿,长期特约作者除外)

(1)lantianyan525000@126.com


2. 稿费源于赞赏,前一个月赞赏的60%发给作者,40%用于平台运作和文学活动以及计划结集出版纸刊(赞赏自愿,不愿被赞赏者可在邮件中提前告知)。十元以上才发放。

3.由于编辑及工作事务繁忙,作者应尊重编辑劳动,文章发表后应积极转发。作为新媒体,实行编者、作者、读者互动,两天阅读量原则上要过百,少于一百阅读量的作者稿件后期将减少用稿甚至不再用稿。


郑重声明: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并且没有在其他微刊(公众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侵权,一经发现抄袭者或者一稿多投者,将会列入黑名单。


欢迎您来这里——品读 | 创作 | 点评


编委组:


顾问:蔡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谯达摩(京,教授,原《诗刊》编辑)



南粤作家
立足南粤,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的家园,打造一流原创平台。来稿请投邮箱:626210117@qq.com。欢迎来稿,感谢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