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连夜掏棉花|郭从珍【荐读】

时事   2024-10-22 06:46   河南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意味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启。
  在我国北方,霜降的来临意味着秋作物收获已进入扫尾阶段,在我们家乡正是采摘棉花的大好季节。20世纪80年代,棉花种植在我们家乡大面积推广,村村种棉花,户户种棉花,棉花成了县里农业的拳头产品。

  我家自然也不例外。那时候,我在县城打工,子女在外地读书,地里的棉花从种到收,全靠我老伴儿一人打理。霜降一到,雪白的棉花遍地开放,采摘棉花就成了农家的当务之急。
  直到现在,我还没完全弄明白,我们家乡摘棉花的方式为什么同外地不一样?外地人摘棉花,是在腰里束一条布单子,把开成嘟噜的棉绒采下来放在布单里。而我们家乡摘棉花却是㧟个篮子,把尚未开敞的棉桃拽下来放在篮子里,装在架子车上,拉回家里。打黄昏起五更,再一瓣一瓣地往外掏棉绒。
  有人说,像这样棉花不是未长够成色吗?为什么要如此急着抢收呢?有人推测说,也许是怕棉花开敞了有人偷采棉绒吧?谁知道呢?!
  那段时间,我每天下午下班后,骑上自行车飞奔十五里土路跑回家里,简单扒几口晚饭,同老伴儿对坐在灯光下掏棉花。时间长短,因老伴儿白天拽回的棉桃多少而定。早时掏到夜里12点。晚时掏到凌晨两三点的也不稀罕。天明以后,我去县城上班,老伴儿在院子里摊晒棉花。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薅花柴那档子事儿。棉花采摘结束后,我专门儿请了一天假,回家薅花柴。
  那天午饭后,我和老伴儿在地里干得正起劲儿,猛地想起,啊!今天是自学考试秋季报名的最后一天啊!我一看手表,啊!不好。下午两点啦,去郑州报名,那时还没公交车。怎么办?骑自行车去!
  我扔掉手中的花柴,只给老伴儿说了5个字:“我得去郑州!”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家中,抓起那辆破自行车,出门就飞奔起来。
  一路上,我边走边想,二十多年前,因为一时冲动,葬送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未能走进高考考场,没能登过大学校门儿,成了我终生的遗憾。如今儿子都读大学啦,我还沉浸在遗憾之中。
  两年前,我幸遇自学考试良机,便义无反顾地抢先报考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应试科目共11门课程。每年春秋两季考试,我已经考过了9门课程,就剩这最后的两门了,如果报不上名,还得再等半年。

  我已年近知天命,再也等不起啦。其实,我之所以执意参加自考,既不是为了升官,更不是为了发财,不外乎两个用意:其一自我检测,我到底处于何种文化程度。其二给子女带个读书上进的好头儿。既然踏上了这条自考之路,就一定得坚持,有始有终,争取画上个圆满的句号。
  一路上,我两条腿疯狂地蹬着自行车,甚至连屁股都脱离了车座儿。紧赶慢赶,好不容易蹬到了郑州自考办公室,可惜已经日薄西山。自考办已到了下班时间,工作人员就要关门儿走人了。我事急慌忙,强行挤进室内。上气儿不接下气儿地向工作人员陈述我的诉求。一开始,工作人员不为所动,只是向我解释,下班时间已经到了,整个报名工作已经截止,准考证已经发放完毕。“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对不起,我们爱莫能助,只好请您谅解了。”

  但是,我怎么能就此放弃呢?我这半辈子,四十多年来,从没有因为个人私事,低眉下气地向人说过半句好话。而此时此刻,我却再也矜持不住了。我抬起沾满泥土的两只脚,伸出满是花柴绿沫的一双手,痛说日子的艰辛,倾诉生活的困苦。
  好话说了一大堆,就差没有屈膝下跪了。也许我那一身可怜兮兮的狼狈相,打动了工作人员的良心,也许我那一番如泣如诉的陈情引发了工作人员的恻隐之心,他们于频频摇头叹息之后,把一纸准考证递到我脏兮兮的手里。
  我顿时热泪盈眶,连连弯腰鞠躬,表达谢意。直到今天,我也无法追忆起那天夜里我是如何把自行车蹬回家里的。值得庆幸的是,我顺利地通过了最后两门课程的考试,并收到了由河南大学颁发的首批自考大专毕业证书。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1门考试科目中的最高成绩是古汉语85分,而最低分数却是中共党史那门课只考了60分。我清楚地记得古汉语考试那天,全场30名考生,开考30分钟后,场上只剩了我们3个人。所幸试卷上的阅读分析一题,是我上高中时文学课上学过的《国语·晋公子重耳出亡》中的一段,我自然就得了高分儿。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吧!而我曾教过两年初中的历史课程,在中共党史的考试中却只得了个及格分儿。就此我曾想过,也许实际考绩连60分也不到,是阅卷先生恩赐给了个及格分儿。
  大学毕业证是到手了,但是却没派上什么明显的用场,既没能改变我农民工的身份,也没给我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参加自考的目的达到了。一是自考成绩表明,我的文化程度达到大专水平了。从此,我的履历表上“文化程度”一格中,可以理直气壮地将高中改填为大专了。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对我的家庭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我的儿子已从大学教授的岗位上退休。我的孙子和孙媳妇,还有两个孙女,都拿到了硕士学位。我唯一的外孙正在读博士后。他们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心灵慰藉。虽然我没能享受到富贵荣华,但我风烛残年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安享天伦之乐,我知足了。
本篇审稿 廉璟霞 组版 ⑤

作者简介

  郭从珍,《河南思客》签约作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连续三年以上获得“河南思客优秀签约作家”

作者 郭从珍 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思客出品,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号: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编辑部

原则:原创、近作、首发、独家、深度

初心:思想,影响人生;文字,抚摸心灵

郭从珍的相关文章

寒露野外烤红薯【荐读】


秋分种麦正当时【荐读】

白露打枣感慨多【荐读】

文章原来是非多【荐读】

中牟处暑玉米香【荐读】

立秋见秋说高粱【荐读】

大暑时节防中暑【荐读】

小暑节气驱五毒【荐读】

中牟的水旱码头【荐读】

夏至锄禾日当午【荐读】

芒种不再半溜茬【荐读】

也说小满见“三新”【荐读】

唱着过【荐读】

谷雨祈盼天雨粟【荐读】

三位老太太【荐读】

春分时节惜寸阴【荐读】

冬日涧溪【荐读】

鞭打春牛迎立春【荐读】

惊蛰春雷醒百虫【荐读】

春雨不再贵如油【荐读】

大寒节气迎新年【荐读】

喜闻外孙入职【荐读】

小寒河上不见冰(河南思客图说二十四节气)【荐读】

冬至交九吃饺子(河南思客图说二十四节气)【荐读】

大雪节气说大雪(河南思客图说二十四节气)【荐读荐转】

贾鲁河桥话今昔【荐读】

贵在耐得寂寞心【荐读】

涧溪河畔观伞舞【荐读】

红薯往事【荐读】

凡人俗事亦闪光【荐读】

我的三位中学校长【荐读】

后怕【荐读】

一个乐字抵万金【荐读】

农村吃大席【荐读】

闲话鸡蛋【荐读】

母亲节随想【荐读】

诗词伴我乐余生【荐读】

中牟美【荐读】

说“争”【荐读】

唱给母亲河的颂歌【荐读】

三个大学生【荐读】

夺命之痛【荐读】

田大学【荐读】

二半吊【荐读】

“日巴歘"的故事【荐读】

动情【荐读】

看云【荐读】

裁缝胡师傅(恩人恩师系列)【荐读荐转】

学剑【荐读】

嫦娥偕吴刚地球观光【荐读】

我家有个痴呆婆【荐读】

也说“白头偕老”【荐读】

我与知青下乡【荐读】

听说书【荐读】

胶鞋【荐读】

吃瓜【荐读】

瓜棚与瓜庵【荐读】

说洁癖【荐读】

牲囗院儿【荐读】

饭场儿(散文)【荐读】

雪痕【荐读】

养身与养心(散文)【荐读】

晒暖儿(散文)【荐读】

养狗与养儿(散文)【荐读】

说雪【荐读】

岳母(散文)【荐读】

走路(散文)【荐读】

读书(散文)【荐读】

品茶(散文)【荐读】

吃饭(散文)【荐读】

睡觉(散文)【荐读】

鸟趣【荐读】

●红颜知己(早年往事连载之三)

同学恋(早年往事连载之二)

娃娃亲(早年往事连载之一)

牟山赋

绿柳情结(外一篇)

书缘【荐读】

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专为思想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