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初,七天假期,随旅行社到湘西一游。湘西为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凤凰古城、芙蓉镇、墨戎苗寨、土司城、张家界天门山,湘西神奇的山水和神秘的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月1日早晨6点,旅游车从舞钢出发,上高速后,一路绕山穿洞,晚上9点多到达凤凰古城。 “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 这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凤凰古城。它的旁边有一山酷似展翅的凤凰,古城也因此得名。沈从文先生的一篇《边城》,不仅将他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也使这座古城闻名中外。 怀着好奇的心理,入住旅馆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古城的最热闹处。古城沿沱江两岸而建,沱江穿城而过,最精华的一段为风雨桥处。此时,古城灯火辉煌,霓虹闪闪,岸上的吊脚楼和江中的游船画舫,一静一动,桨声灯影,这情景和南京的秦淮河极为相似,但秦淮河太窄了,也太暗了。 古城沿江几千米长,岸边都是四五层的高楼,远处的山坡上也楼房林立,夜晚灿烂的霓虹灯,把古城装饰得十分漂亮。导游告诉我们,看凤凰古城,一定要晚上来。在灯光的映衬下,古城就像盛装的少妇,风姿绰约,最是诱人。 的确,沿着南岸的石板小路,向对岸看去,楼阁在霓虹的明灭中,在深蓝色天幕的衬托下,忽明忽暗,虚无缥缈,增加了诱人的魅力。紧挨石板小路,是一个接一个的旅游商店,除出卖当地特产外,最多的是出租苗族服饰,为游人化妆照像。租金低的几十元,高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来旅游的女青年,最是喜好,她们穿上五颜六色的苗服,戴上银光闪闪的头饰,化妆后更显得明眸皓齿,唇红面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个倚栏而立,摆出各种窈窕的动作,宛若仙子下凡,使人顿有天上人间之感。 凤凰古城建筑的最大特色,是吊脚楼,这在别的城市不曾见到。它建在沱江岸边,上面是山,土地极为狭隘。为了少占空间,就把楼房的一半伸入江中,下面用圆柱支撑,形成吊脚,这也是凤凰先民的建筑智慧。不仅节约用地,也便于江中取水。但木柱在水中时间长了容易腐朽,不得不经常更换。现在已用钢筋水泥作柱,增加了楼房根基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白天站在桥上观看,一江碧流,满山绿树,在江树之间,是飞檐翘角的木楼,楼檐下挂着一串串红色灯笼,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 第二天,游览了墨戎苗寨和芙蓉镇。苗寨建在山坡上,随山就势,大约有几十间,全为木质结构,里面展示着苗族文化,亦有苗女展示刺绣和茶艺。我们转了一圈,就离开苗寨,来到芙蓉镇。芙蓉镇原名王村,是一个千年古镇。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闻名全国。为发展旅游事业,王村改名为芙蓉镇。 古镇建在悬崖上,下面被清清的酉江环绕。瀑布从几百米高的悬崖上飞流而下,汇入江中。远远看去,古镇如悬在江上。我们从酉江码头坐船到悬崖下,沿崖下小路,从瀑布下面进入古镇。从下往上,随着石阶步步登高,隔一段就有一平台,形成街道。街道不过四五米宽,两边也都是旅游商店。 街道全用青石铺成,由于年深日久,光滑如镜。影片《芙蓉镇》中的主要人物胡玉音就在这条街上卖米豆腐,后来在“文革”中和右派分子秦书田被罚扫街。电影中的胡玉音由刘晓庆扮演,现在街上还挂有不少招牌,上写“胡玉音米豆腐”或“刘晓庆米豆腐”,以此招徕游客。由一部电影而使一个千年古镇改名,由此可见文学力量之大。 第三天,游览了张家界天门山和土司城。在湘西,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土司。永顺土司城,是湘西最大的土司城,相当于现在的湘西自治州首府。“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和制度,是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 在湘西,朝廷允许少数民族保持原有的管理机构,承认其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统治地位,并任命为地方官吏。土司除在政治上隶属中央政权,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物均由自己管理,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永顺土司城的主人,是统治湘西800多年的彭氏家族。在宗祠“摆手堂”中,供奉着湘西土司始祖彭士德的金身塑像。土家人按照自己的直观塑神祇,把本民族的杰出先祖神化,塑成金身祀之,传承神脉。而土王祠的主事是沟通人与神的使者,是驱邪避魔、消灾还愿的祭祀主持,在袅袅的馨香中传递着荒蛮、原始的气息,形成了独特的土司祭祀文化。 湘西地处偏僻,古时流行“巫蛊文化”。在大殿中,我们看到了“湘西三大谜”的介绍。 一是“赶尸”。赶尸是湘西人专有,别处无。湘西人客死异乡后,都要将尸体搬运回家。由于湘西与山外处于完全封闭、隔离状态,山路崎岖,给尸体搬运带来极大困难,于是便产生了一种职业——赶尸匠。据说赶尸匠念动咒语后,僵尸便会跟着人一蹦一蹦往前走。 二是“蛊术”。蛊术是一种操纵毒虫,并以咒语害人的巫术。巫师以毒虫迫使人顺从其意志,任凭操控。放蛊的目的在于加害自己的仇敌,役使动物的灵魂为其服务。 三是“辰州符”。湘西古称辰州,海内外众多符均以辰州为名,可见影响之大。在湘西人的眼里,辰州符具有神奇的治病作用和镇宅保平安作用。“三大谜”是真是假,至今无人能解。
千年的历史文化洗礼,造就了湘西人尚武崇文的乡风。湘西人有着倔强的性格,无论世家子弟还是贫穷后生,一代代被军功仕途鼓舞着、激励着,奔赴沙场,去喋血功业,和到外边世界去寻找精彩人生。 湘西从清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元年的30多年间,竟出了41名提督、总兵,43名副将,31名参将。民国时期,又出了7名中将,27名少将。还诞生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坛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等诸多文化精英。 2001年4月,朱镕基同志参观土司城时,还挥笔题诗一首:“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园依稀别有天。吉首有材弦歌盛,张家界顶有神仙。长街熙熙人丁旺,童山濯濯心怏(yang)然。浩浩荡荡早日现,郁郁葱葱梦始圆。”六十年前的抗战时期,朱镕基随长沙国立八中,辗转至湘西就读,在此生活了两年多。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感慨万千。 综观整个诗篇,朱镕基总理对湘西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跃然纸上。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隐藏着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深深忧虑。朱镕基是很少写诗题词的,这是我们仅见的一首,从诗中可见总理的家国情怀。 湘西的苗族和土家族,自古以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习俗,民族精神的传承都依赖于民间匠人的口口相传。到今天,很多优秀文化近乎失传。我在所有的景点,都没有找到与景点相关的宣传材料和画册,我问旅游商店的人是不是卖完了,答曰:从来就没有。从导游口中听到的只言片语,远远不能了解湘西文化的精髓。 因此,这就赋予了现代湘西人更重要的使命,要研究湘西文化,将它整理出来,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既是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文旅融合的需要。(2024年10月12日)本篇审稿 李丹 组版 ⑤
作者简介
王松凡,《河南思客》签约作家、河南思客舞钢文学社秘书长。连续四年以上获得“河南思客优秀签约作家”。
作者 王松凡 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思客出品,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