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或下方名片 关注我们
近年来频繁出现“社保挂靠”现象,个人通过中介或非正式工作关系,以其他公司名义缴纳社保,以此获取相关待遇。这种行为看似方便,却潜藏着诸多法律风险和后果。
01
“挂靠”社保明令禁止
2023年5月1日,《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明确禁止以欺骗手段虚构社保参保条件和违规补缴行为。根据《办法》,任何组织或个人均可举报以下违法行为:
1. 伪造、变造证明材料以虚构社保参保条件;
2. 假冒他人身份来骗取社保资金;
3. 违规享受社保待遇或伪造材料申请待遇;
4. 隐瞒信息,非法享受社保待遇。
这一政策的实施,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确保社会保险的公平性与合法性。
02
“挂靠”社保违法必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分。如果“挂靠”社保的行为被认定为欺诈,相关责任人将面临三年至十年的有期徒刑及罚金。
“挂靠”不仅违背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的定义,还通过虚构劳动关系进行诈骗,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除了可能的刑事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8条的规定,伪造证明材料骗取社保待遇的,社保行政部门能够要求退还被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以两到五倍的罚款。
03
“挂靠”社保带来的多重风险
1. 保障权益缺失
借助于“挂靠”社保的方式,通常需要先支付一笔服务费,而因缺乏实际的劳动关系,遇到问题时就无法通过《劳动法》进行维权。一旦出现社保待遇申领的纠纷,挂靠者将面临权益无法保障的窘境。
2. 财产损失风险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以社保挂靠的名义进行诈骗,不仅提供虚假的缴费凭证,最终可能会卷款跑路。此时,个人不仅面临着挂靠被骗的问题,还可能承担巨额的经济损失。
3. 个人信息泄漏
社保挂靠往往需要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等,若这些资料被恶意使用,将可能导致身份盗用等更为严重的问题。
4. 信用记录受影响
根据《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欺诈、伪造证明等手段违规参加社保的,将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这一记录将对个人的信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04
想补缴社保?这四种情形速看!
当面临社保补缴需求时,个体应优先选择合法合规的途径进行补缴。
1、无争议下的补缴
在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可以由社保经办机构直接办理补缴手续。用人单位需要提交补缴申请,以及相关的工资明细、合同等证明材料。
2、有争议的补缴处理
若用人单位与职工间存在争议,且补缴年限超过3年,需提供有效的法律文书,社保经办机构才能办理补缴。这样的做法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达到退休年龄不足15年时的补缴
在2011年7月1日之前缴纳社保的员工,如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可以在待遇领取地申请延长缴费5年(即60个月);若延长后仍不足15年,则可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
4、特殊政策补缴
例如,由于疫情影响,政府曾允许灵活就业人员补交2022年的养老保险费用。这一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关怀与支持。
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缴
对于城乡居民,政府设立了一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制,允许在达到60岁之后,一次性补缴15年,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
写在最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方式的普及使得社保问题愈加突出。然而,“挂靠”社保虽看似便捷,却潜藏巨大风险。选择合法的缴纳与补缴途径,不仅能有效保障个人权益,也代表着对社会制度的一份尊重。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这次的分享您觉得对您有帮助,看完请点赞和在看,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知道,感谢!
看完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