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紧张焦虑时
会无意识地做一些小动作
如抖腿、咬指甲、搓手等
也有一部分人
会无法控制地揪头发
雄激素性脱发、休止期脱发、斑秃,是毛发病门诊最常见的脱发疾病,但有一种极易误诊为斑秃的疾病——拔毛癖,也需要我们的关注。
这类人群头皮上片状脱发斑,与斑秃极其相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脱发区域边缘常不整齐,形态奇形怪状,中间常遗留残存的毛发及长短不一的断发,用手拉脱发区域及边缘的头发均不易拉出(拉发试验阴性)。皮肤镜下往往能找到更明确的证据:断发长短不一、残端有卷曲、分叉,可见黑点征、头皮出血点。
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本部皮肤病与医学美容中心负责人郑玮清介绍,拔毛癖也叫拔毛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虽然试着停止,却反复出现的、无法克制地拔掉头发、眉毛或身体其他部位毛发的冲动行为。
这种冲动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的,严重者甚至会咀嚼、吃头发。
发病年龄通常为 10-13 岁,在成年人中,拔毛癖患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4。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并不会/不敢承认自己拔发,从而家长会不认可医生做出的诊断。
拔毛癖的原因
1. 心理因素:童年或青春期时的心理创伤、生活应激、焦虑、抑郁等,拔毛癖患者发病前多有导致情绪不稳的诱因,如需要与父母分离,或因学习压力过大,受到老师批评、遭到父母打骂,或因父母性格不稳,管教过分严厉,缺少亲情爱护等。
2. 好奇心:不少儿童出于好奇心或模仿,有的儿童害怕自己前臂毛发生长过多成为毛手而拔毛。学习紧张的儿童,每当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常会抓头冥思苦想,渐渐形成了每做题就抓头发,以至拔发的习惯。
3. 遗传、神经内分泌因素:研究表明一级亲属存在拔毛癖,则自身的拔毛癖终身患病率达5%;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谷氨酸代谢等均被报道与拔毛癖的发病有关。
分型:
根据自知程度分为两型:自动性、主动性。
自动性拔毛癖指患者的拔毛行为是下意识的、无自知力;这种情况一旦充分认识并停止拔发即可恢复。
主动性拔毛癖则为患者的主动行为,明知是拔掉的,却无法克制这种行为,很多属于强迫症的表现,可伴有焦虑、抑郁、多动症等。
如何治疗?
自动性拔毛癖一般不需要治疗,停止拔发即可自然恢复。严重的特别是主动性拔毛癖,则需要认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很少有家长认为拔毛癖是行为障碍,故较少有人因此就诊,从而耽误诊治,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如果你身边有患有拔毛癖的人,请多多帮助和理解他们,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他们需要你的支持和正向引导,而不是躲避他们、不理解他们,甚至责怪他们的行为。
专家团队
供稿:皮肤科 秦绪艳
专业审核:郑玮清
编辑:范晓苹 李均雁
编校:张宁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 四送四进四提升 | 海慈扩容医联体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
| 喜报!海慈医疗西院区新增3个青岛市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 西院区动态 | 实干1000天 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护佑岛城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