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于永鹏,男,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神经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青岛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青岛市优秀预防医学科技工作者。现任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专委会常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委会副主委,国家、省、市级多个专委会(帕金森病、头痛、中西医结合)常委。主持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课题1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 收录15篇。擅长现代医学、中药及特色技术(蝶腭神经节平衡、圆针刀、针灸、肉毒素注射等)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耳石症复位及神经调控(DBS、VNS)程控技术。
针刺下关前穴治疗偏头痛
一、项目基本情况和创新点
针刺下关前穴治疗偏头痛发现了对偏头痛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新穴位,并拟定穴位名称为下关前穴。该穴位在下关穴水平近鼻侧向前约1寸的位置,在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的交汇三角处,其深层和浅层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周围分支及蝶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分布。该项技术是采用长毫针(3寸)针刺新发现的偏头痛特异穴位下关前穴,可在1分钟甚至数秒钟内使头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取穴少,疗效迅速。即采用传统中医毫针或芒针与面部皮肤近80度略向上斜刺、直刺或稍偏下关穴方向针刺,进针2寸许,患者会感到酸麻胀重或触电感,不提插及捻针,可留针或不留针,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亦可留针约5-30分钟不等,治疗偏头痛留针5-15分钟即可,留针期间嘱患者尽量避免讲话或打喷嚏。
该技术的创新点为:一是发现了对偏头痛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新穴位。二是突破现有针刺技法规范,创新该穴位的针刺方法。三是对偏头痛治疗有很高特异性,取穴少,疗效迅速,极大简化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方案。四是有利于减少患者就诊次数,且缓解头痛快速而持久。每周仅需治疗1-2次,3-5次为一个疗程,即可发挥有效治疗作用,能够兼顾近期与长期疗效,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便利的就医时间安排。该技术具备中医适宜技术“便利、安全、绿色、经济、高效”等优势特点,适宜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疾病负担。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或缓解期的治疗。该技术还可用于紧张型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及药物过量性头痛、面部麻木、周围性面瘫等头面部疾病的治疗。对于凝血功能障碍、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心脏病(窦性停搏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重度心衰等患者不建议使用。
三、临床效果
该技术能够在1分钟甚至数秒钟内缓解或减轻急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药物联合使用能兼顾近期与长期疗效。
四、推广情况
该技术成果已在《中医学》期刊发表,并于2024年10月24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神经修复学年会上进行学术交流。相关技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医院参与中国头痛防控基地头痛门诊建设项目,并于2024年上半年建立头痛专病门诊,该技术在头痛门诊中持续使用,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技术还在基层社区中推广使用,包括青岛市城阳区夏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五、诊疗案例
于永鹏曾接诊了一位从胶州市慕名而来的偏头痛患者。该患者说,在网上看到于永鹏主任医师用针刺下关前穴技术治疗偏头痛的宣传报道,特意驱车来到青岛寻医治疗。
8年前,患者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头痛,劳累或休息不佳时容易发作,到当地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偏头痛。一开始服用止痛药可以缓解头痛,渐渐地头痛发作越来越频繁,近一个月发作了8、9次,发作之前多会出现眼前闪光或暗点,伴有怕声怕光现象,多会有恶心或呕吐。患者自行频繁大量使用止痛药物。于永鹏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现有病历资料,并做了发泡实验排除卵圆孔未闭。诊断为有先兆的偏头痛,可能合并药物相关性头痛情况。患者正处于偏头痛发作期,为患者采取了针刺下关前穴技术进行治疗,取双侧下关前穴,针刺之后留针不到半分钟,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每周针刺1-2次,在经过了两个周的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显著下降,半月来只发作一次。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病情稳定。
六、社会口碑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众多偏头痛患者慕名到医院就诊治疗。该技术的使用为患者有效祛除病痛,反馈效果俱佳,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文章来源:青岛医务工会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 四送四进四提升 | 海慈扩容医联体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
| 喜报!海慈医疗西院区新增3个青岛市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 西院区动态 | 实干1000天 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护佑岛城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