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上线

文摘   2024-11-20 18:58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国内首部聚焦于古籍保护的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正式上线。该剧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抖音集团共同出品,并与央视频、红果短剧联合推出,作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之一,在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备受关注。《重回永乐大典》既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更通过富有创意的叙事手法,生动讲述了《永乐大典》的修复故事,让这部珍贵的古籍典藏走出高阁。

在剧中,古籍里蕴含的国家治理智慧、民族精神与人生哲理得以精彩呈现,极大地丰富了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同时,这一作品也激发了青年一代对赓续中华文脉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共同承担起让古籍“醒过来”“活起来”“传下去”的时代重任。通过创新文艺形式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溯《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籍文化的深邃魅力,深刻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01·

“微短剧融合传统文化”,为文化传承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微短剧的热度不断攀升,其影响力已跨越至各行各业,形成了“微短剧+”的多元化融合趋势,展现出强大的跨界赋能能力。在行业普遍采用付费模式的大环境下,《重回永乐大典》等免费微短剧的出现,为行业内容向更高质量的精品化、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成为了一次值得关注的探索实践。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简称《白皮书》)数据,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攀升至5.76亿,占据了整体网民的52.4%,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白皮书》进一步指出,微短剧行业正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行业规模、用户基础、市场价值、参与机构数量以及内容产出量均达到了历史新高,其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也经历了根本性的转变。
微短剧凭借其精炼的剧情结构、跌宕起伏的故事线索以及紧凑的叙事节奏,精准地捕捉到了现代人对于碎片化娱乐内容的需求,尤其是赢得了广大年轻观众的喜爱。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重回永乐大典》应运而生,成为了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
该剧围绕图书馆古籍修复所学员邵白与《永乐大典》“书灵”元鉴之间的奇妙缘分展开。邵白在偶然间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的残本,并因此与渴望大典永存的“书灵”元鉴相遇。在元鉴的指引下,邵白成功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古籍修复师,更在修复工作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古籍保护的重大价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内容运营一部副主任杨娜作为该剧的监制,透露了创作背后的思考。她指出,近年来,一系列文物拟人短视频的走红,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出品方希望通过微短剧这一新颖的传播方式,进一步引发公众对古籍和文物的关注,特别是提升对古籍修复工作的认知与重视。
在与国家图书馆的深入交流中,创作团队了解到现代科技在文物“被发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流媒体平台等宣传手段的作用。经过与国家图书馆专家的多次讨论,团队决定采用传统与创新文艺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短剧展现古籍的活化过程,为古籍修复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该剧的发起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回永乐大典》这部微短剧展示了古籍修复的精湛技艺,还通过探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修复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讲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篇章。它不仅从宏观角度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还细腻描绘了一名普通古籍修复师的个人成长与心路历程。”
02·

修复历史,连接未来?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修复技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振彬评价道:“古人视古籍为有生命之物,赋予它们拟人化的称谓,这部微短剧通过演绎《永乐大典》中的‘书灵’,既增添了趣味性,也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导演孔令飞在分享制作心得时强调:“关键在于用心,尤其是要怀揣敬畏之心。”这种用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确保剧情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编剧团队多次深入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调研,与修复师直接交流,还在《永乐大典》展厅等地实景拍摄,力求还原真实的修复环境,并邀请专业修复师现场指导。二是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展示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修复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同时,这部微短剧也是当前微短剧行业注重精品化、内容化的一个缩影。随着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免费短剧模式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内容本身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推动了微短剧的精品化和多元化发展。免费短剧更注重完播率和播放时长,要求微短剧在情绪吸引、人物塑造、台词精炼、情感线完整和主题价值等方面都更加出色。这种免费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多元选择也为行业开辟了新的收入模式,促进了微短剧的良性发展。
近期热播的《锦衣巷》便是此类精品微短剧的代表之一,由红果短剧与OST传媒联合制作,入选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4年度拟扶持及奖励作品名单。该剧通过讲述年轻人邀请传统曲艺人重聚老巷子,还原旧时盛况的故事,展现了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等多重议题,引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而红果短剧推出的另一部精品作品《重回永乐大典》,也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第四批推荐剧目。
红果短剧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微短剧这一新形式,带领观众回溯《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重回永乐大典》的传播,能有更多像《永乐大典》这样的文化遗产被发现,让后人继续品读先人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抖音集团也积极参与古籍保护工作。2023年5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抖音集团共同主办的“‘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在京举办,展出的104册古籍中就包括《永乐大典》的“湖”字册。
03·

免费微短剧开辟行业发展的新路径

微短剧行业正经历变革,免费短剧模式,以红果短剧为典范,正展现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白皮书》揭示,微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正由付费剧主导逐渐转变为付费剧与免费剧并行发展的新格局。
在业内人士眼中,付费模式盛行之下,免费模式为观众提供了新选择,并成为众多优质内容的首发平台。在发行与盈利方面,自然流量与广告变现日益占据重要位置,相较于商业流量和付费充值,其比重显著增长。这一转变不仅带动了内容预算的大幅增加,还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舞台和资金支持。
对于创作者而言,自然流量结合广告变现的模式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与创新,内容本身的品质成为关键。这促使微短剧制作方更加注重打造精品化、多元化的作品,将市场的选择权交给观众,让内容质量决定市场走向。
显然,内容精品化已成为微短剧行业发展的共识。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从监管规范、政策扶持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为行业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免费微短剧模式的涌现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这一模式将对用户体验和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END

PS:如需加入短剧微信交流群,请添加小管家微信(duanjuxsl)或扫下方二维码。
往期好文推荐:

热点新闻:

行业报告:

深度访谈:

短剧拆解:

短剧新势力
短剧行业观察,搭建资源交流平台,推动“短剧+”文化产业,助力“短剧+”品效合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