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设为星标,只给你最有价值的思想
“ 我从一开始就是进攻型选手 ”
邓亚萍哭了,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夺冠后的喜极而泣。她说在众多的身份当中,现在是自己最焦虑的时候。
邓亚萍几乎是奥运冠军的标准模板,极少数人有能力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段时间,但在乒乓界,“邓亚萍时代”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称号。一晃眼,曾经在乒乓球界叱咤风云的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已经退役快26年了。
套用一句很经典的句式:人生能有几个26年。
在这26年的时间里,她曾经在做什么,她现在在做什么?
其实,关于邓亚萍的争议一直都不少,比如体育人到底懂不懂商业运作,比如究竟是她个人的努力还是举国体制的训练机制才成就了她的成绩等等。巴黎奥运会开幕之际,在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栋能大魔王运动空间里,我们与邓亚萍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
《财新时间》主持人与邓亚萍在乒乓球馆
“不服”
再巅峰的运动员也要退役。
“是光环,也是包袱、枷锁”,对所有的奥运冠军来说,都要面对一个问题——要如何带着沉甸甸的金牌,赢下人生的下半场?
很多人对邓亚萍的认知,还是那个在乒乓球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初代“大魔王”,很长一段时间里,邓亚萍称霸乒坛。但她跟所有运动员一样,都要走到退役这一天。邓亚萍退役后,听从前辈的建议,她把一堆奖牌、奖杯都收进箱子。
她告诉自己:要向前看。
于是,邓亚萍没选择当教练,她不喜欢一眼看穿的生活。放下球拍,她在国际奥委会工作,还去剑桥大学读了博士。邓亚萍自述,她曾在国际奥委会的三个部门先后任职13年,这也是她的黑暗岁月。在那里,遍地都是奥运冠军,大家都能用流利的外文侃侃而谈时,她只能依靠翻译勉强融入。来自亚洲的“小项”乒乓运动员身份,更是把她推到了谈判桌边缘。
“在乒乓球台上,我可以藐视所有对手,谁敢藐视我?但到了这样的一个国际场合,一个会议台上的所有人,都可以藐视我”。
“我想打破那些,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再之后邓亚萍发起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风浪见识过不少,但让她最焦虑的却是现在这个身份——运营体育场馆,做全民健身,因为她至今还是找不到明确的商业模式。
“光环”
一般来说,“冠军“一种光环,即便退役了,似乎也能够带着这份成绩相对容易地进入另外的行业。“(因为有)光环,大家可能对你有莫名的一种好感,稍微给个方便,但是仅此而已。”对于新的商业运营,邓亚萍虽然流下了眼泪,但是她知道,“人们不相信眼泪,商业也不相信眼泪”。
邓亚萍运营的栋能大魔王运动空间外
诸多身份之中,当前的体育基金管理者身份,最令她焦虑。
邓亚萍上着上着学发现,懂经济在体育中竟然这么重要,而这件事竟然比拿奖牌都难。
原来,国际奥委会虽然是非营利性组织,但是有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方式,九成收益用于开展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也就是会给组织成员发钱。公开资料介绍,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主要致力于体育赛事、场馆运营、体育金融、体育互联网等全产业链投资。最难的还是场馆运营,这也是邓亚萍提及最多的愿景——“全民健身”。在全球,很多接受政府财务资助的体育设施已呈现民营化趋势,有稳定的经济效益,就可以实现自我造血,提高服务质量。
众所周知,线下业态意味着重运营,实体场馆的建设系统庞杂,甚至要细致到怎么排水,怎么通风,怎么降低能耗。全年无休,事无巨细,人力和场地成本繁重,但不能减、不能缺,环环相扣。缺任何一项就开不下去了。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怎么让自己活下去,怎么让我们的团队能活下去?”在这里,情怀有用但不多,怎么赚钱,活下去,是无可回避的问题。邓亚萍介绍,当前运动场馆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支持+市场化运营”,采取“普惠+增值”模式,但商业模式仍在探索,尚不十分清晰。数十年来,邓亚萍必胜的信心,第一次开始松动。
“现在是最最难的时候,它绝不像我打球时这么简单,(那时)我做好我自己,我就可以赢,很清楚”。
这一次,她能否再赢一场?
“母亲”
邓亚萍这种不服输的气质,跟竞技体育有很大关系。
“大家都认为我不是这块料,因为太矮了,所以到哪儿都不要我”,每当邓亚萍回答有关“我是谁”的问题,都要从这段经历回忆起。
1989年,那年邓亚萍16岁。她拿到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眼噙泪水领完金牌,坐在回酒店的大巴车上,有个念头跳出来:打乒乓实在太苦了,如果以后有孩子了,坚决不让他练球了。而当邓亚萍真的成为母亲,还是选择让孩子打球。
“体育真是个好东西,我的孩子必须要打球”。
14年运动生涯,邓亚萍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
14年运动生涯,邓亚萍拿了18次世界冠军,但当妈妈是第一次。
有人说,邓亚萍太严苛,是教练式育儿。“只要站在球台旁,我就是教练,必须听我的”,一靠近球桌,邓亚萍冠军气势就又上身了。指导儿子打乒乓的时候,她急促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体育场——“比赛是照死了来,这打什么球呀!”
拍摄结束邓亚萍跟摄制组对打乒乓球
无论输赢,动作要做到位。
访谈结束,拍照的时候,摄影师说希望她摆几个姿势,但她坚持,要找到一位工作人员真打,完成一个严谨的“回合”,而不只是做出发球的演示。
或许,对邓亚萍来说,她自己的乒乓时代已经远去很久了,但“上场”的状态始终都在。
这场对话,我们还讨论了更多,邓亚萍的表达生动,在运动员当中也非常突出。完整访谈视频可以通过财新APP观看《财新时间》的完整版,我们不见不散。
本期嘉宾
邓亚萍
乒乓球大满贯得主
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人
对谈人
袁小珊
《财新时间》制片人、主持人
监制:仇一
编导:陈正雅
剪辑:孔维能 王学武
摄像:王学武 龚高 孔维能 仝瀚元
平面摄影:丁刚 吴雨祥(实习)
视觉设计:吴琦
运营:单子桐(实习)、王瑶(实习)
商务支持:徐芳菲
商务及采访合作需求,请联系:fangfeixu@caixin.com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财新网观看完整视频访谈
和更多深度报道。
播出平台
财新视听
ID:Caixin_video
@财新视听
搜索#财新时间#话题
财新时间
ID:caixinshijian
@财新视听
观看嘉宾精彩CUT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财新APP观看本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