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到来,健康不放假

文摘   2024-09-30 09:01   宁夏  

TRAVEL

十一

去旅行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旅游出行、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成为大家的热门选择。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健康可不能放松!安全饮食、适度运动、科学防护和规律生活同样重要。为此,疾控中心温馨提示:




PART1




重点风险提示



国庆假期期间,大家需要予以关注的传染病有登革热、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以及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另外要注意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乘坐密闭交通工具、前往密闭且人群密集场所以及与感染者频繁接触,将增加经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风险,如流感、手足口病等。

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不洁饮食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风险增加,如食物中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户外活动,特别是前往草丛、树林活动时,要着长衣长裤,避免蜱虫叮咬感染。

前往有登革热本地疫情传播的省份旅行,要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赴境外旅行,应重点注意登革热、疟疾、猴痘等传染病的感染风险;需预先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


PART2




重点疾病的健康提示




登革热





今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9月18日广东省疾控局发布健康提示:目前广东省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疫情传播风险逐步增高。同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官网发布信息,9月9日至15日该省新增报告775例登革热病例。国庆假日期间,跨省旅游活动增多,外出旅行要注意防范蚊虫叮咬。







健康提示


1.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登革热疫情情况,前往高发地区时,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防蚊液、蚊香、电蚊拍、灭蚊灯、驱蚊剂等。
2.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旅行的朋友,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及衣服可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门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3.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闲置、废弃容器及时清除或倒扣,防止积水;水缸、鱼缸每周进行清洗。
4.提高自我就诊意识。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进行15天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居史信息。


诺如病毒等感染性腹泻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且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村、餐饮单位中常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国庆假期到来大家在品尝各地美食特别是生腌、生食水产品的时候要三思而行;甲鱼、牛蛙、虾、蟹、贝等海水产品有携带弧菌的风险,食品加工处理不规范,易造成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发的感染性腹泻。







健康提示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

3.节假日期间家庭聚餐和在外就餐要注意食品安全,选择新鲜的食品原料,加工时生熟分开。聚餐之后或旅行途中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切勿带病聚会访友、带病旅行,建议尽早就医。

4.远离呕吐物,遇到呕吐病人注意戴口罩、不凑热闹,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换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大组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口腔、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有:由病毒引起的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细菌引起的流脑、百日咳、白喉等,以及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等。国庆假期人群流动、聚集,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风险随之上升。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出行前备好手消毒液、消毒纸巾、口罩等防护用品,进入密闭环境或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2.加强健康管理。密切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

3.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膳食,保持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保证充足睡眠。

4.预防接种,提高自身免疫水平。针对疫苗可防控的呼吸道传染病,建议接种疫苗,特别是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及早接种适合的疫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该病多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国庆假期户外活动要注意防范。






健康提示


1.减少暴露。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穿浅色光滑的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穿凉鞋、不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2.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可使用驱避剂喷涂皮肤,外出活动前,使用含有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遵循产品说明使用),降低蜱虫叮咬的机会。
3.及时检查。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上进入室内,进入室内前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进入室内前后应对体表蜱常附着的部位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进入室内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
4.科学处理。如果被蜱虫叮咬,切不可生拉硬拽或者用其他东西刺激它,以免将蜱的头部口器残留在皮肤内。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蜱,更不能挤破,应用镊子取出。
5.尽早就医。被蜱虫叮咬后的两周内,一旦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可能的蜱虫暴露史。具有咯血、呕血等出血表现者应隔离治疗。

猴痘






猴痘是猴痘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21天。主要通过与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感染。目前无治疗特效药,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保护作用。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健康提示


1.前往或在猴痘流行旅游时,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无保护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2.在猴痘病例数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应减少或避免多性伴、非固定性伴的性接触。
3.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清洁双手可以大大减少传播的机会,普通的家用消毒剂足以杀死猴痘病毒。避免与陌生人或可能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与皮肤有病变的人密切接触,可以减少或避免传播。
4. 疫情流行地区入境人员,如存在可疑接触史或疑似症状,应主动向检疫部门申报,并配合相关检疫措施。同时要关注自身异常症状(观察21天),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皮肤出现异常的皮疹或病变,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转载自 | 广西疾控    
文章来源 |广西疾控 
说明 | 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部分信息和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转载请注明
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固原疾控
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具体实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卫生监督执法技术支撑职能,竭诚为公众提供免疫规划、职业卫生监测评价、食品安全检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