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人类文明进入了地理大发现时期,史称大航海时代,一个来自美洲的恶魔悄悄登录了欧洲大陆,蔓延迅速,顺手带走了万千人命。
它,就是梅毒。
梅毒是我国重点防治和监测的5种性病之一,感染梅毒者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传染性强,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也可能很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感染梅毒的孕产妇还可将梅毒传染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者先天梅毒,严重危害下一代健康。
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直到1998年基因组测序后才知道其代谢情况。唯一已知的梅毒天然宿主是人类。
梅毒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离体后,一般1h~2h内死亡。对干燥和热敏感,在60℃经 3min~5 min 即死亡,在100℃时立即死亡,但对冷抵抗力较强。对消毒剂抵抗力差,低效消毒剂即可将其杀灭。
性行为可传染梅毒,特别是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梅毒的风险更大。输入梅毒螺旋体污染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纹身及穿耳孔等可能传染梅毒。另外,感染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在分娩过程中将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
(一)一期梅毒
(1)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 2~4 周。常单发,也可多发。初为粟粒大小高出皮面的结节,后可发展成直径 1~2 cm 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溃疡。典型的硬下疳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质韧,疮面较平坦、清洁。未经治疗,数周后,可自行消退。
(2)腹股沟或皮损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中,不化脓破溃,表面皮肤无红、肿、热,可有轻度压痛。
(二)二期梅毒
可有一期梅毒史(常在硬下疳发生后4~6周出现),病程在2年以内。
(1)皮肤黏膜损害:可模拟各种皮肤病损害,分布于躯体和四肢头面部等部位,常泛发对称。二期复发梅毒皮损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特,常呈环状或弓形、弧形。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的一种较为特异的皮肤黏膜损害,好发于外阴、肛周、乳房下等易摩擦浸渍部位。湿性丘疹形如扁豆,表面湿烂,有少量渗液,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可融合成斑块,有时呈疣状或乳头瘤状,分泌物有臭味。
(2)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3)可出现梅毒性骨关节、眼、内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等。
(三)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程2年以上。
(1)晚期良性梅毒:①皮肤黏膜损害,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大关节附近的近关节结节,皮肤、口腔、舌咽部树胶肿,上腭及鼻中隔黏膜树胶肿可导致上腭及鼻中隔穿孔和马鞍鼻;②骨梅毒和其他内脏梅毒。
(2)心血管梅毒:可发生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等。
(四)神经梅毒
临床表现:
(1)无症状神经梅毒、(2)脑脊膜神经梅毒、(3)脑膜血管梅毒、(4)脑实质梅毒、(5)眼梅毒、(6)耳梅毒
(五)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临床表现:无与梅毒相关的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
(六)胎传梅毒
(1)早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内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二期梅毒。
(2)晚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或以后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三期梅毒。
(3)隐性胎传梅毒:即未经治疗的胎传梅毒,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 年龄 < 2岁者为早期隐性胎传梅毒,≥ 2岁者为晚期隐性胎传梅毒。
①洁身自爱、固定性伴,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②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
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须使用需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
④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
⑤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内衣、毛巾等个人用品。
⑥提倡婚前、产前检查梅毒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治疗,可预防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诊断梅毒需要验血和检查,结果必须由医生判断。梅毒咨询和检查都是保密的。发现感染梅毒后应尽早到正规医院治疗,不治疗或到非法行医机构治疗只能延误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早期梅毒的检测和治疗花费较少,并且经过及时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晚期梅毒治疗较为困难,甚至出现不可恢复的损害。影响到心血管、大脑的梅毒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多性伴者、男男性行为者、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者,或者性伴感染梅毒者,以及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者、或怀疑自己可能接触过可疑血液者应及时检测。孕妇应该在妊娠早期检测梅毒。
疾病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预防梅毒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1、坚持洁身自爱,杜绝性滥。
2、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措施之一。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6、要避免直接与梅毒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是硬道理。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既可以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可以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1、使用屏障(如手套和/或护目镜)来预防与血液或体液的接触,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2、接触血液或体液后立即洗手及其他裸露的皮肤表面,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3、在使用期间和使用后仔细处理和处置锐器,防止意外发生,预防针刺伤。
院内感染防控:
1、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2、患者的物品应专人专用,及时清洁与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均敏感,患者出院应进行终末消毒。
3、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器械 “一人一用一灭菌”。
4、使用过的手术器械,使用密闭转运箱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人员在标准防护的情况下,对手术器械进行常规的清洗消毒灭菌。
5、床单等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有感染性织物标识。
6、规范处理医疗废弃物,产生的所有废物均视为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