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十大粮农新闻及点评

文摘   2024-11-07 20:01   广东  

一、我国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均交出喜人“成绩单”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在当天举办的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中,粮食产业链上的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

“我国粮食库存充裕,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库存量能够满足全国人民一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大国粮仓’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粮食产业的价值更高。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探索构建粮食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推动粮食产业链上的“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升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万亿元,同比增长3.6%。粮食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达13个,其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广东、四川等省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首先离不开充足的粮食储备保障。“中央储备规模稳中有增,地方储备规模增加、结构优化,原粮储备充足,成品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口粮储备保持较高水平,兼顾玉米、大豆等品种。京津沪渝等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成品粮储备保障能力在15天以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现有应急加工企业6900余家,应急日加工能力170万吨,可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消费需求。”

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增效。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度重视节粮减损标准化工作,构建了粮食流通节粮减损标准体系,覆盖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在粮食储存环节,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较2014年增长36%;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5500万吨;国有粮库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另外,近10年来农户储粮损失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由8%降至约3%。在加工环节,全谷物概念的引入,正在有效解决粮食资源浪费、营养损失的问题。据悉,《大米》国家标准通过设置加工精度上限来引导企业适度加工,既更多地保留了大米的营养成分,又能将总出米率提高1.25个百分点。

良法守护粮食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端牢“中国饭碗”有了更坚实的法治支撑。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从耕地保护到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各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减损等方面作了系统规定,为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点评: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是全方位的,夯实储备、兴旺产业、节粮减损、良法守护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实现了更水平的粮食安全。

二、河南、江苏两省相继启动202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10月18日和23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分别发布在河南和江苏省启动2024 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通知显示,自10月19日起在河南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2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自10月24日起在江苏省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24 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点评:根据市场信息综合反映,今年由于种植面积较大,但生长期间受天气影响质量同比将下降,在需求平淡之下,中晚稻行情普遍较弱,部分地区启动托市也是意料之中。

三、印度取消非巴斯马蒂白米最低出口价格管制

印度工商部10月23日表示,印度取消非巴斯马蒂白米490美元/公吨的最低出口价格。9月底,印度将蒸谷米的出口关税从20%降至10%,取消了对非巴斯马蒂白米出口的禁令,并引入了490美元/吨的最低出口价格(MEP)。10月22日印度政府宣布取消蒸谷米10%的出口关税。

据普氏能源资讯10月23日评估:印度5%的白米离岸价为490美元/公吨,比巴基斯坦5%的WR溢价13美元/公吨。同时,对缅甸5%WR、泰国5%WR和越南5%WR仍有10美元/公吨的折扣。在MEP存续期间,印度白米正在失去对巴基斯坦等其他来源的竞争力。取消最低出口价格(MEP)是印度非印度香米出口的一大优势,此举不仅将提升印度的出口潜力,还将使印度白米在全球更具竞争力;截至目前为止,印度政府仍禁止碎米出口。据贸易商表示,印度白米已经开始收到订单,在非洲市场取代了缅甸和越南,这表明由于出口限制放宽,需求增加。根据Commodity Insights的数据,预计印度在2024-25营销年度(10月至9月)将出口2050万吨大米,同比增长37%。

点评:除了碎米之外,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加码的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又逐渐都放开了。重返大米市场,对泰国、越南等主要出口国是坏消息,但对买方是好事,尤其是对粮食安全系数低、价格敏感度高的不发达国家。

四、亚洲大米价格将迎来熊市 进口米比价优势再度回归

标普数据显示,在印度决定解除对非巴斯马蒂白米的出口禁令后,亚洲大米价格跌至数月低点,引发了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等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加剧。随着买家转向更具竞争力的产地,全球大米市场面临着更大的定价压力,这可能会重塑贸易动态。印度大米出口商协会副主席Dev Garg表示:“由于印度市场的压力,未来两个月的价格不会保持高位,尤其是预计会有大丰收。”他补充说,印度食品公司在OMSS下有2350万吨剩余大米,这些大米将投放市场,进一步压低价格。截至10月9日,越南5%的WR为529美元/公吨离岸价,为近14个月低点。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广东晚籼米批发价440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到港完税成本4215元/吨,国内外价差185元/吨。广东早籼米批发价4020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理论成本4371元/吨,价差-351元/吨;印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4285元/吨,价差-265 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995元/吨,价差25元/吨。由此可见,泰国和巴基斯坦大米已恢复至国内过于国外的水平,印度和越南大米出口竞争优势相对偏弱。

点评:随着国际大米的持续回落,1-9月我国大米进口均价(海关到港未完税价)已经累计下跌约1000元/吨,进口大米比价优势又将重新确立,尽管我国大米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不大,但仍将对当前本已弱势的稻米市场造成影响。

五、国新办:我国粮食产量预计首破1.4万亿斤

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党组成员夏更生,党组成员李敬辉,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全年粮食再获丰收。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是近9年增产最多的;早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昨天秋粮收获进度已达82.5%,又是一个丰收季。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仍然保持在1.5亿亩以上,预计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张兴旺表示,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顺利。虽然局部气象灾害比较重,比如华南的“龙舟水”、超强台风,长江中下游的“暴力梅”,黄淮海干旱、旱涝急转,东北出现了阶段性的低温、极端暴雨等,确实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影响。但是从全国的面上看,今年全国农业灾情是近几年较轻的一年,农作物累计受灾1.35亿亩,比常年要减少了4400多万亩。据我部的农情调度,截止到10月24日,全国秋粮收获过了八成,大头丰收到手了。从各地反映和专家的测产情况看,绝大多数省份是增产的,个别的省份地区因灾减产,算大账秋粮增产是明显的。加上夏粮和早稻,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产量预计有望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点评:我国粮食总产再上新台阶,使得端在手上的饭碗成色更足,但全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要始终绷紧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这一根弦。

六、美国未来年度可能减少粮食生产与供应

据美国农业部(USDA)10月8日发布报告显示,受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与生产成本攀升影响,2024年美国农场主面临大面积亏损,将会对美国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美国作为全球粮食主要出口国家,其生产减少将会对全球粮价走势提供底部支撑;同时作为我国第二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可能通过出口价格的上涨传导至国内,进而推动国内粮价的企稳回升。

今年全球粮食价格低位运行、同比跌幅较大。2023/24年度全球粮食总体丰产,小麦、玉米、大豆等供给充足,加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总体需求偏弱,前三季度粮食价格维持在低位运行。2024/25年度美国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4.10美元,与2023年的4.75美元下跌18.6%,与2022年的6.54美元近年高点相比下跌37.31%;大豆价格为每蒲式耳10.80美元,与2023年的12.55美元下跌13.9%,与2022年14.20美元近年高点相比下跌23.94%。

美国农场粮食生产成本刚性上涨态势明显。据美国主要农业州之一的伊利诺伊州农场商业管理机构(FBFM)数据,该州2014年-2019年生产玉米的非土地成本平均为每英亩587美元,2024年预计增长至772美元,增幅达每英亩185美元,上涨31.5%。同期,大豆的非土地成本也由平均每英亩363美元预计增长至2024年的512美元,增幅达每英亩149美元,上涨41.0%。此外,土地现金租金也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2019年平均每英亩277美元预计增长至2024年的359美元,增幅达每英亩82美元,上涨29.6%。

价格走低与成本攀升导致美国农场主大面积亏损。美国农业部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中西部谷物农场净收入为负,创下过去3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伊利诺伊州谷物农场的农场主平均亏损3万美元。当前,美国种植业正经历一个预期持续数年的低回报周期。预期收益的大幅缩减将显著降低美国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与投资意愿,将会采取更为保守的经营策略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包括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粮食种植规模,以及减少农业投入,例如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新型农业机械的购买等。这种改变短期内有助于缓解农场主的经济压力,但长期来看不利于美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将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进一步加剧美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波动性。

美国粮食调减或将对全球粮价提供一定底部支撑。粮食生产成本是粮食中长期价格走势的重要支撑。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美国的农业状况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当前美国农场主的大面积亏损可能引发未来年度美国粮食生产与供应减少,进而缓解全球粮食供应宽松压力,或将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一定底部支撑。近两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额虽有所下降,但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市场关联度较高。据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额429.8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12.9%;其中,自美进口328.9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14.1%。未来几个月是美国粮食集中出口中国的关键期,美国农场主正在经历的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双重压力,可能通过出口价格的上涨传导至国内,进而推动国内粮价的企稳回升。

点评:美国农业部发布的这份报告引发广泛关注。但当前美国农业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今年独有,实际上反映了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方面,成本持续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推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需求疲软,加之各国纷纷加强本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压缩了国际市场空间。此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虽然农户面对大面积亏损,但美国作为全球粮食出口大国的地位短期内不会轻易崩塌,但也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

七、餐饮巨头,集体卖起“大米饭”

相关数据显示,2023中式米饭快餐的市场规模达到2513亿元,同比增长了13.8%,这样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延续到2024年。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式快餐行业在整体快餐行业中的占比接近70%。DT商业观察《快餐小调研》结论同样显示:在选择快餐时,75%的消费者会选择以粥饭粉面为主的中式快餐。

凭借中式口味的招牌爆品,配以丰富的家常菜组合,老乡鸡、大米先生、乡村基、超意兴等快餐巨头也发展猛烈,跨界入局者如永辉超市、711等也推出相关产品,成为行业有目共睹的表率。

2017年仅60家店,而到了2024年7月,全国开出了1300多家。让石锅拌饭这一“过气”的刻板韩国主食变成让年轻人打卡的朝鲜族美食,同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在当下低迷的餐饮大环境中,显得十分耀眼。不仅仅是米村拌饭,还有盖码饭在“反预制”的大旗下如火如荼的全国开花,以及猪脚饭等主食专门店,让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到了主食升级的机会,同时,也让这个品类迸发无限的可能。

点评:对于大米企业来说,与连锁餐饮品牌合作的模式卖米或许也是一条新路子。从数据来看,我国餐饮连锁化水平也在逐年提升。美团数据显示,我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率从2018年的12%提高到2023年的21%,尤其是门店数在100家以上的品牌数占比逐年增长。红餐大数据显示,与2023年相比,截至2024年9月,门店数在100~500家以上的品牌数占比提升了1.97个百分点,门店数在500家以上的品牌数占比提升了0.38个百分点。

八、金龙鱼第三季度面粉业务的业绩比上半年明显改善

10月31日,新京报记者获悉,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龙鱼”)发布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4.54亿元,同比下降6.93%;实现净利润14.31亿元,同比下降32.7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9.76亿元,同比下降5.49%;实现净利润3.34亿元,同比下降71.25%。

金龙鱼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公司产品的总体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是主要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及大豆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而下降。

厨房业务板块,金龙鱼表示,2024年第三季度,厨房食品的销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利润同比增长。8月下旬以来,豆油、菜油等产品的销售价格有所反弹,公司餐饮和食品工业渠道产品的毛利有所上涨。2024年1月—9月,厨房食品的销量及利润同比增加,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第三季度,面粉业务的业绩比上半年明显改善。

饲料原料及油脂板块,金龙鱼分析认为,2024年第三季度及1月—9月,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但业绩同比下降。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饲料原料销售渠道及原料采购方面的优势,但饲料原料的业绩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压榨利润较差。油脂科技业务利润同比增长较好。

点评:原粮价格的变化对金龙鱼等粮食加工企业的利润影响重大,随着前期高价库存的消耗完毕,三季度面粉业务业绩明显改善,也开始享受粮价下跌带来的红利了。

九、俄罗斯提议成立金砖国家谷物交易所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成立金砖国家谷物交易所。他表示:“金砖国家中有许多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蔬菜和油籽生产国。我们提议开设金砖国家粮食交易所,这将有助于形成公平、可预测的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指标,同时考虑到它们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特殊作用。”资料显示,目前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亚等10个国家,其中巴西、俄罗斯、埃及均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其中巴西大豆和玉米出口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俄罗斯和印度则分别在小麦和大米的出口市场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和埃及则是全球主要的粮食进口国,仅中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量就占到全球贸易量的五分之一,而埃及也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

点评:随着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的消息传来,中美贸易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大豆和玉米或将首当其冲地成为新一轮贸易战的重点,搞好多边关系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十、耕地总量实现连续三年净增加

最近,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去年,南方省份耕地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的局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总量由减到增不但意义重大,而且难度相当高。其中最关键的难点,在于如何协调平衡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农民收益三者的关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19.18亿亩,与10年前第二次国土调查相比,耕地减少了1.13亿亩。具体而言,10年来我国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与此同时,全国建设用地6.13亿亩,较第二次国土调查增加1.28亿亩。曾被喻为“鱼米之乡”的我国南方耕地锐减,传统的“南粮北运”转而成为“北粮南运”。即使在相同耕地面积下,这种布局变化也会相应减少耕地产能。

国家要粮食,地方要发展,农民要收益,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加正是综合协调了这三者的关系。首先,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保障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在节约上做文章。近年来,我国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强化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和标准控制,2012年以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45%。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存量土地资产,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要健全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统筹,引导有序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农民收益,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一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将耕地占补平衡作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

点评: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加是综合协调了“国家要粮食,地方要发展,农民要收益”这三者的关系,以一种多赢格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守住了红线。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